APP下载

那一场倾世之恋

2011-12-17

初中生·博览 2011年11期
关键词:杨开慧毛泽东

相思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伴随着革命的浪涛波澜起伏,相聚和别离、思念和等待是他们爱情生活的主旋律、平常事。

1927年8月31日,一个朦胧的夜晚。杨开慧再一次目送着穿一身灰布长袍的毛泽东渐渐远去。毛泽东走了,走得那么匆忙。根据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精神,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毛泽东赴湘赣边领导秋收起义去了。他与杨开慧结婚七年,生下三个孩子,大的五岁,小的才几个月。杨开慧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是他们的永诀。

在艰苦转战中,毛泽东也同样深深担忧着杨开慧的生命安危,四处打听杨开慧的下落。他给远在上海的李立三写信说:“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信,不知通信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信处告诉我,并要她写信给我。”不久,他用暗语给杨开慧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开始生意不好,亏了本,现在生意好了,兴旺起来了。”这封信经过不少周折,直到1928年初才辗转送到了杨开慧手中。杨开慧接到毛泽东的来信,喜极而泣。她迫不及待地翻箱倒柜,找出一本地图,找到了井冈山所在的位置。

由于关山远隔,音讯不通,杨开慧的心情日益惆怅不安。1928年10月,她在寒秋孤灯下写了题为《偶感》的五言长诗,以寄托自己对毛泽东深深的思念之情: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惘怅无已时。

每天在相思中掰着指头度日的杨开慧,迎来了毛泽东的生日。1929年12月26日这天,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地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晚上睡在被里又伤感了一回。听说他病了,并且是积劳的缘故,这真不是一个小问题。”

“思君如夜烛,剪泪几千行。”远方的心上人太令她挂念了。

1930年秋,白色恐怖进一步笼罩长沙。仅板仓、白水一带就有460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残酷杀害。湖南省清乡司令何键悬赏大洋1000元,捉拿毛泽东的妻子杨氏。杨开慧深知凶残的敌人决不会放过自己,毅然决然地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她在《给一弟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只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我有点可怜他们,这个情绪缠绕得我非常厉害……竟使我半睡半醒地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给你们。”杨开慧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她将党的文件和材料,密封在一个青花瓷坛里,埋在菜土底下;将一些未发出的信和诗文手稿藏在住房的夹墙砖缝中。当地群众多方掩护她,抓她的敌人前后两次都扑了空。

1930年10月中旬的一天,杨开慧刚从一个秘密联络点安排完工作回来,就被密探侦悉。这天半夜,天黑如锅底,如狼似虎的清泰乡下五区铲共义勇队匪徒突然扑向板仓下屋。杨开慧不幸被捕了。杨开慧在被捕的十多天时间里,被敌人转移了多个地方,最后关进设在司禁湾的长沙陆军监狱署。在狱中,清乡司令部五次提审杨开慧,强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人员名单和与毛泽东秘密联络的通信地址。她经受了皮鞭抽、木棍打、竹签扎、杠子压等酷刑,但她回答敌人的只有三个字:“不知道!”狡诈的敌人又把杨开慧请进有新闻记者在的客厅,诱骗说,只要她在报上发表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马上获得自由,但遭到了杨开慧的严词拒绝。

杨开慧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在阴暗恐怖的牢房里,她教岸英识字,嘱咐他,长大了要听爸爸的话。她对前来探望的亲友说:“死不足惜,只望革命早日成功。”她嘱咐亲友把她保存的一段布料给她做一套新衣。亲友知道她平时不爱穿新衣,而今要做新衣,可能是为牺牲做准备了,都感到十分悲痛。

1930年11月14日下午1时,天色阴沉,北风怒吼。敌人到牢房押走杨开慧。长沙识字岭的刑场上,响起了罪恶的枪声。29岁的杨开慧,高呼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板仓当地农民冒着生命危险把烈士的遗体运回家乡,葬在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

1930年12月,正在中央苏区部署反“围剿”的毛泽东从报纸上得悉杨开慧牺牲的噩耗后,十分悲痛,当即写信给杨家亲属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他寄钱为杨开慧修墓,墓碑上刻着:“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

毛泽东与杨开慧一起度过了那段最美好的时光。杨开慧至死都眷恋着他,他也终生思念这位至爱的妻子。

1950年,毛泽东接见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时,曾满怀深情地赞扬道:“你霞姐(开慧的乳名)是有小孩子在身边英勇牺牲的,很难得啊。”

1957年2月,杨开慧当年的好友、柳直荀烈士的夫人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请求抄寄毛泽东1920年写给杨开慧的那首《虞美人·枕上》。李淑一的来信,勾起了毛泽东内心世界难以平息的情感波澜,他满怀深情地写下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骄杨”是对杨开慧的热情赞美。一曲《蝶恋花》表达了毛泽东和杨开慧深沉的爱、永恒的情。他们伟大的爱情故事散发的绚丽光彩,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1962年11月,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太太在长沙谢世,毛泽东寄去500元钱作奠礼,同时致信杨开智:杨老夫人遗体“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亲爱的夫人同穴”。可见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思念之深。

1969年,板仓冲的杨开慧烈士墓,改建为烈士陵园。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骄杨挺立上重霄,光辉长照后人心。■

(全文完)

摘自《中共领袖婚姻档案(上册)》

猜你喜欢

杨开慧毛泽东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红领巾请杨开慧烈士望党旗
杨开慧烈士就义实录
毛泽东为何对杨开慧愧疚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