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那些“普通”愿望

2011-12-17

初中生·博览 2011年11期
关键词:肥皂新闻记者新华社

本文精华: 当兵、当教员、当记者、做一个肥皂制造专家……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中也有很多普通人的愿望,这些愿望让我们看到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人性光辉。

1911年9月,毛泽东来到长沙求学。同年10月,武汉革命军举起反清大旗,发动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紧接着,全国纷纷响应。有一天,一个革命党人来学校发表演说,宣称辛亥革命是新纪元来临。毛泽东听了非常激动。他告诉好友,他决定响应孙中山推翻清王朝的号召,去体验军队生活,学习军事技术。毛泽东说到做到,很快采取了行动,五天后就投了湖南新军。

1912年春的一天,毛泽东突然告诉班长彭友胜,他决定离开军队。他坦率地告诉彭友胜,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已经退位,中国现在是民国。“革命已经过去”,他“决定回去念书”。

军营生活结束后,毛泽东继续过他的学生生活。不久,一个警政学校的广告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去报名投考。但在考试以前,他看到一所制造肥皂的学校张贴的广告。这所学校不但不收学费,供给膳宿,还答应给些津贴。这是一则吸引人、鼓舞人的广告。上面说,制造肥皂可以造福社会,富国利民。毛泽东当即改变了投考警政学校的念头,决定做一个肥皂制造专家,便去交了一元钱报名费。事实上,19世纪末“实业救国论”应运而生,这个大背景对当时立志救国的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影响。

虽然受到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但毛泽东想做一个肥皂制造专家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这个时候,他考取了第一师范学校,最后得到了毕业文凭。

毛泽东后来的愿望转到了教育上。他曾当过小学教员和校长。1921年底,已经是共产党员的毛泽东在补填“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终身志业调查表”时,在“终身欲研究之学术”一栏,郑重地填写了“教育学”三个字;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一栏,填写了“教育事业”四个字;在“将来终身维持生活之方法”一栏,填写了“教育事业之月薪报酬及文字稿费”。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从事教育事业不仅目标坚定,而且有着清晰的、具体的实施计划。这个志愿对毛泽东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他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和党的领袖后,还曾多次谈到自己当教师的志愿。

按理说,毛泽东这时对教育是很热衷的,但他对当一名新闻记者也有兴趣。他虽然没有成为新闻记者,但他对记者职业的钟爱非同一般。解放战争期间,新华社播发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都是他的手笔。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岁的毛泽东还在为新华社写稿。新华社成立70周年前夕问世的《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作品》,集结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许多新闻作品,其中58篇是毛泽东撰写的。

毛泽东一天为新华社写两三篇稿件是常有的事,犹如一位十分勤奋的新闻记者。他写新闻稿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鲜明、生动。一次,毛泽东写完稿之后,幽默地问旁边的新华社工作人员:“你们说谁是最好的新华社记者?”大家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毛泽东始终是一个主张出洋、吸收西方知识的人,“去国外看一看”也是他的一个愿望。1917年8月,他在写给老师黎锦熙先生的信中提出了“须出洋求学,乃求西学大要”的目标。他给同学写信说:“我不是绝对反对留学的人,而是一个主张大留学政策的人。我觉得我们一些人都要过一回‘出洋的瘾才对。”1921年9月,他计划在国内做三四年的预备,然后“赴外国求学,至少五年,地点在俄”。但他的这些计划都没有实现。当许多人都在国外住洋房、吃面包时,毛泽东却走向了中国的穷乡僻壤,走向了社会的最底层,住茅屋,吃南瓜。正是从这里,他走向新中国的明天。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接见来访的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时,说自己在学日文,随即半开玩笑地说,想到日本留学。大平正芳忙说:“那我们可怎么照料您好呢?难办哪,还是请您别去留学吧。”毛泽东开玩笑地说:“你不友好啊!”

毛泽东还酷爱游泳,这是人尽皆知的。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倡游泳,号召全国人民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上海附近游泳的人多,国外对此竟出现了谣传,说中国大陆人们学游泳是准备进攻台湾。毛泽东后来对斯诺说,这条消息实在是太夸大了,我们也没落后到用游泳的办法去解放台湾嘛。瞧,外国的舆论也真是不可信。■

(业识改编自《名人传记》)

猜你喜欢

肥皂新闻记者新华社
肥皂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我是新闻记者
《新华社烈士传》再版发行
公示
肥皂吊牌
公示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