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回传:在较量中成长

2011-12-17赵光磊

通信世界 2011年34期
关键词:交锋中国联通分组

本刊记者 | 赵光磊

移动回传:在较量中成长

本刊记者 | 赵光磊

从整个国内移动回传产业的发展来看,PTN与IP RAN的交锋对于整个产业市场的扩大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9月16日,OVUM发布的最新预测显示:亚太区无线网络移动回传的整体开销将从2010年的28亿(美元,下同)成长为2016年的38亿,期间的复合增长率为5.1%,同时2016年的亚太区无线网络回程线路设备的开销将微幅超越全球的50%。从全球市场来看,印度市场增幅最快,将从2010年的3.59亿增长至8.25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5%。中国、日本、韩国三者合计的开销,将从2010年的20.72亿增长至2016年的26.14亿,年复合增长率为4%。

通过OVUM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现在及未来5年内,亚太地区的移动回传市场都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单就国内而言,3G以及LTE的快速部署,对于移动回传市场形成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两年来,移动回传也成为国内通信市场的又一强心剂。

数字 328

备受业界关注的中国移动PTN三期大规模集采已经全部完成,第三次集采总量在13万端,而经过三次集采后,中移动将在全国328个地市全面开始建设PTN网络。

国内市场驱动力强劲

下一代宽带网络对移动回传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新兴的移动回传技术已经在国内取得了规模性的部署,传统的移动回传技术已经被逐步替代。目前国内的三大运营商都已经基本停止了对MSTP设备的大规模集采,对于PTN、IP RAN等分组承载技术的部署、试点及相关测试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虽然在技术选择上有一定争议,然而整个市场的盘子已经做大。

中国移动在移动回传新技术方面的部署力度最大,现网20万端PTN设备直接带动了PTN产业的崛起。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回传网络的建设方面投入非常大,根据历次PTN集采总量,自2009年以来,每年的投入达50亿元人民币,如今已经构建了一套全业务承载的PTN网络,大客户业务、专线业务都已经割接到PTN网络当中。而当下对TD-LTE的大力投入,也将进一步加大对PTN网络的利用。中国移动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为承载LTE网络,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着力研究大容量的PTN技术,以应对LTE的高带宽需求。

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目前承载了较多的数据业务,尤其是大量高ARPU值用户的涌入,更要求提高回传网络的承载能力。中国联通已经在部分地区开通了HSPA+网络,以应对数据业务承载压力较大的问题。自2010年底以来,中国联通在分组承载技术的试点也在进一步扩大,有业内专家预测,其规模采购日期日益临近。

中国电信方面也在重点关注分组承载技术的进展,尤其是在目前整个网络逐步IP化的趋势下,引入分组承载的需求更加迫切。近年来,在移动回传技术方面的研究、试点动作不断,并且根据自身的网络现状,推出IAN等融合型移动回传技术,近期刚刚结束了PTN的全量测试。

两大产业激烈交锋

国内的移动回传市场中,最大的焦点莫过于两种分组承载技术的激烈争论,运营商内部对此争论不休,厂商阵营也呈现出泾渭分明的态势,PTN与IP RAN两大产业的交锋全面开启。

相比中国移动押宝PTN,连续三年大量部署PTN设备,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两种分组技术的选择上陷入纠结状态。从厂商阵营来看,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大力支持PTN产业的扩张,而思科、Juniper、华为则倾向于推广IP RAN技术,无论是厂商方面对于两种技术的支撑力度,还是运营商内部对于不同技术利弊的分析,两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及适用场景,国内PTN技术的规模优势较大,而国外,如at&t、Telefornica等主流运营商则逐步引入IP RAN,用以综合业务承载,技术成熟度、产业完善度等已经不是国内运营商选择哪种方案的关键,问题集中于部署成本、平滑过渡、未来承载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两大产业阵营的激烈交锋,更多是在于未来移动回传市场,谁是主导的问题,由于两种技术的优劣,仍难以下定论,运营商在前期所进行试点、测试势必将扩大规模,然而从整个移动回传产业的发展来看,此次交锋对于整个产业市场的扩大化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互为犄角 或趋统一

对于PTN与IP RAN的技术特性虽然仍有系列的对比,然而技术方面的争议已经减少,甚至开始显现趋同的趋势。伴随整个网络架构的发展,新兴技术的IP化已经势不可挡,同时多业务的统一承载也加速了分组化的引入,从而进一步提高承载效率。而从综合演进方向来看,IP RAN已经成为现有的移动回传技术的最终归宿,PTN技术的IP化也会在日后得到完善。

结合当前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对PTN、IP RAN的系列测试、试点来看,两大运营商选择单一回传技术的可能性逐步降低,正如中国联通国家工程实验室唐雄燕所说,两种技术具有各自的适用场景,也有各自的技术优势。按照具体场景需求灵活选择承载技术或成两大运营商的最佳选择。

一位运营商专家表示,从技术上讲MPLSTP与MPLS并不矛盾,MPLS-TP是MPLS的一个分支和最新的发展方向,MPLS适用于多业务承载,MPLS-TP使网络质量达到类似SDH的水平。从设备形态来讲,目前业内厂家推出的PTN设备和传统路由器设备没有本质的区别,某些厂家的产品可以实现同样的硬件,在软件上区分MPLS设备或者是PTN设备。未来承载网的发展必定是趋于融合,待MPLS-TP协议成熟之后,则是以一种协议的身份出现,专门承载高质量要求的传输业务。

猜你喜欢

交锋中国联通分组
中国联通
十分钟读懂坦克史之交锋
海宝小队护城记之交锋失败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中国联通大数据应用之路
2012中国联通3G加速跑
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首次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