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想孩子会“写”,必教孩子会“读”

2011-12-14殷秋霞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11年5期
关键词:荷叶想象文本

殷秋霞

进入小学三年级后,学生开始习作。这个阶段,学生写作困难重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教他们如何写,是摆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面前一个十分困难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写”的问题,就必须解决“读”的问题。我尝试从语言积累方面培养孩子“写”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材是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充满着浓浓的儿童情趣。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插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丰富细腻的情感。教师要沉下心来,发挥教材优势,引领学生一遍遍阅读,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1. 朗读课文。教师要实实在在帮助学生读准、读顺文字,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从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会读、爱读、乐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杨再隋先生说得好:“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2. 激发情感。在课堂上,要让孩子进入阅读情境,就要引导孩子“潜心会文”。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产生“原汁原味”的感受。

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情感被激发,才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只有感受到阳光照耀后才能说出太阳的味道。

在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四册)一课时,我利用班德瑞的轻音乐配上夏天的雷雨声、蛙鸣和各种鸟儿清脆的叫声,把学生带进流水潺潺、绿草茵茵的夏日。引导学生将思路引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荷塘,启迪他们想象还有谁会来,让学生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学生融入角色文本,想象自己变成了“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想象自己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了起来,于是妙语连珠:“我想变成一只红色的蜻蜓,在池塘里点水;我想变成一只可爱的蝌蚪,在荷叶下找妈妈;我想变成一只青蛙,在荷叶上跳舞……”在积极情绪的推动下,学生完全融入文本,在表演中揣摩语言,体验情感;在对话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形成个性化语言。

此时,学生的表达已不是对文本语言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对话实现文本语言的再创造,灿烂的阳光洒满课堂。

3. 积淀语言。语言表达的灵气,主要来源于学生文化的积淀。我们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直觉思维,感性体验,吸收精妙语言,逐步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我布置学生每周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召开读书交流会,举办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印象。此外,还布置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上互联网查资料,学做实验,学做手工,学会请教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荷叶想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荷叶像什么
一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荷叶圆圆
荷叶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