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个体感受,加强个性阅读

2011-12-14王际怀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11年5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

王际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强化个性化体验和阅读感受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中张扬个性。

一、 贵在有疑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明确提出,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生在学习中并不是天生就会质疑的,他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鼓励,才能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1.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质疑,我在新课预习时总会提出要求:读课文,写出文中不懂的词语、问题,甚至是一个标点的用法。第二天早上,学生将预习时提出的问题纷纷贴在黑板上,相互解疑,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在课堂上解决。事实告诉我们,学生解决不了的往往是一些专业性的名词,或者正是文章的难点所在。在课堂上,我首先大力表扬提出该问题的学生,说明他有自己的思考,会抓住重点学习。然后教会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进行阅读,共同商量,解决问题。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越来越会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

2. 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我们要让学生在读书时主动质疑、感悟、释疑。如教《三顾茅庐》时,我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课题之后想知道什么?”学生踊跃发言。“顾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去干什么?”“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学生的问题很多,我不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问:“现在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言争先恐后:“我知道刘备和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我又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问:“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出山?”“刘备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请诸葛亮的?”……

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的问题。读完之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很快通过读书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时我依旧没有设疑,而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一段写得好!有的学生读描写隆中美景的文字,说:“‘隆中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就是说诸葛亮像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有的学生读刘备见到诸葛亮之前,认真谦恭的文字,说刘备这个人很谦虚;有的学生读刘备和诸葛亮“隆中对”的那一段文字,说诸葛亮非常有才干,真是一条卧龙。教师一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一边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

当学完这篇课文时,学生突然又提问:“后来诸葛亮出山后是怎样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呢?” 教师这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课后把《三国演义》找来读一读,你就会知道的。”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设疑,也不主动释疑。学生在质疑、感悟、释疑的过程中,个性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展示。

二、 贵在创造

创造性的阅读,是一种开放性的阅读,是就未知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最关键的是教者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要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时空,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富有个性的创造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

1. 在想象中创造。想象性的阅读,它是一种挑战性的阅读,它要求学生能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地求异,运用生活常识和所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即时闪现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我在组织学生学习《天鹅的故事》中天鹅破冰一段时,先用多媒体展示集体破冰的热闹场面,然后问:“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准备怎样做?”有位学生说:“我会和大家一起参加到破冰的战斗之中。”我继续追问:“在你参加破冰的战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看到所有的天鹅都行动起来了。”“我看到天鹅此起彼伏在紧张地破冰。”“我看到雪地上还有鲜血呢,可是没有一只天鹅停止战斗。”“我看到有的天鹅已经趴在冰面上无法动弹了。”“当破冰胜利后,我听到了‘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的欢呼声。”“我看到了天鹅在水中捕食小鱼的机灵身影。”“我看到有的天鹅吃饱了后在冰面上翩翩起舞了。”……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天鹅群中,想象当时破冰的情景,思维十分活跃,它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语文知识加以整合,想象更富有人性化,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创造性的思维,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2. 在朗读中创造。读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在学习了天鹅群破冰后,我抓住文中天鹅群的两次叫声让学生思考:“文中两次写出天鹅的叫声,你们认为该怎样读?”“我认为读法应该不同,因为第一次是破冰时的叫声,应该读得有力些;另一次是胜利后的欢呼声,应该读得激动些。”接着生读。我再要求:“同学们将天鹅的叫声和我们的劳动号子结合起来反复读两遍。”我问大家:“这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说:“我感受到大家在相互鼓励。”“我感受到大家在老天鹅的带领下,战胜困难的决心。”“我感受到大家团结的精神。”等等。这种利用课文中的语言因素,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种学习形式学生非常喜欢。

三、 贵在推想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明确提出:学生能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而所谓“推想”是一种猜测推断,它是建立在初步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运用这种方法解决的,它是一种使用价值很高的阅读方法。

1. 创设情境进行推想。在《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同学们,当破冰成功后,有的天鹅饱食了鱼虾,或许正在引吭高歌呢,或许正在悠闲地散步,或许正在欢快地舞蹈,而此刻老天鹅呢?那第一位破冰的勇士又在哪里呢?让我们再次仔细地去寻找它的身影吧。”停顿片刻后,我接着说:“你看到它了吗?”一阵短暂的沉默后,学生说:“我看到老天鹅在雪地上安详地休息。”“我看到它在呻吟,另一只老天鹅在给它舔去嘴边的血迹呢。”“我看到所有的天鹅围在它的身边,流着眼泪不停地抽泣,最后老天鹅闭上了双眼。”“我看到有几只小天鹅正在把捉住的鱼虾喂给它吃呢。”“我看见它微笑着闭上了双眼,因为它觉得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此刻,我想无论学生作出怎样的推断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在推断的过程中,不仅升华了文章中老天鹅的形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人性的美,更主要的是展现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与创造,这正是开放的教学所追求的。

2. 抓住语句进行推想。在读到《天鹅的故事》结尾处,我问:“老人把猎枪挂在墙上已经30年了,他为什么要把猎枪挂在墙上呢?”学生推想:“他是对自己过去曾经多次捕杀过天鹅表示后悔。”“他是告诉所有打猎的人们,别再捕杀这些可爱的生灵了。”“我猜他是想随时提醒自己,要保护动物,因为它们和人一样也有灵性。”……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推想合情合理,并由此激发出他们保护生灵的爱心,巧妙地将文道结合起来了。在语文教学中,合理的推想到处可见,推想故事的结尾、推想再次见面时的情景、推想人物对话的内容等,都是培养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好实例。

总之,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是非常正常的。教师要创造一种环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把自己这种独特的体验说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相互碰撞,在碰撞中不断完善、丰富、提高、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兴致勃勃,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张扬,个性化阅读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两只想打架的熊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设计
新题展(函数与圆锥曲线)
新题展(选修4)
新题展(函数(一))
新题展(推理与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