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儿童喜欢的形式叩开儿童识字之门
2011-12-14李娟
李娟
汉字是“复脑文字”,“智能型”文字,有开发大脑潜能的功能,认识汉字是一个人文化素质提高的第一步。日本汉字教育专家石井勋博士经14年研究得出结论:“在记忆汉字的能力上,一年级比六年级学生为优。”戴汝潜也指出:“低年级识字少,就错过了培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期,以至于大多数孩子进入了初中仍然没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因此,在低年级加大识字量,让学生过好识字关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那如何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识得汉字?我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
一、 激发主动识字,感受识字之乐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以儿童为主体的识字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处处从儿童主体的实际出发,从引导儿童主体识字开始,从而达到儿童主体的主动识字和自主识字,使识字成为他们的兴趣,成为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他们主动活泼地发展。
1. 情境中识字。新课标说,识字教学应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识得汉字。因此我在教“认一认3”中的 “日”字时,就通过图片、多媒体课件来演示“日”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建立起汉字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体会出其中的情趣。在教学“认一认6”中一组表示古代兵器的词——刀、戈、弓、矢时,由于“戈”离学生的生活时代较远,为帮助学生建立起“戈”的概念,在找不到实物的情况下,我从网上下载了各种各样的图片。没想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大大激发了。有个学生还好奇地提出:“戈”是谁发明的呀?在复习汉字的过程中我也注意了情境的创设,开展了走汉字迷宫、小兔开门、你猜我猜、小动物找家、对口令、比比谁的反应快、当小老师、拔萝卜等游戏活动。学生轻轻松松地识得了汉字,增强了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
2. 建个“识字箱”。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汉字到处都有,随时可见,儿童只要一活动起来,就能看见汉字,社会就好像有心为儿童创设了一个偌大的识字课堂。我们可以将平时认识的“花”“桥”“树”“草”等字做成漂亮的识字卡片,将其藏在箱内,学生随时可以拿出来复习,记忆字形,简单方便。卡片越来越多,“识字箱”也就不知不觉地建成了。看着厚厚的卡片,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自学汉字的信心也会更足了。
3. 畅谈识字趣闻。关注儿童日常识字兴趣,引导儿童讲述自己识字过程中有趣的经历或看到、听到的识字故事,从而提高识字效率,交流识字方法,分享识字成果;同时也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更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一去二三里》这一识字课时,有位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学字,老师教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学到这里他想学字真是太简单了,四就是四横……于是再也没心思写了。一天他爸爸让他给姓万的人写个贴子,他在书房里写了整整两天还没出来,原来他以为要写一万横呢。”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既得到了情绪上的愉悦,又领悟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寓意。
4. 识字大擂台。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则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如开学初将要学习的3500字注音打印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接触较多的语文材料。经过一学期的自主学习活动,最后通过组内赛、班级赛、年级赛,评出“识字小博士”,给予他特殊的表现机会,带领大家读他认识的字。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我们的识字教学,正是要指导学生在主动识字的过程中识得汉字,提高识字能力。
二、 自编识字教材,感受识字之趣
目前,各种教材正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的选择机会。同时,教师更应高度重视教材的二度开发,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还可自编识字课本,避免模式化。如在教学“认一认4”时,为帮助儿童巩固“前、后、左、右、东、西、南、北”,我自编了一首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右边是南左边是北,东南西北要分清。拍拍左肩,拍拍右肩,跺跺左脚,跺跺右脚,伸出你的左手拉拉右耳,伸出你的右手拉拉左耳。并配以《不倒翁》的音乐进行律动,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再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时我补充了一首《秋娃娃写信》的趣味儿歌:“秋娃娃,好心肠,摘下树叶写信忙。写给谁,给大雁,快快起程飞南方;写给谁,给松鼠,快快准备过冬粮;写给谁,你我他,多穿衣裳别着凉。写给这儿,写给那儿,最后黄叶都写光。”学生自编自读这首儿歌,读得很起劲,都想试着比赛呢,课堂达到了高潮。我想只要踏踏实实地开发教材,识字教学一定会遍地开花。
三、 拓宽识字环境,感受识字之妙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1. 拓展广阔的语言环境
在阅读中识字转化。这样的字扎根于语言的沃土中,易于辨析同音、多义、近义、形近字之间的细微差异,识字的质量高,有利于培养识字的能力。娴熟的阅读会巩固识字的效果,对汉字的推敲会加深阅读的理解,多读多识、多读多见是加快识字速度,巩固识字成果的有效途径。总之,阅读与识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统一体。入学后不久,我就让学生在每天中午的阅读课上听20分钟识字故事。当学生能凭借汉语拼音这根拐棍识字了,就以图画和事物为媒介让学生尝试着阅读。渐渐地,学生为早日能看懂故事开始主动识字了,这时,识字难点侧重于字形的教学,应教给学生一些笔画、笔顺、偏旁、基本字,以及由基本字的偏旁、基本字与基本字结合构成新字的知识。在字形教学时,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与语言结合,防止为识字而识字。当识字量达到一二百字之后,阅读后的满足感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内动力。
2. 让识字教学回归生活
“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今天的孩子正生活在文字符号的海洋里,汉字每天都要以各种形式跳到他们面前,诱惑着他们:喝饮料、买玩具、逛超市、到医院、看影视、读书报,他们不仅可以在学校里学习语文,还可以通过上网、看电视、看报纸、参观、与人交流等途径接触到汉字。另外,众多的公共场所也普遍存在进行汉字教育的资源,只要恰当利用,一定会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十分便捷地识字,做到“无师自通”。
要使识字教学回归生活,就是要营造好识字的生态环境。进入学校,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校风以及校园的运动场、花坛等文化设施;进入班集体,伙伴们的名字、课程表、制度、桌椅;进入学习过程,课本、簿本、科目……凡是能与汉字结合的实物尽可能地与汉字挂钩,创设出一个“识字场”即“硬环境”。
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出现频率较高的字,课堂上只要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也能相继回忆起。如教学“认一认3”中“出、入”,我让学生回忆:“你在哪儿见过‘出口、入口?”有的学生想到了车站、加油站,还有的学生想到了超市里也有“进口”和“出口”。教学“认一认4”时我告诉学生思考东、南、西、北除了表示方向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意思,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字宝宝”。有学生想到了东洲小学、东风新村里有个“东”;南京、南瓜饼里有个“南”;西瓜、西柚汁里有个“西”;还有的小朋友居然想到了东京、北极熊、指南针等,看来学生的思路的确打开了。此外,我们还模拟社会活动,为识字创设一个“软环境”,如:举办“动物乐园”“海底世界”“逛水果市场”“我当售货员”、“家乡一日游”等识字活动。
四、 教给识字方法,感受识字之活
1. 查字典做游戏
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对刚学过汉语拼音的学生,可尽早地教给他音序查字法,到二年级上学期学习形声字时就可教给学生部首查字法。另外,字典收集了所有的常用汉字,利用字典做游戏可让学生在较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汉字,如“三水是什么?三火是什么?三木是什么?三日是什么?三人是什么?三金是什么?三石是什么?”字宝宝学生在游戏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中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利用汉字结构识字
据初步统计,小学生要掌握的2500个常用字中,象形字136个,指事字31个,会意字422个,形声字1911个。其中象形和指事字可以引入形义联想法,而合体字则需教好字根。认知派心理学家托尔曼通过白鼠学习走迷宫的实验,说明学习的本质是在头脑中形成学习的认知地图,即教一个学一串。
这种学习迁移,有利于帮助学生简化思维过程,减轻记忆强度,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和认知策略,同时,结合形义联想,即形声、会意、指事等,编口诀、儿歌、谜语、韵语,让学生觉得汉字好学又好玩,使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时起作用,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