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造纸产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2011-12-12马乐凡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04

湖南造纸 2011年1期
关键词:洞庭湖区造纸工业制浆

马乐凡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 长沙 (404)

刘晓明2 湖南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 湖南 长沙 (410005)

吴佳林3 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100)

肖穗芝4 湖南省造纸行业协会 湖南 长沙 (410100)

刘艺苑2 湖南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 湖南 长沙 (410005)

湖南造纸产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马乐凡1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 长沙 (410114)

刘晓明2湖南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 湖南 长沙 (410005)

吴佳林3泰格林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100)

肖穗芝4湖南省造纸行业协会 湖南 长沙 (410100)

刘艺苑2湖南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 湖南 长沙 (410005)

概述了湖南造纸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洞庭湖区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和湖南省造纸产业结构调整, 以及“十一五”期间湖南造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提出了湖南造纸产业“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

湖南造纸;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整治;“十二五”发展;思路

湖南具有发展造纸产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湖南纸业在全国造纸工业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湖南省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是,由于长时间以来湖南造纸产业缺乏行业指导,粗放发展;同时,由于受地方利益保护的影响,科学的规划和行业规范难以贯彻落实,因此尽管产能快速增长,但是在“十一五”以前,除泰格林纸岳阳纸业和常德恒安纸业等少数几家企业以外,湖南大部分造纸企业的规模较小、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环保设施不完善、消耗高、污染重。“十一五”期间,湖南造纸产业先后经历了“洞庭湖区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整治”、“湖南省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整治”、“国家造纸产业政策的落实”、“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标、达标验收”和“造纸工业清洁生产审核”等重要发展阶段,正在逐步从无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技术型、效益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变,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1 湖南造纸产业发展概况

湖南是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故乡,湖南造纸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前,湖南造纸业以手工纸为主。据有关统计资料,1950年湖南全省仅有一家机制纸厂,年产纸539吨[1]。1950-1978年先后建成了岳阳造纸厂、湘阴纸板厂、邵阳纸板厂、邵阳造纸厂、零陵造纸厂等湖南造纸的骨干企业。1958年岳阳造纸厂从Voith公司引进的日产100吨的3940长网多缸文化纸机投入运行。1978年,全省乡以上的造纸企业发展到104家,机制纸和纸板产量19.4万吨。1979-1988年,先后建成了沅江造纸厂、冷水滩造纸厂、西洞庭造纸厂、绥宁联合纸厂、南县建材纸厂等一批重点企业。1991年,岳阳纸厂从Andritz公司引进了国内第一条APMP化学机械木浆生产线(75吨/日)。1998年常德恒安纸业第一条年产3万吨卫生纸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套引进Andritz公司的新月型卫生纸纸机,设计车速1600m/min。2000年,全省机制纸及纸板产量95.7万吨。“十五”期间湖南省造纸工业的产能快速增长。2002年常德恒安纸业第二条Andritz公司的年产3.5万吨卫生纸生产线建成投产,纸机设计车速1800m/min。2003年岳阳纸厂从Andritz公司引进了世界上第一条PRC-APMP杨木化机浆生产线(300吨/日),同时引进了一条年产10万吨废纸脱墨浆生产线和一条Metso公司Opti-概念6350/1600低定量涂布夹网纸机生产线。2005年全省纸和纸板总产量206万吨,占国内同期纸和纸板总产量的3.7%。

2 “十一五”期间湖南造纸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湖南造纸产业以污染整治和达标排放为契机,以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为手段,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的,经过几次大的治理阶段后,正在逐步从无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技术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变。

2.1 洞庭湖区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整治

洞庭湖区是湖南造纸产业的密集区,2005年洞庭湖区的岳阳、益阳、常德3市造纸企业的纸和纸板产量占湖南省总产量的55.7%。造纸产业的无序和粗放型发展对洞庭湖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温家宝总理“要重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06年上半年,湖南省环保局和省政协先后组织专家组对洞庭湖区造纸企业的污染进行了调研,并采取了一些关停和整治措施。同年12月,由湖南省政府牵头,会同湖南省经委、省发改委、省环保局、省开发银行、省轻工行业管理办、省造纸学会、长沙理工大学、泰格林纸集团的专家组成调研规划小组,在岳阳、常德、益阳3市政府的参与下,对洞庭湖区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整治进行了大量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洞庭湖区造纸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由湖南省政府于2007年12月发布并组织实施(湖南省人民政府[2007]186号文件)。《洞庭湖区造纸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明确了采取淘汰落后、停产整治、改造提升、强化监管等措施,对洞庭湖区造纸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发展增量、调整整合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推进洞庭湖区造纸产业升级,实现洞庭湖区造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洞庭湖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洞庭湖区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整治对湖区造纸企业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①2007年3月31日前,洞庭湖区234家排污不合格的造纸企业一律停产进行整治;②2007年12月30日前,关停年产1万吨以下的小型造纸企业和年产5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造纸企业;③立足资源整合,扶优扶强。重点支持环保设施建设进度快、制浆造纸产能有望短期内达到10万吨、发展潜力大的制浆造纸企业的污染治理和结构调整技改项目;④建设废纸和商品浆造纸工业园区,进行集中供热、集中治污,实现聚集发展;⑤2009年底,造纸企业排放废水必须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要求。

2006年洞庭湖区共有造纸企业238家,其中234家进行停产整治。到2009年底,停产企业中约80%已正式关闭退出了造纸行业,其他企业通过合并重组、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完善环保设施等措施,都实现了规模技术升级和废水达标排放。其中,化学制浆企业由35家减少到了10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蒸煮黑液全部通过配套的碱回收系统进行回收利用,通过采用逆流洗涤、封闭筛选等技术,减少了废水和水污染物的排放,并提高了碱回收率。同时,10家企业全部配套了制浆造纸废水二级处理系统,有的企业还采用了三级处理,排放废水全部达到了《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的要求。同时,洞庭湖区的其他废纸制浆造纸企业和商品浆造纸企业也全部配套了废水处理设施,而且通过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大大地减少了废水排放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2009年洞庭湖区造纸企业纸和纸板总产量约190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65.2%,原生浆产量128万吨,比整治前2006年的70万吨增长了82.8%,但是废水排放总量下降到了1.022亿m3,为2005年废水排放总量的45.8%,COD排放总量下降到了1.55万吨,为2005年COD排放总量的4.5%。据检测,洞庭湖水质由2005年的四类水质(有些监测断面为五类和劣五类)提升到了2009年三类水质,水环境和生态得到了明显改善。

2.2 湖南省造纸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湖南省造纸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切实解决造纸企业污染问题,推动全省造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湖南造纸产业,使之真正成为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的支柱产业;同时,确保湖南“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并根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10月发布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和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造纸企业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湘政办明电[2007]208号)等文件精神,在总结洞庭湖区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由湖南省经委牵头,会同湖南省发改委、省环保局、省开发银行、省轻工行业管理办、湖南省造纸学会、长沙理工大学、泰格林纸集团的有关专家组成调研规划小组,在湖南省14个市(州)人民政府的参与下,对湖南省造纸产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湖南省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十一五”专项规划》[3],由湖南省经委于2009年1月发布并组织实施(湘经投资[2009]12号)。

《湖南省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十一五”专项规划》对湖南省造纸产业的产业规模、区域结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企业规模结构、技术结构和环保水平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按照淘汰落后与技术进步相结合,扶优扶强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清洁生产与生态环保相结合,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等4项基本原则,提出了湖南省24家骨干制浆造纸企业2010年和2015年的发展规划,以及“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制浆造纸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联合重组技术改造的16项重点项目;同时还对湖南省造纸企业采取了如下污染整治措施:①2008年5月15日前对全省年产5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企业和年产1万吨以下的废纸制浆企业,以及生产规模符合要求,但环保设施不完善的制浆造纸企业全部实行停产整治;②对于年产5万吨以上(含5万吨)碱回收和废水处理装置等污染防治设施齐全(含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且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化学制浆造纸企业,以及年产1万吨以上(含1万吨)、废水处理设施齐全(含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且污染物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废纸造纸企业,经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可正常进行生产。

表1 湖南“十一五”期间林纸一体化和苇纸一体化项目

到2009年底,湖南省除洞庭湖区外的596家制浆造纸企业中有496家实现关停,并退出了造纸行业。其中69家制浆企业中有63家被关停,保留的6家化学制浆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配套了碱回收和废水处理系统,废水经过处理全部达到了《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的要求。同时,全省其他制浆造纸企业也全部配套了废水处理设施,而且通过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十一五”期间,湖南造纸工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整治累计完成规模以上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100多项,完成投资额120多亿元。2009年全省造纸企业形成纸和纸板有效产能450万吨,总产量380万吨,比2005年增长84.5%,年均增长16.5%;原生浆有效产能205万吨,总产量175万吨,比2005年增长116.6%,年均增长21.3%。尽管全省纸和纸板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但是废水排放总量和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却大大减少。

2.3 “十一五”期间湖南造纸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2.3.1.原料基地建设得到加强

原料短缺是我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制约湖南造纸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十一五”期间,湖南确定了一批林纸一体化和苇纸一体化项目(见表1),加强了造纸原料基地的建设。

2.3.2 企业生产规模和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

至2009年,湖南省共有制浆造纸企业146家,平均生产能力达3.08万吨。其中规模在10万吨及以上的制浆造纸企业9家(见表2),这9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占全省制浆造纸产能的50.4%,其制浆能力占全省原生浆能力的68.4%。造纸企业的平均规模和产业的集中度都比“十五”末有了较大的提高。

表2 2009年湖南省年产10万吨及以上的制浆造纸企业

2.3.3 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更趋合理

根据湖南造纸资源的分布和产品需求的特点,经过“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在岳阳、益阳和常德3市的环洞庭湖区形成了以湖南泰格林纸集团岳阳纸业等为代表的文化印刷用纸产业区,以及以常德恒安纸业等为代表的生活用纸产业区;在怀化、永州、邵阳、郴州等湘南、湘西地区形成了以湖南泰格林纸集团骏泰浆纸和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湘江纸业等为代表的商品木浆和薄页包装纸生产区,以及以湖南广信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湘丰特种纸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特种纸和纸板生产区;在宁乡、浏阳、湘阴、衡阳等地形成了几个以废纸为原料生产包装纸和纸板的工业园区。2009年湖南省造纸工业重点产品和代表性企业见表3。

2.3.4 企业的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提升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湖南省造纸工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2006年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湘江纸业一条年产10万吨微漂化学木浆生产线建成投产,该项目引进美国化学品与制浆有限公司的热置换蒸煮(DDS)和氧脱木素技术,装备水平国内领先。2008年湖南泰格林纸集团骏泰浆纸年产40万吨漂白化学木浆生产线建成投产,该项目全套引进Andriz公司的低固形物连续蒸煮、氧脱木素、无元素氯漂白和黑液结晶蒸发等技术,装备水平世界领先。近年,化学苇浆制浆干湿法备料、横管连续蒸煮、全封闭筛选、氧脱木素等技术也先后在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沅江纸业有限公司、湖南泰格林纸集团岳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沅江市金太阳纸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和应用。2009年,年产20万吨办公废纸脱墨浆生线和年产40万吨含机械浆印刷纸生产线在岳阳纸业建成投产,该项目全套引进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Andritz公司的办公废纸脱墨浆系统和Voith公司5280/1300纸机,其技术装备水平世界领先。2009年,年产6万吨的Andriz公司的5600/2000新月型成形器卫生纸机在常德恒安纸业投入运行。同时,“十一五”期间建设的其他文化印刷用纸和薄页纸项目的纸机车速大多在500m/min左右,技术和装备达到了国内较先进水平,有5条纸板生产线采用了国内较先进的多叠网长网纸板机。并且,"十一五"期间完成的改建和扩建项目大多是在淘汰原来落后产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改造和扩建。因此,“十一五”期间湖南纸业的发展不仅是产能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行业的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表3 2009年湖南省造纸工业重点产品和代表性企业

2.3.5 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促进了湖南造纸工业向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2008年6月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代替GB3544-2001)。新标准大幅度地降低了单位产品排水量和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并将AOX调整为强制执行指标,增加了二恶英、色度、氨氮、总氮和总磷等5项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而且规定了企业应在污染物排放口安装污染物在线排放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同时保证监控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大大提高了企业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要求。为了贯彻实施新的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从2008年年初开始,湖南省环保厅、湖南省造纸协会和湖南省造纸学会多次主办新标准解读和达标排放技术交流会,并多次组织重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山东、江苏、河南、广东等地的造纸企业进行学习考察。“十一五”期间,湖南造纸行业的改扩建项目大多是以实现规模技术升级和环保达标排放为目标进行的,到2009年底,湖南省环保厅和市县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了对全省制浆造纸企业的废水排放达标验收工作,146家制浆造纸企业的废水排放全部达到了新标准的要求。在要求企业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的同时,省、市、县环保管理部门还把SO2的减排任务分解到了每一个造纸企业,要求企业的燃煤锅炉必须进行锅炉炉内脱硫或(和)烟气脱硫,并实现烟气达标排放;而且要求“十一五”期间制浆造纸新、扩、改建项目中的75t/h及以上新建燃煤锅炉安装SO2的在线监控设施。同时,对所有列入“十一五”湖南省制浆造纸重点新扩改建的项目要求全部由省环保厅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并由省环保厅组织进行环保“三同时”验收。上述工作的开展大大地提高了全省造纸行业的环保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令第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60号)、《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等重要文件精神,2008年10月,湖南省环保厅和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制浆造纸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进行了试点,2009年6月全面启动了湖南省重点制浆造纸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清洁生产时,把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企业申请国家和地方的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等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相结合,大大地调动了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积极性。至2010年7月,已先后完成了泰格林纸骏泰浆纸等10家化学制浆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另外6家化学制浆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也正在进行中。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清洁生产意识,查明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环境、管理和经济问题,并对每个问题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使企业取得了显著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效果,并大大促进了企业的技术、管理和环保水平的提高,同时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指明了方向。

3 湖南造纸产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3.1 湖南造纸产业“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

立足湖南造纸产业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湖南造纸工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按照湖南实现科学跨越的“一化三基”战略部署,把建设结构合理型、资源保障型、技术先进型、质量效益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的湖南造纸产业作为战略目标,以造纸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高湖南造纸工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走技术进步、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和保护环境的发展道路,通过合理决策、精心组织和科学管理,加快推进湖南造纸产业的整体升级。

3.2 湖南造纸产业“十二五”发展的整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湖南造纸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优化结构、提升技术、保护环境和增加效益,同时,充分发挥湖南发展造纸产业的优势,保持制浆造纸产能的适度增长。“十二五”期间,原生浆产能预计增加100万吨,纸和纸板产能预计增加220万吨,同时,淘汰现有落后原生浆制浆产能25万吨,淘汰纸和纸板落后产能70万吨,到“十二五”末,预计原生浆有效产能280万吨,纸和纸板有效产能600万吨,造纸原料结构中苇浆、木(竹)浆、废纸浆所占的比例分别由现在的20%、39%、41%调整到8%、40%、52%。单位产品取水量和能耗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分别降低20%,单位产品的主要污染排放量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降低35%,做到资源节约、增产减污和环境友好。

3.3 湖南造纸产业“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湖南造纸工业“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①区域发展专业化和集群化。按照资源配置的要求,形成差异化发展模式,即体现为产业结构的差异化、外向度的差异化、企业集群的差异化、产业链的差异化,从而形成内外有分工的特色优势、专业化优势、规模化优势和创新优势,并将产业链在区域里相互延伸,达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进一步打造以岳阳、益阳为主的文化印刷用纸产业集群,以常德为主的生活用纸产业集群,以怀化、永州、郴州为主的商品木浆和包装用纸产业集群,以邵阳为主的特种用纸产业集群,构建以长沙宁乡、衡阳衡山为代表的废纸造纸工业园区,并在园区实行集中供热和集中治污。②加快结构调整。调整纤维原料结构,鼓励发展废纸浆和林纸一体化的木(竹)浆,维持芦苇浆的现有产量,进一步提高木(竹)浆和废纸浆的比例;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通过扶优扶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充分利用湖南造纸资源的分布和产品需求的特点,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努力提高产品质量。③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通过改建和扩建,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制浆、碱回收和造纸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促进湖南造纸产业的整体技术升级。④促进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开发和应用清洁生产技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努力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同时,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加强“三废”的污染防治,强化环境管理。

3.4 实现湖南造纸产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3.4.1 充分利用湖南发展造纸产业的政策、资源和技术优势

湖南具有发展造纸产业的政策优势。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1月公布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中,将湖南省列为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在2007年10月公布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中,将湖南省列为我国发展造纸产业的重点地区之一。湖南省政府在2006年1月公布的《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竹木林纸加工”列为“改造提升”的四大传统产业之一;在2006年10月公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见》中,将林纸产业集群列入了重点发展的16大类产业之一;2007年湖南省政府公布的《洞庭湖区造纸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2009年湖南省经委公布的《湖南省造纸产业结构调整“十一五”专项规划》为湖南造纸产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上述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出台,为湖南造纸产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湖南具有发展造纸产业的资源优势。洞庭湖区是我国最大的芦苇产区,芦苇种植面积约120万亩,年产芦苇量约100万吨;湖南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2009年森林覆盖率已达56.4%,每年林木自然生长量可达3400万m3,目前每年约有760万m3木材可用于造纸;湖南省竹林面积和蓄积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现有竹林面积1245万亩,蓄积量约19.5亿株,每年可供制浆造纸用竹材约80万吨。湖南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于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生长。湖南被称之为“水乡泽国”,水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是我国中部产水量最多的省份之一。省内主要河流有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水系,水体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较强,容量较大,为发展制浆造纸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条件。

湖南具有发展造纸产业的技术优势。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是我国发展造纸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2009年该集团纸(浆)及纸板生产能力200万吨,总资产近200亿元,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化学木浆、化学苇浆、化学机械浆、废纸脱墨浆和文化用纸生产技术和装备,并拥有国家级制浆造纸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同时,泰格林纸集团还一直是我国高校制浆造纸工程(轻化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是我国培养制浆造纸工程专门技术人才的摇篮。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大型综合性咨询设计单位之一,目前主要从事制浆造纸、食品等近20个行业的工程咨询、设计、造价、监理、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其造纸工程设计和咨询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长沙理工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置制浆造纸工程(轻化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教学和科研设施完善,师资力量较强,几十年来为我国造纸及相关行业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科研和管理人才。湖南省造纸研究所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具有较强的制浆造纸科研和技术开发实力。

3.4.2 加强造纸原料基地建设,提高废纸回收利用率

按照林纸一体化和苇纸一体化的原则,科学规划,通过资本纽带和经济利益将制浆造纸企业与营造造纸林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积极支持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以杨木、桉木、桤木、松木等树种为主的造纸林原料基地建设,着力培育集制浆造纸、造林于一体的大公司、大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周边省市进行森林资源开发、建设造纸原料林基地,确保造纸原料的可持续供应。

废纸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植物纤维原料,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降低生产成本,是造纸工业实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十二五”期间,湖南造纸工业应加强废纸的回收和利用,特别是加快废纸回收网络体系的建立,加大国内废纸回收力度,提高国内废纸的回收利用率;同时,鼓励在运输方便的地区适当加大国外废纸的使用量。

3.4.3 加强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制浆造纸技术与国内技术创新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湖南造纸企业的改、扩、新建项目应积极开发和应用下面制浆造纸新技术:芦苇干湿法备料和横管连续蒸煮技术,木(竹)浆低能耗和深度脱木素蒸煮技术(DDS蒸煮、低固形物蒸煮和紧凑型蒸煮),新的高得率制浆技术(CTMP、P-RC APMP),高效黑液提取和蒸发技术,氧气脱木素技术,无元素氯漂白和全无氯漂白技术,纸机白水循环利用技术。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制浆造纸生产工艺和装备,进一步推进湖南造纸产业整体升级。

3.4.4 实施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湖南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

认真执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大力推进湖南造纸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使清洁生产逐步成为各造纸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可持续地实施节能、降耗、减污、增效。鼓励企业开发和推广应用“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先进可靠技术,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监管,严格达标排放,确保湖南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

[1]湖南省造纸行业协会.湖南造纸工业60年历程和展望.湖南造纸,2009(4):3-6.

[2]刘晓明,马乐凡,关以超,高杰.关于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及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湖南造纸,2007(2):6-11.

[3]刘晓明,关以超,马乐凡.搞好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促进我省造纸工业健康发展.湖南造纸,2007(4):3-7.

2011-01-07

猜你喜欢

洞庭湖区造纸工业制浆
制浆造纸废水回收处理工艺的研究
运达废纸制浆技术与装备
“自主+创新”谱写绿色造纸工业新未来
中国造纸工业2015年度报告
基于GIS的洞庭湖区水土流失变化监测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我国制浆造纸AOX的来源分析及其减量化建议
洞庭湖区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