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以内婴儿麻疹的观察与护理
2011-12-09邱玉琴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223002
邱玉琴 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223002
麻疹是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临床特征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口腔黏膜斑和全身弥漫分布的充血性斑丘疹,肺炎和喉炎为其常见的并发症[1]。麻疹传染性很强,6个月以上小儿和未患过麻疹者普遍易感染。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较少,但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临床症状重,并发症多。由于小婴儿无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对患儿细心观察,加强护理,早期发现临床先兆,及时处置,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2009 年1月-2009年7月收住入院的麻疹患儿110例。其中 6个月以下小婴儿30例,最小患儿出生仅15d。并发肺炎24例,占80%;并发心衰20例,占67%;并发脑炎 2例,占6.7%;并发白细胞减低 1例,占3.3%。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安置患儿于消毒隔离病室。按呼吸道方法[2]进行护理操作。隔离日期到出疹后5d,并发肺炎者延长至疹后10d。每日使用多功能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2次,每次30m in,室内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避免风直吹患儿。
2.2 发热处理 前驱期、出疹期发热一般不予退热,以免影响皮疹透发。小婴儿高热可致惊厥,如体温>40℃,持续时间较长,可行温水浴或遵医嘱予安乃近滴鼻。禁用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皮疹透发。尽量母乳喂养,增加患儿抵抗力。指导母亲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同时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保证静脉通畅,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减轻患儿痛苦,便于随时用药,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2.3 加强五官及臀部护理 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睛,再滴入抗生素或涂上眼膏,室内光线不宜太强。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处于出疹期,出汗较多,要选用干净的棉质衣服。对腹泻患儿要加强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皮炎。护士及家长必须修短指甲,以免损伤患儿皮肤。指导家长不能将患儿捂的太紧,不利于散热。
2.4 密切观察出疹情况 如皮疹迟迟不出、出疹过程中颜色突然变淡、时隐时现、体温突然正常、出疹不透等,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及时给予处理和相应护理,如用芫荽或鲜芦根煮水饮用或擦身以利皮疹透发。
3 并发症护理
3.1 支气管肺炎 表现为持续高热、咳嗽、有气急鼻扇、口唇发绀、肺部啰音、易并发心力衰竭等。由于小婴儿无语言表达能力,护理上予定时翻身拍背,助痰排出,防止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对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明显者,将头偏向一侧,轻拍背部。遵医嘱按时使用抗生素。
3.2 喉炎 表现为犬吠样咳嗽、哭声低哑、缺氧、窒息等。应尽量使患儿安静。用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雾化吸入,2次/d。并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3.3 心肌炎 表现为气促、烦躁、肢端发绀、心音低钝、心率快、皮疹隐退等。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体温、心率、心律、呼吸变化。控制输液滴速8~10滴/m in,并遵医嘱使用快速洋地黄制剂,临床常用西地兰缓慢推注或肌注。用药时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若心率下降过快,或出现心律不齐、脉搏短促等现象,应立即停药,汇报医生。
4 出院指导
麻疹病后免疫力持久,很少再次发病,指导病人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以预防感染其他疾病。小儿呼吸道抵抗能力较低,应避免带到通风不良、人群聚集的场所,以防感染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目前,麻疹仍然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小儿抵抗力低下,除了加强预防接种控制发病率之外,加强对麻疹患儿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9.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