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
2011-12-09刘佳辉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301900
刘佳辉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301900
慢性鼻窦炎是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治疗不彻底引起的,具有症状重、病变范围广、复发率高、治疗效果差等特点。鼻内镜手术是鼻内窥镜直视观察下,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结构和功能为前提,以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并治愈鼻窦炎为目的的鼻外科微创技术[1]。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经鼻内镜手术、规范围手术处理、术后完整观察随访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临床治疗对慢性鼻窦炎各种症状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 63例,女37例;年龄18~65(平均38)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及头痛、头昏史,伴嗅觉减退。病程2~25(平均8)年。按照海口会议标准[2]分型分期:Ⅰ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52例(其中1期23例,2期10例,3期 19例);Ⅱ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38例(其中1期 22例,2期13例,3期3例);Ⅲ型(多发性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10例。伴有鼻中隔偏曲者11例,伴有变应性鼻炎者8例。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常规术前使用头孢二代抗生素、口服强的松30mg/d、曲安奈德气雾剂喷鼻1次/d,连续7d。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采用全麻67例,局麻33例;局麻患者用1%地卡因30m l(全麻用生理盐水替代)+0.1%肾上腺素3m l浸湿的棉片,分2次表麻总鼻道、中鼻道、下鼻甲及嗅裂。手术参照Messerk linger术式,行相应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3]。然后经鼻内镜分别按下列手术方式进行:(1)Ⅰ型52例病变行钩突切除,前筛和上颌窦自然口或鼻窦开放术。(2)Ⅱ型38例病变行钩突切除,鼻息肉摘除术和全筛、上颌窦、额窦开放术或全鼻窦开放术。(3)Ⅲ型10例行全鼻窦开放术。45例患者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1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同期矫正。
1.3 术后处理 术后静脉点滴头孢二代抗生素、鼻腔填塞膨胀海绵48h,1%麻黄素滴鼻液滴鼻3次/d,每天用吸引管清理总鼻道的陈旧性淤血和分泌物,注意不要有新鲜的血液积聚;术后第5天用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1次/d。术后第7天在鼻内镜下清理总鼻道、中鼻道、筛窦术腔的血痂和纤维素性伪膜;术后定期内镜复查,清理术腔分泌物、囊泡、痂皮、息肉、肉芽组织和纤维素性粘连,保持窦口的宽敞。术后1个月每周来院随访1次,此后可视术腔状况每2周或4周1次,直至术腔上皮化。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重要评价指标是术腔是否上皮化。
2 结果
术后经随访1年以上,按照鼻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4],治愈 82例,占 82%;好转 12例,占 12%;无效 6例,占6%,总有效率94%。术后未发现干燥性鼻炎及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鼻窦炎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阻塞,最常发生的部位是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导致阻塞的解剖因素有鼻甲肥大、鼻息肉样变、鼻息肉、鼻中隔严重偏曲等。这些因素导致鼻窦正常功能紊乱,并加重黏膜的病变,使纤毛功能受损,分泌物淤滞。鼻内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楚、病变清除彻底、较好地保留鼻腔生理功能、组织损伤小、病人痛苦轻、术后恢复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特点,鼻内镜手术在成人慢性鼻窦炎患者中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被广泛采用。Meta分析表明,内窥镜手术可改善88%的患者生存质量[5]。
1 黄文银,梁军,赵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20例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1):52-53.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2):134-135.
3 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81.
5 梁军,李艽.儿童慢性鼻窦炎 60例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18(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