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原发性腺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1-12-09

医学综述 2011年23期
关键词:网膜腺癌腹膜

张 莹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无锡214011)

腹膜原发性腺癌是来源于第二苗勒管系统的恶性肿瘤,腹膜常广泛受累,而双侧卵巢正常,或仅有微小表面浸润的癌瘤,卵巢实质无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病率低、起病隐匿,易与卵巢肿瘤腹膜种植转移、腹膜弥漫性恶性上皮型间皮瘤、消化道癌腹膜种植转移相混淆。病理诊断是目前公认最可靠的方法[1]。现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进行讨论。

1 病历简介

病例1,女性,61岁。查体见腹部包块及腹水。B超示腹腔占位,肝、胆、脾、胰、肾、子宫及双附件正常。术前诊断为恶性间皮瘤。剖腹探查,肠管表面及肠系膜、子宫浆膜面、阔韧带及膀胱表面等均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胃肠道探查未发现肿块,双侧卵巢大小基本正常,左侧3 cm×2.5 cm×1.5 cm,右侧2.5 cm ×1.2 cm ×0.8 cm。遂行肿瘤减灭术,范围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加阑尾切除。巨检显示子宫大小7.0 cm ×6.0 cm ×4.5 cm,子宫及输卵管浆膜面可见数个灰白色粟粒大结节,表面可见小乳头状突起。左右输卵管长度分别为5 cm和6 cm,直径均为0.6 cm。阑尾一条长4 cm,直径0.6 cm。经多次取材、制片显示,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未见异常。大网膜呈饼状增厚,切面灰白及灰黄色,质硬及脆,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中心部见灶性坏死,周围大网膜内可见多个灰白色结节。镜下组织为典型的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等分化,癌细胞排列呈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乳头状及腺管状结构,癌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色,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EMA(+)、广谱 CK(+)、CEA(+)、p53(+)、CK7(+/-)、CA125(-)、CK20(-)、vimentin(-)和 calretinin(-)。患者1年内死亡。

病例2,女性,68岁。腹胀、食欲差及消瘦半年余入院。临床诊断:卵巢癌?行剖腹探查术,发现盆腹腔表面多个粟粒大结节,遂行双侧附件切除、腹壁及网膜病灶切除送检。巨检显示左右卵巢大小分别为1.8 cm ×1.0 cm × 0.7 cm 和 2.0 cm × 1.5 cm ×1.0 cm,表面见数个结节,直径0.4~0.6 cm。左右侧输卵管长分别为4 cm、5 cm,直径均为0.5 cm,表面见灰白色菜花状结节,直径0.3~0.6 cm。大网膜呈饼状增厚,有灰黄色组织,大小5 cm×5 cm×1 cm,其表面见一3 cm×3 cm×1 cm的灰白色结节,切面灰白及灰黄色,实性、质脆,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中心部见灶性坏死。子宫呈萎缩状态。为典型的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等分化,癌细胞排列呈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乳头状及腺管状结构,癌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色,染色质细颗粒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EMA(+)、广谱CK(+)、CEA(+)、p53(+)、CK7(+/-)、CA125(-)、CK20(-)、vimentin(-)和 calretinin(-)。

病例3,女性,74岁,腹部不适、腹胀5个月入院。B超示双侧卵巢正常,电子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正常。腹水涂片查到腺癌细胞。临床诊断:卵巢癌?行剖腹探查术,发现盆腹腔脏器腹膜面广泛受累。遂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巨检显示子宫呈萎缩状态,子宫浆膜面及阔韧带内见散在粟粒大小结节,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未见异常。左右卵巢大小分别为2 cm ×1 cm ×0.6 cm 和2.2 cm ×1.3 cm ×0.7 cm,表面可见灰白色小结节,直径0.3~0.5 cm,切面与卵巢界限清楚,卵巢实质内未见异常。大网膜呈饼状增厚,切面灰白及灰黄色,质硬及脆,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中心部见灶性坏死。中分化黏液腺癌,癌细胞排列呈不规则腺管状结构,胞质富含黏液。免疫组化:EMA(+)、广谱 CK(+)、CEA(+)、p53(+)、CK7(+/-)、CA125(-)、CK20(-)、vimentin(-)和 calretinin(-)。患者1年内死亡。

2 讨论

腹膜原发性腺癌是指原发于卵巢外腹膜的一组肿瘤、呈弥漫性生长,起病隐匿。该病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水、腹部包块,晚期表现为消瘦、乏力等恶病质。B超和CT等辅助检查常无法确诊,似恶性间皮瘤或晚期卵巢癌,术前误诊率高。多发生于绝经后的女性,发病年龄33~74(中位56)岁,男性罕见[2]。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7.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及腹水,术前一例误诊为恶性间皮瘤,两例误诊为卵巢癌。腹膜原发性腺癌自1959年Swerdlow首次报道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是一种不同于恶性间皮瘤和卵巢癌的独立疾病[3]。关于其组织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来源于盆腹腔被覆细胞,即所谓“第二苗勒管系统”,腹膜间皮和女性苗勒管有共同的胚胎来源,都是由体腔上皮及其下间充质衍生而来,不管是腹膜化生性病变还是肿瘤性病变,其组织结构及肿瘤的抗原性与女性苗勒管发生的肿瘤一致。腹膜可发生与卵巢上皮相同的各种组织类型肿瘤,包括浆液性肿瘤、子宫内膜样癌、黏液性癌、透明性细胞癌、鳞癌和恶性苗勒管混合瘤等[4],其中以浆液性肿瘤最常见。因此,一定要认真检查卵巢,除外卵巢原发性病灶后才能作出诊断。

2.1 诊断 腹膜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十分少见,其形态学及临床表现与间皮瘤及晚期卵巢癌十分相似,因而常常误诊,有人统计误诊率高达70%~100%[6]。在病理学检查方面,腹膜原发性腺癌是以腹膜和大网膜上多发癌结节、不累及或轻微累及卵巢。女性腹膜肿瘤转移癌比较多见,且多数来自卵巢,组织学检查又与原发于卵巢的同类型肿瘤一致,所以从形态上无法区别,因此对于女性腹膜肿瘤,首先应排除卵巢转移。若为卵巢转移性肿瘤,以往文献中报道卵巢或多或少都有病变,有时卵巢组织内肿瘤<5 mm×5 mm,伴或不伴表面浸润,即可造成腹膜内广泛种植转移[5]。此外,还应除外输卵管及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因为这两者也起源于苗勒管,可发生与腹膜相同类型的肿瘤,尤其是输卵管,可因病灶小、管腔暴露不充分而在肉眼检查时被遗漏,故要重视输卵管检查。按美国妇科肿瘤1993年诊断标准:①双侧卵巢正常大小或生理性增大或因良性病变增大。②卵巢外的病灶大于卵巢表面的病灶。③镜下检查具备下列情况之一:卵巢无病变存在;肿瘤仅侵及卵巢表面上皮,无间质浸润;肿瘤侵犯卵巢皮质和其下的间质,但肿瘤体积<5 mm×5 mm×5 mm;无论肿瘤的分化程度如何,其组织学类型与细胞学特征必须与卵巢上皮癌类似或一致。本组3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且免疫组化calretinin(-)、CK20(-),纤维胃镜及结肠镜均未见占位性病变,故排除腹膜弥漫性恶性间皮源瘤及消化道腺癌腹膜种植转移。

2.2 鉴别诊断 ①卵巢恶性肿瘤:卵巢癌起源于卵巢的生发上皮,卵巢生发上皮和苗勒管同源于尿生殖嵴的体腔上皮,因此卵巢癌也就是来源于体腔上皮的一种卵巢肿瘤。腹膜原发性腺癌以盆腔、腹腔腹膜表面和大网膜上形成多发性癌结节为特征。当卵巢肿瘤发生腹膜种植转移时,凭临床表现、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均很难与腹膜原发性腺癌相区别。病理学检查有助于两者区别,腹膜原发性腺癌累及卵巢时,其累及卵巢的范围与原发性卵巢癌有所不同,前者双侧卵巢大小及形状基本正常,癌组织未浸润或仅有微小的表面浸润(卵巢实质内病灶<0.5 cm×0.5 cm);而后者单侧或双侧卵巢异常增大,由囊实性组织构成,出血、坏死常见,卵巢实质内的肿瘤浸润灶较腹膜原发性腺癌大。②恶性间皮瘤:尤其是腹膜弥漫性恶性上皮型间皮瘤易与腹膜原发性腺癌相混淆。恶性间皮瘤男女之比1.5∶1,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有石棉接触史[8]。瘤细胞排列呈腺管样及囊状腔隙样结构,可见许多大小不规则的腔隙,被覆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瘤细胞体积大,胞质嗜酸性,核呈泡状,可见1~2个核仁,核分裂象在低分化区多见。常有多少不等的多核瘤巨细胞。腺样裂隙扩张的腔内,往往含有细分支乳头状结构,有时多形瘤细胞排列成实性或片状。未分化的小细胞性恶性间皮瘤的瘤细胞成片状及巢状分布,瘤细胞内有空泡、呈印戒细胞形态,可见双向分化区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多数间皮瘤 calretinin、EMA、广谱CK、vimentin抗体阳性、而CEA、CA125抗体阴性。腹膜原发性腺癌好发于老年女性,组织学形态与腹膜恶性间皮瘤不同且无双向分化,免疫组化CEA、CA125抗体常阳性,而calretinin、vimentin抗体常阴性。钙网膜蛋白(calretinin)对间皮瘤具有特异性标记的特性。故结合临床病史,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可除外恶性间皮瘤的诊断。③消化道肿瘤:年龄多见于50~70岁,但年龄较轻者也可发生,男女均可发病。当消化道腺癌发生腹膜种植转移时,其临床表现与腹膜原发性腺癌相似。其组织学形态可呈不规则腺管状、巢团状及弥散分布,各类型腺癌几乎都有些黏液分泌现象,有时呈印戒样。在女性,晚期可种植转移至双侧卵巢。术前B超、CT、纤维胃镜、结肠镜等检查可辅助诊断。免疫组化标记消化道来源肿瘤CK20、CEA 抗体可阳性,CK7、CA125、calretinin 抗体为阴性。本组病例中结合临床病史、辅助检查及免疫组化,可除外消化道肿瘤的腹膜转移。

2.3 治疗与预后 治疗首选手术治疗,辅以化疗。采取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可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手术切除原则:①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力争残余瘤灶<1 cm;②强调同时行双侧卵巢切除,以明确诊断及预防卵巢转移[9]。关于本病的预后各家报道不一,文献报道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初次手术的彻底性、临床分期和病理学分级等[10]。多数认为较同期的卵巢癌差。

[1] 任艳彩,胡秀贇,张君娜.腹膜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7):650.

[2] Shmueli E,Leider-Trejo L,Schwartz I,et al.Primary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of the peritoneum in a man[J].Ann Oncol,2001,12(4):563-567.

[3] Swerdlow M.Mesothelioma of the pelvic peritoneum resembling papillary cystadenocarcinoma of the ovary[J].Am J Obstet Gynecol,1959,77(1):197-200.

[4] Chu CS,Menzin AW,Leonard DG,et al.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bstet Gynecol Surv,1999,54(5):323-335.

[5] 吴燕,李蔚范.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28例临床分析[J].癌症,2003,22(11):1228-1231.

[6] 魏丽军,范宏玲,程林仙,等.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26例临床病理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58.

[7] 宫惠琳,王春宝,张冠军,等.腹膜原发性腺癌8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16(2):84-87.

[8] Altaras MM,Bernheim J,Zehavi T,et al.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of the peritonecum coexisting with or after endometrial carcinoma[J].Gynecol Oncol,2002,84(2):245-251.

[9] 张超,崔恒,赵彦,等.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7):464-468.

[10] Bloss JD,Brady MF,Liao SY,et al.Extraovarian peritoneal serous papillary carcinoma:a phaseⅡtrial of cisplatin and cyclophosphamide with comparison to a cohort with papillary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a Gynecologic Oncology Gorup study[J].Gynecol Oncol,2003,89(1):148-154.

猜你喜欢

网膜腺癌腹膜
MicroRNA在腹膜透析中的研究进展*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原发性大网膜扭转超声表现1例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急性大网膜梗死超声表现1例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