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康市汉滨区畜禽规模养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1-12-09王开荣袁壮丽

养殖与饲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汉滨区存栏全区

王开荣 袁壮丽

1.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花园乡畜牧兽医站,陕西安康 725018 2.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畜牧中心,陕西安康 725018

安康市汉滨区畜禽规模养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王开荣1袁壮丽2

1.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花园乡畜牧兽医站,陕西安康 725018 2.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畜牧中心,陕西安康 725018

王开荣,男,1962年出生,大专学历,畜牧师职称。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位于陕南秦巴山区,全区面积3675km2,5.27万hm2耕地,46个乡(镇)办事处,876个村,人口98万,是安康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西康、阳安、襄渝3条铁路和西康高速、十天高速、316国道在此交汇,航空航运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区内年平均气温15.7℃,年平均降水量794.4mm,水资源丰富,无工业废气污染,是发展绿色无公害畜牧业的理想之地。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13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8.6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5%,农民人均纯收入3364元。

1 规模与现状

1.1 全区畜牧业情况

2009年全区生猪存栏45.6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47万头,肉猪出栏45.14万头;牛存栏4.84万头,出栏1.82万头;羊存栏10.98万只,出栏9.88万只;家禽存栏166.36万羽,出栏208.08万羽,肉类总产41262t,生猪存栏、出栏和基础母猪存栏数综合指标在全省排名第一,汉滨区是以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大县。

1.2 畜禽规模养殖场情况

截止2009年底,全区累计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161个。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140个,生猪存栏12.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58万头,出栏商品猪15.76万头,分别占全区的27.36%、35.26%和34.91%。规模养羊场20个,存栏4799只,其中能繁母羊2264只,出栏3831只。肉牛规模养殖场1个,肉牛存栏94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48头,出栏106头。

1.3 畜禽适度规模养殖户情况

截止2009年底,全区累计发展畜禽适度规模养殖户1772户,其中养猪户1604户。存栏10.71万头,其中母猪存栏1.12万头,出栏商品猪13.42万头,分别占全区的23.46%、25.03%和 29.73%。家禽养殖户54户,存栏 17.19万羽,出栏29.17万羽,产蛋94.1t。肉牛养殖户3户,存栏135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22头,出栏53头。奶牛养殖户1户,存栏58头,年产奶157.14t。羊养殖户110户,存栏9914只,其中能繁母羊存栏2382只,年出栏商品羊6548只。

2 特点与模式

2.1 发展快

全区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由2006年的16个,发展到2009年的140个,规模养殖场数量年均递增206.06%;圈舍面积由2006年的1.1万m2发展到2009年的24万m2,年均递增279.41%;生猪存栏由2006年的5780头发展到2009年的124967头,年均递增278.58%;生猪出栏数由2006年的7850头发展到 2009年的 157584头,年均递增271.78%。

2.2 规模大

全区2009年生猪规模养殖场和适度规模养殖户生猪存栏232083头、能繁母猪存栏26953头、商品猪出栏291797头,分别占到全区的50.82%、60.3%、64.64%。规模养殖已占据全区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2.3 起点高

1)良种普及率高。规模养殖场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全部使用国内一流的“杜长大”、PIC杂交良种;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

2)养殖设施标准高。规模养殖场的圈舍都能按照标准化圈舍要求建设,在设施布局上,适应现代饲养要求;在建筑结构上,设置保温墙、隔热层、火道、水帘、抽风机等,实现圈舍内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在养殖圈舍设施配备上,配备有限位栏、自动饮水器、自动供料桶、分娩床等现代化养殖设备,为生猪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圈舍环境。

3)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标准高。防疫设施比较完善,大多数养殖场建有隔离设施、消毒池、独立兽医室,生活区与生产区、清洁道与污染道分开。防疫制度比较健全,绝大多数养殖场防疫制度健全,并有场内兽医实施程序免疫。

2.4 工厂化养殖

工厂化养殖是汉滨区发展规模养殖的主要模式。采用养殖场整体规划布局设计,建设人工可调控温度、湿度的标准化圈舍。按照自繁自育、三阶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中,把配种妊娠、分娩哺育、保育、育肥、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环节有机连接。配套良种、全价饲料、现代饲喂设施和科学管理,收到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良好效果,为全区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2.5 大户带动

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在有养殖基础的行政村发展规模养殖示范大户,带动其他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形成一村一品生猪养殖村和养殖强村,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全区已培育10个5万头生猪乡镇和30个生猪万头村,带动了全区养殖业的发展。

2.6 生态养殖

以沼气为纽带,将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形成以畜养沼、以沼肥园、以园供养的循环生态系统。实现畜→沼→菜、果、草→畜的反馈式闭环生产流程,减少外界资源投入,降低环境污染,扩大资源再利用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目前,全区9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和适度规模养殖户都分别配套了大、中、小型沼气池,沼气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沼液、沼渣肥田,发展种植业。通过种养结合,资源再利用,粪污无害化处理,为循环农业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问题与不足

3.1 资金严重不足

1)银行贷款门槛高。由于养殖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养殖业贷款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设置了比较高的门槛,有建起圈舍无钱购猪、有钱购猪无钱购饲料的现象。

2)社会资金量小。汉滨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资金量不足,投入到畜牧业的资金量更小,限制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3)地方财政困难,对畜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有限。尽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的发展,尽了最大努力支持畜牧业,但由于畜牧业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政府的扶持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却无法解决巨大的资金缺口。

3.2 技术力量不足,管理人才缺乏

1)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差。尤其是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2/3为非专业学历,且由于体制原因,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多数时间从事乡镇工作,对畜牧产业的指导时间少、能力差。

2)规模养殖场技术、管理人员缺乏。规模养殖场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人才一人难求的现象。在规模养殖场从业人员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2.82%,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4.15%,人才严重匮乏。部分养殖场曾试图从外部招聘技术和管理人才,但被迫在高昂的费用面前止步。

3.3 环保压力大

受地理条件限制,一部分养殖场建在居民集中区,环境污染明显,群众反响大。汉滨区又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保护汉江水源不受污染成为全区上下的共同职责。虽然汉滨区已经累计建成1万余口沼气池,但户用沼气池无法解决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问题。大中型沼气池投入大,建设数量不足。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4 思路与对策

4.1 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基地乡镇、规模养殖场、万头村、养殖大户为重点,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为支撑,提升畜牧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促进全区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

4.2 主要对策

1)继续加大对畜牧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保持扶持政策的连续性。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通过实施养殖业保险、建立风险基金等方式,使养殖业风险得到转移和化解,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要加强布局规划,对重点发展区域予以重点扶持。重点对规模养殖场在品种改良与推广、圈舍建设及配套设施补助、饲料补贴等方面进行扶持。要加强市场和养殖动态监测,根据供求关系,适时调整扶持补贴的力度和范围,推动畜牧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2)增加金融对畜牧产业的扶持力度。要全面降低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增加资金投放力度,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

3)加快人才培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本地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素质。一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要面向陕南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开设委培班,培养专科以上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二通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汉滨区建立实验培训基地,培养本地人才。三是通过农广校招生、脱产进修等方式培养一批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以种养结合为基本途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是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通过“菜畜、果畜、粮畜”结合,分户专业生产,种养浑然一体。面向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提高牲畜粪便的利用率,减少排放,实现经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循环经济模式,达到粪污处理和种植业节本增效的双赢目标。二是把沼气作为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加强大中型沼气池的配套建设。鉴于汉滨区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建议将汉滨区农村户用沼气池为主的沼气建设项目转移到为规模养殖场和适度规模养殖户配套大中型沼气池为主的建设上来,加大项目投资力度。三是加强养殖场规划布局,严格选址条件,减少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

5)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加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依托畜牧产业,尽快实现一村一社。切实改进合作社的服务管理工作,让合作社承担产业发展、技术服务、项目建设、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的职能,协调、维护养殖户利益,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规模养殖场和适度规模养殖户与龙头企业相互入股、参股,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的格局,带动产业发展。

2011-01-06

(责任编辑:

郭会田)

猜你喜欢

汉滨区存栏全区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党建引领”不是空口号——汉滨区“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的调查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浇水要浇在根子上——汉滨区提升扶贫资金效益
攻坚致胜的根本在于“人”——汉滨区以党建促脱贫的调查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