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究
2011-12-09张业霞王宗军李泽武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病原学教研室山东省菏泽市274030
李 睿 张业霞 王宗军 李泽武 李 莉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病原学教研室,山东省菏泽市 274030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从我校以培养适合基层医疗单位需要的全科医生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教学要与临床应用密切结合,突出其实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的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达到实用型卫生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的纽带。医学基础知识学习与临床技能培养并重是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特点。如何使学生掌握好本门课程,如何培养新型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完成教与学的协调统一,笔者就学生学习方法指导、重视实验课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1 讲究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应该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择其适用而为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施教。
1.1 系统教学法——知识的连贯与归纳 本课程病原学中细菌种类繁多、特点复杂,如果不系统归纳,不注重相互间的联系,按书本顺序泛泛而谈,机械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显得十分单调、乏味、支离破碎,不成系统,失去了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很难引起学生兴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1]。在教学内容多,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把教材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使其牢固地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做出取
舍、简化、补充,再根据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周密的分析、编排。如微生物部分,依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或致病特点进行分类安排教学,即将微生物分成经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及动物源性的微生物[2]。这样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各类微生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对比中领会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整体的理解各微生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异同点,通过列表的方式比较微生物之间的区别,就很容易地掌握各个微生物的特点。
1.2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集图、文、声、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直观鲜明,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CAI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化枯燥为乐趣,化深奥为简易,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难为易,让教师在课堂内更加自如,让学生在课堂内更兴趣盎然,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如讲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相应图片,给同学们说,像不像站立的我们“人”。免疫球蛋白有Fab段类似我们人两个手臂,它的可变区就相当两只手,手型是可以变化的,那可变区就可以和各种抗原结合。再加上相应的动画和肢体动作,就把本来枯燥乏味的结构内容能够讲得绘声绘色,使同学们看到“人”就很容易想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那功能区的功能自然而然就掌握住了。对一些知识难点,还可以制作成Flash动画,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如病毒的复制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后,使原来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为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对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等过程一目了然。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以期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1.3 引导提问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生物学部分内容繁杂、容易混淆、比较枯燥,如细菌各论中每个病原菌均是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检查、防治原则四个内容,内容相近、格调相同,不仅听起来乏味,且难以记忆。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记,尽管有利于系统知识的学习,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疲惫。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3]。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采用引导提问教学法,对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整体化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在基础课教学阶段打破学科界限,设置若干专题,以临床病例问题为引导,要求学生自己查找所需知识。此方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葡萄球菌时,化脓性病灶为什么会局限?分泌物为什么是黄色的?等等。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回答,然后再进行解释、归纳、总结,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吸引到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学习上来。
1.4 互动讨论法——双向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讨论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把重点、难点以病例分析和问答题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课,师生可以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认真准备,这样人人思考,有问有答,学生相互之间“评头论足”,这样无疑会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人人都可以得到不同方面的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易暴露,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由引导者转化为倾听者,在某些问题上,师生互教互学,进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古人曰:“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教给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随着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教育模式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交给他们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讲解免疫学这部分内容时,概念多、抽象、理论深奥、不易理解,因此,指导学习方法是必需的,对帮助学生学好免疫学这章非常重要[4]。首先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把问题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住相应的知识。其次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学生做好笔记,容易把握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另外要求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因免疫学内容抽象,要理解的内容多,如不及时复习就轻易忘记,就理不清其内在逻辑关系。及时地进行复习,前边所学的内容掌握了,为后边的内容理解就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相应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 增加学科前沿知识,开拓学生视野
在课堂教学中以“打开窗口”、“安装接口”的方法反映当代微生物学科的成就,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一定的“窗口”看到学科发展的前沿,通过“接口”看到目前学的基础知识与前沿的接轨,看到基础知识的延伸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最新信息,满足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科教材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递新理论知识和重要发现[5],也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之一。当今医学发展极为迅速,新的病原微生物不断出现,很多公共卫生事件都与本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也应该对临床近年来典型的流行传染病,如 AIDS、SARS、手足口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课堂所学知识与当前医学临床发展相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比如,2009年3月期间山东菏泽市暴发了手足口病,笔者在讲解肠道病毒时添加了这部分内容,使其进入临床实习时,能对手足口病患儿作出正确诊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4 重视实验教学,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课是对理论课的验证,是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是进一步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了解许多科学知识是需要通过实验获得或验证的。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教师的素质[6]。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如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完全模拟医院细菌室进行试验设计,以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除采用多媒体实验教学、大体标本观察、镜检标本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外,笔者尤其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并保证每次实验人人都有操作的机会。
5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专博多能、人文儒雅、终身修为的品质;能够具有科学、文化、艺术综合运用的能力。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医学院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总结出这几点:第一,应具有多维的知识结构;第二,应具有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第三,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第四,应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第五,应具有终身好学、锲而不舍的精神;第六,应具有良好的美学和艺术修养。要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成为可能,培养出技术性、应用性人才才能实现。
[1] 刘维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3):178-179.
[2] 严华,李国才,陈红菊.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12):957-959.
[3] 魏薇,李群.关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安徽医药, 2007,11(3):275-276
[4] 樊晓晖,杨海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S1):120-121.
[5] 林霞,缪晓辉.本科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1156-1158.
[6] Song G,Kwan CY,Bian Z,et al.Exploratory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al reform with problem-bosed learning in China〔J〕.Teach Learn Med,2005,17(4):38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