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患者睡眠状况的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1-12-09黄小春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ICU5296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13期
关键词:疼痛药物疾病

黄小春 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ICU 529600

我院2010年1-12月对ICU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改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好转,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做好ICU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年龄15~80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1.2 方法 护理人员采取用安慰、劝导、解释、鼓励、观察等措施达到缓解患者个性化的心理动态。从心理活动的表现如表情、动作、言语、睡眠等作为评定和判断指标。

2 心理分析

2.1 睡眠紊乱对机体的影响 (1)ICU综合征:绝大部分患者都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异常,如意识状态的波动(即对疾病本身的治疗和愈后缺乏认识)、定向力障碍、错觉和妄想、易激惹、攻击倾向、环境因素等等。(2)行为改变:表现为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激越兴奋、终日以泪洗面或动辄暴跳如雷[1]等情绪改变。(3)认知改变:表现为记忆力不好、恐惧不安、涣散、困惑迷惘、幻想等。(4)睡眠结构改变[2]:一方面受疾病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精神因素、环境、医疗干扰等因素引起睡眠紊乱。(5)生理改变:表现为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亢进、痛觉敏感性增高、间断性言语呆滞等神经系统改变;还可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内分泌失调等心肺功能的改变。(6)免疫力的改变:ICU患者通常有炎症或感染性疾病,易导致发生感染或不易控制,睡眠剥夺可以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可产生影响。

2.2 睡眠紊乱的常见因素 (1)疼痛和不适:疾病本身的威胁和治疗措施引起睡眠紊乱。如手术后的剧烈疼痛、发热患者的高热寒战、重症哮喘、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等各种导管仪器所引起的不适。(2)创伤性的监护和治疗手段:ICU患者不仅要经受开颅手术、止血、气管切开置管、动、静脉置管等治疗,给患者带来痛苦、紧张,产生强烈刺激而影响睡眠[1]。(3)环境:ICU病房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各系统功能监护和治疗设备集中在拥挤的狭小空间,往往造成患者视觉超负荷和心理上的恐惧而干扰睡眠。(4)交流障碍:ICU患者早期被迫卧位,限制活动,且缺乏与家人交流,只能自己孤独面对疾病而产生无助感,这也是引起睡眠紊乱的重要因素。(5)噪音:是导致睡眠紊乱的重要因素。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机器运转声、吸痰声、治疗车发出的声音、病友痛苦的呻吟以及医护人员的说话声、走路声构成病房内的噪音。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说话声所产生的噪音对患者的睡眠影响最大。(6)医护干扰:频繁的观察和各种检查治疗,身上的各种管道、导线、电极、及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等等,都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透发失眠。(7)光照: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为保证正常监护和治疗工作而日夜不熄的持续光照,使患者失去昼夜节律,出现睡眠倒错,影响睡眠。(8)应激与焦虑:如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心力衰竭因呼吸困难被迫端坐卧位等等,均可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出现心率快、血压增高、呼吸改变等。患者不仅出现角色紊乱,同时还承受着疾病带来的不适,对治疗结果的忧虑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这些疾病和心理的应激,是基本也是最重要造成睡眠紊乱的原因。(9)药物影响:临床上经常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调整睡眠[2],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药物等易导致患者产生认知的障碍甚至谵妄而诱发失眠,引起睡眠紊乱。

3 护理对策

3.1 开始入住阶段 入住ICU的患者多处于病情危重或疾病的急性期,健康教育对象应是家属和清醒的患者,应在完成初步抢救或初步诊断后进行,消除恐惧不安,稳定患者情绪,介绍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抢救、诊断和治疗[1]。

3.2 病因治疗 单一的对症处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引起新的症状,应有积极的病因治疗及治疗基础疾病,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的失衡、控制感染等病因,尽量避免应用对意识和定向力有影响的药物。

3.3 疼痛护理 护理上避免不必要的疼痛,如体位不适引起的疼痛,搬动患者动作要轻,忌拖、拉、推,以免加重疼痛的刺激。治疗上正确应用止痛剂,手术患者最好在疼痛发生前或加重前给药,晚期癌症患者可采用癌性疼痛三阶梯止痛治疗。还可用热、冷敷,按摩[3],教会患者深呼吸、使用耳塞、静默等自我放松转移疗法,诱导睡眠。

3.4 环境 营造一个清洁、安静、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环境的温度18~22℃为宜,相对湿度在50%~60%为宜。及时清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老、幼、烦躁患者应加床栏,防止意外发生;视患者病情取舒适卧位,睡气垫床、定时翻身、拍背、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创造条件为患者开展功能锻炼,行肢体被动活动,每天3~6次,每次 15~30m in;常规做好患者的口腔、气管切开、皮肤、管道等护理,这些都可提高睡眠质量。

3.5 噪音 减少噪音。尽量降低室内噪音,可降低说话声、不穿响底鞋、关闭暂时不使用的仪器、各车轴运转无响声,尽量避免影响睡眠的医疗措施,治疗上尽可能安排有序,尽量把工作安排在同一时段进行。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尽量减少可能或消除环境中造成患者心烦和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3]。

3.6 灯光管理 做好灯光管理。有节律地使用灯光,有窗户的ICU病房可使患者保持昼夜节律性,灯光不宜直射眼睛,光线应柔和,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刺激而干扰睡眠。

3.7 饮食调理与药物治疗 ICU患者充分的营养与支持极为重要。危重患者大多呈高代谢状态,机体消耗增加,根据营养状态选择营养途径,给予营养支持,改善代谢状态,正确的营养能提高机体的耐受能力,减少感染,促进病情好转。其次,药物并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要尽量去除引起睡眠紊乱的因素,酌情使用一些镇静催眠药物来调节患者的睡眠,但须注意其有抑制呼吸作用,护理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8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清醒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尤其重要,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前提。良好的沟通与倾听,给患者安全感,这不是药物所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使其消除疑虑,随时将必要的积极信息透露给患者,并尽量保持在患者的视野范围内活动,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1]。其次是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和了解所用仪器设备、各种药物支持治疗及各种管道对维持生命的意义、特殊诊疗检查的重要性[1],使患者安心,家属放心。更好地接受和配合治疗。

3.9 心理素质与应付技巧 医护人员要加强沟通技巧和语言艺术。倾听是最有效的交流、最重要的技巧之一,而语言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重要工具。对语言障碍的患者,教会患者用手势、眼神、书面或形体来表达信息;不管患者是否意识清楚,都要用语言与患者交流;神志清但讲不出话的患者,要握着患者的双手,告诉患者放心,我们会重视他,抢救他[3]。这些都是一种安慰。其次,要有高度的同情心,热情周到,绝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想在患者需要之前,做在患者开口之前。从而减轻ICU患者的睡眠紊乱,提高睡眠质量。

4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明显消除恐惧、焦虑情绪,其睡眠质量、疾病的预后等与对照组比较,睡眠质量大大改善,能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对待疾病,把顾虑、恐惧的心情转移到积极的配合当中。促进疾病好转达92%。对照组睡眠质量良好的,只占25%。

5 讨论

睡眠剥夺可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从而加重机体感染,是ICU综合征的重要原因。ICU患者不仅病情危重,而且瞬息万变,临床医生把精力集中于患者本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通常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变化。实际上ICU患者常常合并有睡眠紊乱[2],严重的身心反应,甚至使病情恶化,影响预后。所以,ICU作为护理学新的分支学科,危重症患者的睡眠紊乱已不容忽视。通过对50例ICU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发现ICU患者都有共同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担忧、烦躁为主要心理状态,担心预后,都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帮助,盼望能够尽快好转可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正确的心理护理。可使ICU患者在住院期间情绪稳定,睡眠良好,最大限度地防止心理因素导致睡眠紊乱而加重病情变化。

[1] 刘淑媛,陈永强,等.危重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3-38.

[2] 钱小顺,孙宝君,俞森洋,等.重症患者的睡眠紊乱〔J〕.睡眠医学,2005,2(1):34-36.

[3] 蒋冬梅,唐春炫,等.ICU护士必读〔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21-431.

猜你喜欢

疼痛药物疾病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