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乐府补题》初探
——兼论中期浙西词派
2011-12-08李桂芹
李 桂 芹
(华南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拟乐府补题》初探
——兼论中期浙西词派
李 桂 芹
(华南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拟乐府补题》是清咏物唱和词集,五调五题41首,由厉鹗、陆培、张云锦、万光泰、查为仁等10人唱和而成。五个词题唱和词寓意多样。与宋末元初《乐府补题》比较,既有继承,又有背离。《拟乐府补题》为中期浙西词派词人唱和,是中期浙西词风兴盛的集中体现。
拟乐府补题;乐府补题;中期浙西词派
笔者近期在国家图书馆翻阅到《拟乐府补题》(下称《拟补题》)一卷[1],厉鹗、陆培、张云锦、张奕枢、陈皋、闵华、吴廷采、万光泰、楼锜、查为仁10人唱和而成。厉鹗开其首,查为仁居其尾。共五调五题41首,分别为:《天香·赋薛镜》8首、《水龙吟·赋漳兰》7首、《摸鱼儿·赋芡》8首、《齐天乐·赋络纬》10首、《桂枝香·赋银鱼》8首。吴廷采、楼锜仅参加过《齐天乐·赋络纬》唱和。
笔者所见《拟补题》无序。据《北京市志稿》载,查为仁有序一则,略谓:
赋物词以宋人《乐府补题》为极诣,浙西六家多和之。此绝唱,不当和也。樊榭、南香诸君即其词别拟一题:织绡泉底,杼轴自我。予结习未忘,颇有继声之作,因并付开雕。是书亦名《蔗塘外集》,而实在《外集》之外。其所拟题有五。倡酬者,为仁与厉鹗、陆培等凡十人云。[2]
查为仁为《拟补题》辑刻者。查氏有《蔗塘未定稿》,未收《拟补题》。厉鹗与查为仁终生仅有一次谋面,《拟补题》唱和时间当发生于这次会面:乾隆十三年(1748),地点为天津水西庄。 《拟补题》近三百年几乎无人提及,它的发现,意义重大。本文试从寓意、与《乐府补题》比较、与中期浙西词派关系三方面入手,初步辨析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一、《拟乐府补题》寓意辨析
《拟补题》为应社咏物词集,查为仁序:“诸君即其词别拟一题:织绡泉底,杼轴自我。”词人咏物唱和,原为抒发自我。我们试探究唱和词人“自我”,推求所寓之意。
第一题《天香·赋薛镜》中“薛镜”,指明清时期湖州薛家镜,明刘沂春《乌程县志》云:“湖之薛镜驰名,薛,杭人,而业于湖,以磨镜必用湖水为佳。”[3]乾隆年间阮葵生云:“及近时,吴兴薛晋侯铜镜……皆名闻朝野。”[4]薛晋侯(惠公)是乾隆或略早于乾隆年间的著名铸镜工匠。诸家吟咏的薛镜,查为仁等三人交代清晰:
双溪客到持赠。隐约盘龙,参差飞鹊,更着藻菱交映。(查为仁)
人爱方圆总好,有小印,新铭镌背……流传远从隔代。(陆培)
铸出良工,藏来异代,不遣苕云留点。(张奕枢)
由上所述,薛镜是“双溪客”赠水西庄,盘龙飞鹊,藻菱辉映。背铸小印,有铭文,典型的薛镜样式。薛镜可能非新铸,疑为明代所制,比较珍贵,词人纷纷吟咏,兴致很浓。 镜能给文人带来诸多遐思。诸家赋薛镜之词,表现韶华易逝和缠绵相思的闺怨主题。如:
鼻小花繁,轮圆月满,几度粉绵揩处?妆楼弄晚,看倒影、凌波舟路。……
年来匣尘翳久。鹊孤飞、泪萦如雨。懊恨报书。
当日执钗留语。青鬓吴霜已点,笑寂寂生涯竟如许?触忤乡心,滨洲自谱。(陈皋)
此词刻画一闺中思妇,愁思百结,玉容日损,“寂寂生涯竟如许”,将孤独、寂寥的相思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而且触动了作者的深沉乡思。同此寓意者还有愁闷不已的张奕枢:“鬓影星星侣我,问照见、愁怀几深浅?”万光泰:“总道封侯易觅,笑老作、容成更谁羡?”一种青春易逝、无人怜惜的闺怨惆怅。
更多赋薛镜词着意时不我待、岁月蹉跎的叹息。如:
华年误人似此。杜郎看、鬓丝难避。几对浅涡梨晕,笑临秋水。(厉鹗)
厉鹗化用杜牧诗“今日鬓丝禅榻畔”,感叹临镜悲愁的无奈,功业难成的失意。同此寓意者还有查为仁“笑磨砖、老禅休问,华发满巅”的叹老嗟悲,闵华“负华年,旧颜重省”的人生深沉自省意识,陆培“那抵认来金字,感深桑海”的沧桑变换、老之将至的愁苦。
第二题《水龙吟·赋漳兰》中“漳兰”,产自福建。撇去细腻体物,诸家词中寓意多样。
屈原《离骚》“既滋兰之九畹兮”,“纫秋兰以为佩”,成为诸家词常见典实,寓有多种情志。 “有谁知、楚天闲恨。逢迎只许,灵均水佩,湘娥烟鬒”(厉鹗)。借物抒怀,从兰的清高超逸,联想到“楚天闲恨”,穷而不达、潦倒落魂的愤懑,颇有自喻色彩。 “心事灵均孰剖。化啼痕、伤心依旧。吟余梦去,相思无限”(张云锦),以一位幽怨少妇口吻,断肠相思。
漳兰从福建至天津,远离故园。许多词人从乡愁入手。如:“正无人夜,故乡千里。蕉已抽红,榕方荐绿,旧时朋比”(闵华),“故国烟消,他乡韵冷,不愁秋瘴”(张奕枢),流露了故园千里,旧友远离,翩翩思乡情。
第三题《摸鱼儿·赋芡》中“芡”,俗名“鸡头”,果实称“芡实”,仁可食用,味美可口,中秋上市。陆培描述芡实宛如鸡头,布满猬刺,绿衣包裹,秋高气爽,种白味香,乃下酒佳品,形象而又生动。
芡多产江南,江南词人怀念家乡风味:“江南远、风味争怜水产。年年客饷秋半”(张云锦),江南每年用芡实待客的习俗,所以闵华有“纵菱角、磨圆乡味应相忆”,菱角和芡成为念念不忘的家乡风味。张奕枢更是自豪不已:“贫家供、那得江南俊味。”
诸多词人托物抒怀。陈皋:“心情怅悢。叹沧海多遗,上池未咽,白眼碧天放。”把芡实喻为沧海遗珠,怅惘不已,个人辗转漂泊、怀才不遇跃然纸上。查为仁:“愁怀未遣。纵菱角磨成,几经困折,终未学团转。”认为芡乃菱角磨成,喻自己“结习未除”,经历八年囹圄生活,仍未圆滑玲珑。
第四题《齐天乐·赋络纬》中“络纬”,又名蟋蟀。诸家从用韵、用语、立意看,受姜夔《齐天乐·蟋蟀》影响: 用韵。姜夔词用韵分属语、麌、遇仄声韵,陆培、闵华、张奕枢、吴廷采、楼锜亦分属语、麌、遇仄声韵,与姜词同。用语。这题唱和词许多用语与《齐天乐·蟋蟀》相似。如姜词有“凄凄更闻私语”,闵华有“声声似闻抽绪”,张奕枢“声声乍闻如缕”,张云锦“萧萧又传寒讯”。皆相同位置用相同或相似句子。立意。姜词立意为“愁”,织妇无眠,候馆离宫烘托凄苦愁闷。诸家词也大多如此立意:查为仁“纺妇窗前,羁人枕上,添了星星霜鬓”,道出愁绪满怀;厉鹗“怕短发杂搔,助愁千丈,夜色柴门,几声劳梦想”,思妇听蟋蟀鸣知天寒,思念在外游子;张云锦“吴娘正勤宵纺,不成丝缕处,添了闲闷”,道出织妇因缠绵相思而丝缕难成。
第五题《桂枝香·赋银鱼》中“银鱼”,江南和天津所产,江南词人怀念银鱼风味:
作羹方法留佳话,但空传当垆宋嫂。故乡风味,水西亭子,梦犹萦绕。(张云锦下阕)
江南用银鱼做羹。张云锦远在天津,想起故乡风味,魂牵梦绕。同样情思者还有万光泰“便聚卖、吴村越市”,忆家乡鱼肆热闹场景;由银鱼联想到渔父,“顿教吹梦,吴波空忆,一痕烟笠”(陈皋),“妒他渔父,等闲消受,恁般吴食”(陆培),羡慕渔父享用银鱼美味。
而查为仁却有异样情怀:
算风味、三津拟取。爱细结冰澌,条条晶筯。第一称奇留荐,试灯尊俎。休教只说江南味,况芦台曾记名著。
明永乐初年,“宝坻银鱼”被列为贡品,后又列为庙祀供品,“宝坻银鱼”一时享誉天下。查为仁对天津的银鱼赞赏有加。尤其称奇冰澌池面中取出的宝坻银鱼。
二、《拟乐府补题》与《乐府补题》比较
《乐府补题》,宋元易代时一部咏物唱和词集,共收录五调五题37首。作者为周密、王沂孙等13人及无名氏1人共14人,皆宋末元初遗民词人。《乐府补题》后来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唱和高潮。 查为仁序认为《乐府补题》是“极诣”、为“绝唱”,奉《乐府补题》为圭臬。厉鹗言及《拟补题》“龙威有和予续乐府补题五阕”,直接表明延续《乐府补题》之意,透露出《拟补题》对《乐府补题》有意效仿。下面从词题、寓意、体物三方面比较二者异同。
1.词题
两唱和词集词题,如下表:
《拟补题》《乐府补题》《天香·赋薛镜》《天香·龙涎香》《水龙吟·赋漳兰》《水龙吟·白莲》《摸鱼儿·赋芡》《摸鱼儿·莼》《齐天乐·赋络纬》《齐天乐·蝉》《桂枝香·赋银鱼》《桂枝香·蟹》
两词集词调完全相同,词题虽不同,但所咏之物类型相似。薛镜为古玩,龙涎香为贵重熏香,皆为奢侈贵族用品;漳兰、白莲为高洁名花;芡和莼为可食用水生植物;络纬即蟋蟀,与蝉皆为鸣叫动物;银鱼、蟹均为水中可食用动物。《拟补题》虽非直接使用《乐府补题》词题,效仿之意却十分明显。
词题变化原因,《拟补题》词题几乎为身边所取之物,时代痕迹明显。如题“薛镜”,咏薛家作坊的诗文方镜,“薛镜”明清流传,宋代无“薛镜”,吟咏的薛镜在水西庄。再如“漳兰”,查为仁异常喜欢漳兰:“天津水西庄之澹宜书屋,杂莳漳兰。”[5]明清是栽培兰花昌盛期。由词题至词作,皆与当时生活息息相关有关。
2.寓意
《乐府补题》意象迷离、隐约其辞,自来学者多认为有寄托。朱彝尊云:“身世之感,别有凄然言外者,其骚人《橘颂》之遗音乎?”[6]61陈维崧曰,“开元宫女之闲谈”、“才老梦华之轶事”[7]689,认为有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乐府补题》比兴寄托主旨在清初已成共识。
厉鹗在《论词绝句》(其六)曾论及《乐府补题》:
头白遗民涕不禁,补题风物在山阴。残蝉身世香莼兴,一片冬青冢畔心。(原注:“《乐府补题》一卷,唐义士玉潜与焉。”)
厉鹗承认唱和词人遗民身份,且首次将《乐府补题》与元僧杨琏真伽发掘宋帝在绍兴诸陵、唐珏等潜收宋帝妃骸骨之事相联系。
然而,在《拟补题》中,仅看到词面典雅,博征故实。比物类志,言外之意,并不明显。如:
平桥永昼。惯柔浪寸鳞,来问春后。长是船横鸭嘴,派流莺脰。高人不见元真子,但烟波、到今依旧。苇汀花岸,千丝作网,笑伊还漏。更比似、针锋细瘦。好付与吴娘,柂楼烹就。翠釜芹芽菽乳,入瓯芳溜。鸥乡占取闲滋味,任年年阻风中酒。几分织软,堪人断肠,忆鲈能否?(桂枝香·赋银鱼)
此词厉鹗用张志和渔父故实,又反用杜牧诗“自说江湖不归事,阻风中酒过年年”,还用了张翰“莼鲈之思”,表达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萧闲散淡心情的追求,丝毫看不出比兴寄托之意。
3.体物
张炎曰:“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摹写差近,则晦而不明。”[8]认为咏物词当体物,且体物应不即不离。《乐府补题》重比兴寄托,体物一般形神兼备,而《拟补题》重形甚于重神。
仙人掌上芙蓉,娟娟犹湿金盘露。轻妆照水,纤裳玉立,飘职似舞。……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容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摸鱼儿·白莲)
钗茎静袅凉波影,不比脆丝缠露。花点注。看倾尽、斜阳幽意凭谁诉。…… 携来蓤市瓜塍畔,犹著宫黄深护。论斗煮。算风味、亲尝只有涪翁语。轻圆荐俎。(摸鱼儿·芡)
二者同为咏植物,所咏植物非常相似。但体物方式有诸多不同。张词以拟人化手法,似一位超凡资质的仙女,临水而立,与鸥鹭为伴,无人赏识,美人迟暮。可谓物态毕肖,传达出凄婉、寂寥落寞之感。意在笔先,以形传神。 厉词描摹芡茎袅袅多姿,芡实“宫黄深护”,滑腻雪白,是酒筵歌席的美味。立意单纯,有无人赏识之旨。就体物而言,厉鹗似乎略逊一筹。
关于清人对《乐府补题》的效仿,谭献评论比较尖刻:“乐府补题,别有怀抱。后来巧构形似之言,渐忘古意,竹垞、樊榭不得辞其过。浙派为人诟病,由其以姜张为止境,而又不能如白石之涩,玉田之润,录乾隆以来慎取之。”[9]4008《拟补题》之类咏物词被一概否定。
三、《拟补题》与中期浙西词派
“乐府补题”与浙西词派渊源很深。《乐府补题》元、明两代未见流传。康熙十七年朱彝尊携之京师,蒋景祁镂版行世[6]63,京城遂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唱和。蒋景祁《刻〈瑶华集〉述》:“得《乐府补题》而辇下诸公之词体一变。”[10]严迪昌先生云:“据我所见,仅康熙二十年至三十年之间,拟《补题》五咏的词家即有近百人之夥。”[11]拟《补题》而群相酬和,一代词风因之启变。
“《乐府补题》大唱和”使浙西词人自成一派,以咏物词著称。《补题》的重出与浙西词风的盛炽有命脉相通的重大关系。这次大唱和为咏物之盛风推波助澜,展扬了浙西词派的旗帜[12]253,《乐府补题》复出是探讨浙西词派盛衰的不应忽略的一个环节。
《拟补题》与中期浙西词派也有不可或缺的关系:
1.《拟补题》唱和是中期浙西词派的一次大聚会。《拟补题》凡10位词人。除查为仁外,皆为江南籍。陆培、张云锦、张奕枢平湖人,厉鹗、陈皋钱塘人,万光泰秀水人,楼锜长洲人,闵华江阴人,吴廷采溧水人。大部分词人为厉鹗故知,如陆培、张云锦、张奕枢,厉鹗曾分别为三人写过词序,严迪昌《清词史》称他们为“杭嘉湖浙派词人群”。
厉鹗坐馆于小玲珑山馆达三十年,周围形成中期浙西词派的“扬州浙派词人群”。闵华、吴廷采,长期寓居扬州。厉鹗评价二人:“闵玉井填词在中年以后,与松泉、葑田竞爽邗上。松泉清俊,葑田绵虚,玉井殆欲兼二子之长。”[9]1953玉井指闵华,葑田指吴廷采,二人同厉鹗关系密切。陈皋与厉鹗情兼师友,他原与兄陈章同在“小玲珑山馆”马氏兄弟处谋食,乾隆四年入主水西庄,成为乾隆之际沟通天津、扬州南北词坛的媒介。厉鹗长陈皋十四岁,二人为同乡兼兄执。“对鸥又工倚声,时从樊榭印正”[13]。于词之一端言,樊榭堪称其师。楼锜与厉鹗也是故知。他年长未婚,扬州富商马氏为之择配完家,入赘于广陵王氏[14]。《拟补题》大部分唱和词人或为中期浙西词派“杭嘉湖浙派词人群””,或为“扬州词人群”。
查为仁,善倚声,有《押帘词》,词风也属于浙西词派。吴陈琰评价:“尽洗草堂花间之余习,而出之以雅正……《押帘》一卷,云当把臂玉田,拍肩白石。”[15]“雅正”一词,正是浙西词派追求的词风终旨。张炎、姜夔为浙西词派推崇的典范。可见,中期浙西词派当时影响甚大,远远超越地域限制。
2.《拟补题》是中期浙西词派词风兴盛的集中显现。乾隆十三年前后,中期浙西词派兴盛,词学观也已定型,杭嘉兴、扬州、吴中词人群的规模和组织形态已形成,宗南宋、学姜张成为词坛风气。《拟补题》应运而生。随后,领军人物厉鹗于乾隆十七年陨落,词派中的中坚力量陆培、陈章、二马等先后逝世。直至乾隆末年,几乎无大型词学活动。
中期浙西词派《拟补题》唱和,重申和展扬了浙西词派的词学主旨。厉鹗评《拟补题》,曾作两首《论词绝句》,为标校整理本《樊榭山房集》所未载,兹录如下:
踪迹江湖燕尾船,一回相见一流连。新词合付兜娘唱,可惜红牙久寂然。(《其一》)
乐笑翁今不可回,补题五阕属清才,薛家镜子尘昏后,凄绝何人唤夜来。(《其二》)[16]255
厉鹗赞扬张云锦词才卓荦,可与张炎相提并论,张炎是浙西词派“清空”、“醇雅”词旨的宗师。最后,厉鹗感叹《拟补题》后词坛寂寥的局面。
《拟补题》发生于天津水西庄,是中期浙派兴盛时的一种辐射。徐世昌云:“当雍、乾之际……士大夫竞以广交游开坛坫为风流盛事。其时扬州有马氏之玲珑山馆,杭州有赵氏之小山堂,皆与水西庄并擅一时之胜,至数海内诗人,为人所交口称颂者必推天津查氏。”[17]小玲珑山馆由于厉鹗长期寓居,蔚为词风,形成扬州词人群。水西庄诗风盛行,词风稍逊,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以及主人好客,词人们也经常荟萃水西庄。杭世骏为曰:“莲坡先生耽嗜风雅,狎主齐盟,海内词人,靡不向风景慕。”[18]
《拟补题》唱和,声势、创作规模很大,浙西词人济济一堂,既继承和揄扬了浙西词风,又反映了中期浙派的兴盛繁荣。当时就有人积极响应。陈章有两首词《水龙吟·漳兰》(黄磁玉立)、《齐天乐·络纬》(晚天微雨)[16]215,无论用语、立意、风格均与《拟补题》非常相似。
从朱彝尊等人“拟补题”、“后补题”后,咏物词几乎成了浙西派的一种标志。谢章铤批评道:“开卷必有咏物之篇。亦必和《乐府补题》数阕,若以此示人,使知吾词宗南宋,吾固朱、厉之嫡冢也。”[7]3569浙西词派末流咏物词成饾饤之作,如果朱彝尊为“始作俑者”,厉鹗则为推波助澜者。中期浙派推崇备至《乐府补题》,反映了咏物词风与浙派的存亡相始终。
[1]厉鹗,等.拟乐府补题[M].乾隆刻本.
[2]王廷燮.北京市志稿:第10册[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609.
[3]刘沂春.乌程县志[G]//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303.
[4]阮葵生.茶余客话[G]//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82.
[5]徐珂.清稗类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6:5798.
[6]朱彝尊.曝书亭集[G]//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1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7]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8]张炎著.词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10.
[9]冯金伯.词苑萃编[G]//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蒋景祁.瑶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9.
[11]严迪昌.《乐府补题》与清初词风[G]//马兴荣,等.词学:第8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7.
[12]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253.
[13]孙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M].钱塘丁氏刻本.
[14]楼锜.楼于湘遗稿[G]//四库未收书辑刊:第2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325.
[15]查为仁.蔗塘未定稿[M].乾隆刻本.
[16]王昶.国朝词综[G]//续修四库全书:第173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7]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640.
[18]查礼.铜鼓书堂遗稿[G]//续修四库全书:第143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
[责任编辑海林]
I206.2
A
1000-2359(2011)04-0173-04
李桂芹(1973-),女,河南安阳人,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明清词学研究。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 “十一五”规划课题(08B29)
2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