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概览

2011-12-08本刊综合报道

杭州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杭州联网发展

本刊综合报道

杭州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概览

本刊综合报道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特定物体与网络(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电网等)及存储集控系统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与自动控制,以实现对特定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被誉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代表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望成为下一个突破万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

一、物联网产业世界及区域发展背景

⒈世界主要经济体大力推进物联网经济战略

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新的驱动力,世界各国纷纷寄希望于技术革命来实现全球经济发展再平衡。在此背景下,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以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对“智慧地球”构想提出积极回应,并将其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日本和韩国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U-Japan”、“U-Korea”战略,2009年10月韩国又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进一步明确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此外,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在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紧部署物联网经济发展战略。

⒉我国将物联网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研究,目前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国家。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调研时,首次阐述了“感知中国”新理念,要求“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明确将信息产业列入下一阶段我国重点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要着重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目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多部委也在加紧研究制定物联网技术及产业发展规划,推进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积极为物联网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宏观环境。

⒊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培育和发展领跑全国

“感知中国”理念一经提出,就掀起了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热潮,其中以长三角地区发展热情最为高涨,在规划制定、技术应用、平台搭建等方面领先全国。

江苏省明确将传感网产业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并研究出台产业发展规划予以引导和扶持;无锡则举全市之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提出要建成中国首个“感知城市”,意图抢占国内物联网发展制高点。上海市已制定《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提出设立“上海物联网中心”,实施十大应用示范工程,积极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浙江也正在积极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⒋杭州将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助推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面对“后危机时代”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日益趋紧的资源要素制约,杭州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不断暴露、激化,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杭州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认识,充分发挥杭州优势,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推进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切入点和打造“天堂硅谷”的重要抓手。

二、杭州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

杭州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位处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在产业基础、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网络资源等方面已形成一定领先优势,为下一阶段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⒈企业起步早,产业发展基础好

位于杭州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等企业是国内较早涉足物联网领域的企业,这些企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起步早,已形成一定先发优势。

截至2009年底,杭州已集聚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近80家(其中上市企业超过5家),年产值超210亿元,基本形成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再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服务的产业链体系。其中,杭州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与终端设备制造以及传感元器件设计制造等物联网前端领域已形成初步优势,汇聚了20余家相关企业,年产值超60亿元;主营业务涉足物联网网络集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以及网络运营和信息服务领域的企业有30余家,总体收入接近50亿元,并涌现出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新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中瑞思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在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电网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上市企业。

同时,杭州还集聚了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全国领先的网络传输、存储、控制设备研发和生产制造企业;集聚了浙江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富有竞争力的软件服务企业。

另外,阿里巴巴集团在2009年成立了云计算业务的新公司,开始涉足云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填补了杭州在云计算领域的空白。

此外,杭州作为全国唯一的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之都等称号于一体的城市,拥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物联网基础产业基地,具备较强的信息产业配套协作能力,成为杭州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坚实产业基础。

⒉技术起点高,产业发展后劲足

杭州集聚了一批在物联网技术研发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研究机构和骨干企业,在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系统集成等方面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

截至2009年底,杭州物联网企业已拥有相关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解决了传感器节点、网关设备等硬件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自主设计了cetc-Stack协议,是国内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的专业研究机构之一。

浙江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持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国际标准,并开发了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软硬件产品。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在交通、医疗和建筑智能化领域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同时,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在杭高校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软件专业学科和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多个物联网技术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备较强的基础研究开发能力。另外,杭州众多物联网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支撑。

⒊应用亮点多,产业化经验丰富

杭州物联网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在智能电网、节能减排、安防监控、环境监测等领域成功实施了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积累了一定技术应用和服务经验。

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与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建筑大楼能耗监测系统,也已在省内15个酒店建筑中应用;杭州中正生物认证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将嵌入式指纹识别感应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金融机构门禁门锁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识别设备供应商;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微功耗远距离射频识别产品已应用于省内监狱服刑人员生命体征监控、定位系统领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射频电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绿野千传”天目山森林生态保护项目已进入实地部署阶段,实施成功后,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实际部署的民用传感器网络平台。

⒋运营商谋划早,网络基础扎实

杭州已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不断推进中的3G通信网络又为物联网信息传输增添新平台。另外,杭州数字电视网络建设领先全国,是杭州网络资源的又一大优势。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在国内率先构建由宽带互联网、无线宽带城域网、数字电视网、视频监控网为一体的基础网络平台,并已成功推出“全媒体华数眼”、“华数家庭智能终端”、“全媒体智能检索”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服务产品,已具备大规模物联网运营能力。

从物联网产业发展进程而言,现阶段物联网产业发展尚处于初创期,仍存在发展路线不清晰、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商业模式不成熟等产业共性问题。杭州物联网产业虽然起步较早,具有一定领先优势,但企业分布相对较散、规模总体偏小、产业体系仍未培育完整。若不能有效破解这些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杭州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杭州联网发展
杭州
“身联网”等五则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抢占物联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杭州
杭州旧影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