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男子单、双打选材新思路

2011-12-08张少辉

体育师友 2011年4期
关键词:双打单打选材

□ 张少辉

1 前言

翻开中国羽毛球参加奥运会比赛成绩册,还没有拿过一届奥运会男双项目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在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的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决赛和亚运会男双项目比赛的冠军领奖台上,都没有我们中国运动员的身影。我们的男子双打运动员一次又一次地在家门口与奥运金牌、亚运金牌失之交臂,擦肩而过。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国家队有那么多的智囊团、专家组,有那么好的训练后勤、保障队伍,还有全国二十几个省市队教练、运动员呈阶梯状队伍的后备人才储备,经我们国家培养的教练队伍还正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个国家、地区传授羽毛球技术……即使这样,我们的男双还是一块“软肋”,在世界传统男双项目印尼、韩国、马来西来、丹麦等国家男双面前,我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仅靠老帅汤仙虎指导培养出的“风云组合”也因年龄问题开始走下坡了。事实告诫我们:被动、落后就要挨打!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承认失败,承认自己的不足,反省一下自己的训练、选拔和竞赛体制,尤其是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早期训练、选拔是否合理?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里,我想从中国男双项目在奥运会、亚运会比赛中的失败去探索和寻求,发现一些根源上的东西,为中国羽毛球特别是男双项目的突破,打翻身仗做一点自己微薄的贡献。以下,从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选材和育材开始,特别是对双打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谈一谈自己的思路。

2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了解运动员选材、育材结合的理论和实证作为分析、比较研究的依据。

在观看比赛中,记录运动员的体型、项目、技术特点、类型、特点、运动成绩。

3 比较与分析

3.1 我国传统式教法,单、双打运动员选材及竞赛体制与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比较

众所周知,中国式教法:每名孩子开始学打羽毛球时,都是从单打开始的,即使是羽毛球项目发展好的地区、城市,比如像广州每年举行的“市长杯”大中小学生羽毛球赛,就都只设单打,没有双打。就连全国少年比赛也不设双打比赛。这种中国式传统的训练比赛思想“单打是双打的基础”,始终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相信连国家队掌门人李永波也持这种观点。谈到李永波总教练,大家都知道:李永波之子李根从12岁开始学习羽毛球至今,仅用七年时间,就已成为我国同龄组球员中最优秀的中国男子双打羽毛球运动员之一,这与其一开始就坚定主攻双打有关系。假设:如果全国业余体校的教练员们都能摆脱这种“单打是双打的基础”观念,以“李根成功的模式”及早发掘和培养一批“李根”式的双打运动员,或许是一种良策。

话说回来,从世界单打和双打技术的发展趋势上看,两类项目技术分化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隔行隔山。早期,单、双打是不分项的。单打运动员都兼双打,而且单打好,一般双打也好。“单打是双打的基础”估计也由此而来,然而随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双打技术逐步与单打技术分离,尤其男双项目分化最为明显。以至于现代男双已经无法由男单兼任。再从技术层面上看:有一些单打技术习惯,不仅不能成为双打的基础,而且还会发生阻碍作用。譬如:单打的发接发,是等对方球出手再启动,不需要极其快速的发接发拿球连贯,否则易被对方假动作迷惑,而在双打中,则是抢先启动,抢先跟进、逼抢、快速,连贯拿球,否则就被动挨打,直接丢分。

再譬如:双打非常重视和要求网前技术的合理运用,网前的变化异常快速、多变,类似乒乓球项目,面对面近距离格斗。真正意义上的斗智、斗勇、斗技巧,体现了“亮剑”精神。印尼、马来西来的双打选手从小就是从网前球训练开始的,他们练就一手细腻、准确、多变的网前小技术,等到成年以后,这种“娃娃功夫”就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站在网前,他们占有心理和技术上的优势,而中前场拿分是体现双打胜负的决定性因素。难怪有经验的教练一再强调:谁会打网前球,才叫会打羽毛球!

我国少年体校众多教练虽然也意识到网前球的重要,却不能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网前球这种基础训练上,原因很简单,要出成绩,早出成绩,就要拼体能,强练能力。以致造成很多年轻选手被“拨苗助长”,白白断送了许多有天赋的运动苗子!

正因为有“单打是双打的基础”这种根深蒂固的模式扎根在基层教练员的脑子里,造成了在选拔和培养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时,以单打成绩做为挑选“苗子”的主要依据,忽略了相当部分具有双打潜质的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

3.2 观察和分析已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单、双打项目运动员的体型和技术特点

依笔者多年观察和分析来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特点:有的手上动作快、变化多、上肢力量强,但下肢移动慢。这类运动员体型属于身材偏高大者。还有的运动员手脚动作都快,但体型略显单薄。我形象地把他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轰炸机”投弹式的双打运动员,另一种是“战斗机”格斗式的双打运动员。前者“轰炸机”式双打运动员的类型就是要不断地向对方场地上“投弹”下压球,用扣杀让对方抬不起头来,获取最终胜利。而“战斗机”式的双打运动员是利用其灵活,转身快、手步法快的优势去和对方周旋,寻找到最佳战机,一击致命。

我们可以想象:以身材高大、强壮著称的男子双打运动员傅海峰、郑波、桑洋等力量型运动员,他们青少年比赛时的单打成绩不会好到哪里,但他们成年后在世界级比赛双打项目上都取得骄人的战绩。由此可以推论,我国业余体校基层教练在选拔和培养单、双打运动员上,切不可再用“单打不好,再改打双打”这一起传统思维方式,应该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从一开始就科学、合理的选材和育材。发现和培养单、双打运动员。

3.3 运用运动心理学角度研究球性、球感与选拔球类运动员的关系

笔者再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我们在选拔羽毛球运动员时忽略的一个技术性问题“球性、球感”。球类运动员的球感,属于特殊的心理生理特征,那是所练习项目所必需的专项心理素质,其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少年运动员的发展前途。这种球感不是天生的,他们必须通过系统的训练,使人体与具体的物质如球、拍等器械反复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而这类感觉在具体项目的选材中是必须考虑的。如果不结合训练过程选材的话,这类指标的选材是不能有效进行的。球王马拉多纳可以脚穿足球鞋颠橘子,而橘子却“毛发未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我们的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正是缺乏这种系统的,反复磨练的网前小球技术,以至成年后,在世界级的双打比赛中,网前球失误率高,占不到便宜,缺少优势。痛失比赛,这种教训还少吗?在家门口痛失奥运,亚运金牌就是最好的例证。

4 结论与建议

4.1 国家队在进行选拔男子国少、国青队员时,要结合其双打的成绩综合评价进行选拔,不能像以往那样仅仅依据单打成绩。

4.2 建议在每年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后备人材训练营和少年甲、乙组比赛的技术项目评测中,增加网前小球测试项目,并作为必测项目保留下来。

4.3 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少年业余体校教练双打技术学习培训班,请国家队和各省市队有经验的双打教练介绍当今世界双打项目发展趋势,青少年双打训练方法,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4.4 建议每年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双打比赛,或全国中小学生双打比赛,从中发现和选拔双打人才。

4.5 引进男子双打项目先进国家的教练员,到国家队传授双打技术经验,了解和掌握世界最新男子双打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信只要国家队、地方队及全国业余体校的教练员共同努力,重视双打,尤其是青少年男子双打的选材和培养,齐抓共管。我们才有希望男双打翻身仗,拿到奥运金牌,实现我们羽毛球人的梦想。

[1]隗金水.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8.

[2]程勇民.在明朗与混沌中探寻发展之道—十一运羽毛球比赛观感 [J].五环明星羽毛球.2009.11.

猜你喜欢

双打单打选材
国际乒联总决赛:中国队包揽男女单打冠军陈梦“四连冠”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点燃思维火花,优化解题策略
冬奥会项目跨项科学选材依据与对策研究
光大传统
——张 浩
浅谈乒乓球少儿阶段的选材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