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花果三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1-12-08褚方钢

烟台果树 2011年4期
关键词:分生孢子农家肥树势

褚方钢

山东省滕州市学院东路汇龙安东花园南区·277500

1 角斑病

1.1 危害症状 无花果角斑病多分布在昆明、杭州等地,发病时叶上的病斑初期呈淡褐色或深褐色。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多角形,直径为2~8 mm。

1.2 发病规律 角斑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在温湿度适合时(一般为6~7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通过风雨进行传播。分生孢子在20℃以上和湿度较高时即可萌发。孢子在叶背萌发产生芽管,在表皮蔓延生出分枝,遇气孔即侵入。潜育期25~38 d,一般于8月初开始发病,9月份可引起大量落叶和落果。无花果角斑病发生的轻重,与雨水多少有密切关系,此外,与品种、植株的抗病力以及树势强弱也有关系。

1.3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病源。清除落叶和树上的病叶减少越冬菌源。②加强土、肥、水及栽培管理,增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注意降低果园湿度,以控制病害发生。③加强管理。栽植无花果不宜过疏或过密,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④喷药保护。在病害流行区,于谢花后 20~30 d,可喷 1~2 次波尔多液(1∶3∶300),或用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每5~7 d喷1次,连喷3~4次,即可达到控病防病的效果。

2 灰斑病

2.1 危害症状 无花果灰斑病主要分布陕西、上海等地。本病主要危害叶片,叶子受侵染后,初期产生红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直径为2~6 mm,边缘清晰,以后病斑变灰色。在高温多雨季节迅速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密集且互相联合,使叶片呈现焦枯现象,老病斑中散生小黑点。

2.2 发病规律 该病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害发生要求高温高湿环境,降雨多的年份病害更重。该病发生早,常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全国各地开始发生。

2.3 防治方法 ①秋后清扫病叶,集中烧毁,消灭初侵染病源。②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抓好肥水管理,适度修剪,以控制结果;多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增施磷钾肥,既可壮树防病,又可提高产量,一定要避免偏施氮肥;及时清除病枝、病果,减少园内病源。③及时喷药预防。根据当地发病规律和往年发病情况判断,在发病前半个月左右开始喷药,用 1∶2∶300 波尔多液、0.5∶0.5∶1∶200 锌铜石灰液,或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可湿性灭菌丹粉剂0.5 kg加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l kg,再加水500 L稀释后喷雾。以上药剂交替使用,隔10~20 d再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

3 枝枯病

3.1 危害症状 无花果枝枯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初期症状不易发现,病部稍凹陷,可见米粒大小的胶点,逐渐出现紫红色的椭圆形凹陷病斑。以后胶点增多,胶量增大。胶点初呈黄白色,渐变为褐色、棕色或黑色,胶点处病皮组织腐烂,湿润,黄褐色,有酒糟味,可深达木质部。后期病部干缩凹陷,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潮湿时溢出橘红色丝状孢子角。

3.2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树干病部组织中越冬。翌年4月,病部溢出孢子角,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主要经伤口侵入,也可通过皮孔、叶痕侵入。4~5月为病害发生盛期,6月以后因树势生长旺盛病菌受到限制,8~9月病害又发展。冻害往往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缺乏农家肥的果园,该病危害严重。

3.3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增施农家肥,改良果园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②及时检查刮治病部,并彻底销毁,注意消毒保护。刮伤的地方涂愈伤防腐膜,杀菌消毒,保护伤口健康愈合。③及时清除病害较重的株、枝,减少病菌来源。④发芽前喷3~5°Be石硫合剂,或保护剂护树将军1000倍液,或喷1次40%福美胂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以保护树干。5~6月可再喷 2 次 l∶3∶300 的波尔多液。

猜你喜欢

分生孢子农家肥树势
鸡 妈 妈
如何发酵农家肥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石榴上的应用效果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
火星丁丁当·农家肥
种植药材如何施用农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