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的回顾与展望

2011-12-08张俊杰

体育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体育课新课标新课改

张俊杰

(周口师范学院 体育系,河南 周口 466001)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的回顾与展望

张俊杰15

(周口师范学院 体育系,河南 周口 466001)

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10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期待。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从目标到内容再到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体育教学目标过于全面且不够具体,新的教学方式有所引入但对实质把握不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出现泛杂和教学组织出现混乱现象。期待新修订的体育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有深入、全面、具体的解读,在提高认识和强化管理、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下积极探索。

学校体育;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历经 10年的实验,成果显著,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新课标修订稿出台前夕,本研究从目标、方式、内容、组织等分析了体育新课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将来的体育新课改提出期待。

1 体育新课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目标过于全面且不够具体

第8次体育新课程改革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5大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包括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所涉及到的从生理到心理,从知识技能到情感态度等的方方面面[1],而且是基础教育的每个学段,都提出了这5大领域目标。很多一线教师错误地将这5大领域目标直接搬到了课堂,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完全按照5大领域进行设计,如有位一线教师为一节搏击健美操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终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与肢体动作的关系。(3)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灵敏、柔韧、耐力和力量及反应等能力。(4)心理健康目标: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优秀品质,体验音乐和运动相结合的运动乐趣。(5)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从该目标所表述的内容来看,几乎任何一节体育课都难以完成该目标中的各项要求,一是因为目标过多,而上课时间有限,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练习次数与时间就更少,有限的时间难以对学生发展的促进面面俱到;二是目标要求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就难以评价。如“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灵敏、柔韧、耐力和力量及反应等能力”,灵敏、柔韧、耐力、力量及反应等能力都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所能得以提高的能力,各方面的提高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这样的目标实际上并不能看出是某节体育课的目标,某些目标项更像是单元目标或学期目标。就目标而言,新课改实验前期教学目标大量套用5大领域目标,后来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但一线教师的教案中所反映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1.2 新的教学方式有所引入但对实质把握不准

新课改后,体育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诸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逐渐出现在课堂中,但在运用这些方式的时候,明显表现出“形式化”的现象,反映出一线教师对这些方式的理论认识不够深入。如简单地把合作学习看作分组学习,把自主学习看作自由学习,把探究学习看作讨论学习等[2]。如在这次新课改前期,探究学习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大量出现探究学习,但问题在于,一线教师对“何为探究学习”“探究什么”“如何探究”等一系列问题缺乏全面和准确的把握,导致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出现“只见扎堆不见探究”(集合在一起讨论)的现象[3]。后来随着新课改培训工作和实验的不断深入,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引导后,虚假的探究学习有所降温。

1.3 教学内容选择出现泛杂现象

体育新课程改革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国家指导性的文件由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变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这种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名称的变化,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育教学大纲》无论是哪个学段甚至是哪个年级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时间分配,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体育教学内容没有了具体的安排,更没有时间的分配。从这一个方面来讲,给教师更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机会和权力,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长,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有针对性地教该教的、能教的和可教的内容。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对于那些缺乏自主创新理念、缺乏内容选择理论与方法、缺乏辨别内容适宜性能力的教师,在选择“教什么”方面就容易产生困惑,结果导致过泛过杂的内容出现[4]。如有的教师让学生把扁担、南瓜、扫把带到课堂,有的组织学生玩起多米诺骨牌、下象棋。还有,初中生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高中生身着军装走向了“战场”。有的甚至把脸盆和稻草引入课堂,带领同学们播种、浇水、施肥、收割等,上起了农耕农收课。相反,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的体操器械类课逐渐减少了,甚至有些学校干脆把原有的单、双杠撤回到器材室。究其原因,大多数一线教师认为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这种“该教的不教,不该教的乱教”的现象,在体育新课改的内容选择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就内容而言,改革初期呈现泛杂现象,随着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提高,也随着国家审定教材的编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逐渐趋于正常化,那些不该进课堂的内容逐渐减少,但体操尤其是器械类体操项目的教学依然在大部分地区难以开展。

1.4 教学组织出现混乱现象

新课改的体育课堂组织形式五花八门。

如在教学开始部分,有的教师不集合整队了,有的老师吹声口哨,有的老师喊一声“集合了!同学们!”,学生们听到哨声或口令以后聚在老师周围,听教师介绍着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形式的开始部分,缺少了检查人数、服装和安排见习生等常规内容,给学生留下了体育课不正规、不严格的印象。

有的是把体育课的过程由过去的3段式划分成了远远超过3段的形式,如有的老师把一节体育课从开始到结束划分为“课前引导、准备活动、目标导入、目标实施、自创与探究、展示与讨论、放松调节”7个阶段,还有的老师把体育课划分为“导入、热身、启发、思考、实践、提高、初步掌握、自乐、调节、评价”10个阶段等等[3]。从多段式划分形式与内容来看,不但使体育课的组织更加繁琐,而且还出现了不够完整的现象,如“十段式”的划分中,缺少了放松整理活动,缺乏放松整理的体育课,显然是不科学的。

教学语言的运用也是课堂组织的体现。部分教师把学生看得高于一切,即便是学生在课堂上犯了错误,也不敢批评学生,这是对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误读。还有的不该表扬的出现了无意义的表扬,如一节小学跳跃课,本节课教师安排的是让学生跳凳子,课前教师在操场上放置了若干个新凳子,于是,集合以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今天多了什么新器材吗?”大家就开始举手准备回答,从一个学生举手,到多个学生都举手,最后老师说,“大家一起来回答吧!”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板凳!”老师评价说“你们真聪明!”认识板凳就是聪明的话,还会有不聪明的学生吗?这样的课堂组织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毫无意义。

就组织而言,随着体育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体育课堂组织从初期的保守观望,到过于自由的无序现象发生,到目前的有所改进,但由于受多种观点并存的影响,体育课堂组织形式依然五花八门,尤其是课堂常规的差异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2 对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的期待

2.1 深入、具体的新课标解读

体育新课标修订稿即将出台,结合新课改实验期间的种种问题和突出现象,对新课标修订稿的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具体的新课标解读文本展示给广大一线教师,让他们能够通过全方位系统的解读,深刻了解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不至于再次走进误区,从而少走弯路。如新的学习方式的解读,不但要能够介绍新的学习方式,更需要说明新的学习方式的引入方法及评价引入效果的方法。也就是说,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新课标是什么的层面上,更要能够让一线教师知道“为什么”,不但“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解读才能真正发挥其解读功能。

2.2 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体育新课程改革10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课改过程中认识上的不到位,管理的滞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顺利实施新课改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学校领导需要对体育新课改的重要性、全局性等方面提高认识,还需要在管理上采取更有效的跟进措施。如体育课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若跟不上,则难以执行新课改,学校领导是否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决定着改革是否能够正常推进。

就教研部门而言,如果某个省、某个区在体育课改进程中出现了体育课改的异化现象,愿不愿和能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也是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因为,教师在改革中的积极尝试,难免有时缺乏准确的判断,如若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研员的正确的管理和引导,就很难从误区中尽早走出来,势必会影响到体育课改目标的实现。

2.3 不断学习,积极探索

体育新课程改革要想顺利实施,一线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用发挥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到改革进程与速度,而且影响改革的质量水平。要顺利实施课改,教师首先需要对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要能够吃透新课标及其解读,需要不断地丰富知识和完善技能,为顺利推行课改做好准备工作,如果说前期的课改对此有所忽视,那么加强学习则是必然选择。除此之外,体育新课改希望一线教师都能积极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区、本学校以及教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也是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尝试才能有丰富的经验,从而摸索出一条新课改成功之路。

2.4 强化研究,理论先导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又源于实践”,这句话耳熟能详,但问题在于现实中并非处处如此。体育新课改就出现了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的现象。一线教师跟着感觉走的大有人在,结果走进了一个个误区,甚至出现课改的异化现象。究其原因,是理论脱离了实践,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课改理论有所缺失。有些研究有片面性,有些观点缺乏正确性,个别研究者甚至在做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的无用功。

为了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深化体育新课程改革,期待着未来的体育课程研究能够真正地从课改一线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分析判断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加强相关研究。进行理论研究,还要能回到实践中去,经过反复的教学实验,论证理论的正确性和指导性[6]。这样,不但能够为体育新课改保驾护航,而且还能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发挥有价值的补充和完善作用。

[1] 毛振明,王小美. 体育课改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2] 杨志康. 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2):83-87.

[3] 于素梅. 试论体育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偏见与极端化现象[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2):87-90.

[4] 汪晓赞. 我国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62-67,92.

[5] 赵丽萍.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06,13(1):100-102.

[6] 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Review of and expectations for the reform of the new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ZHANG Jun-ji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Zhoukou Normal Univerity,Zhoukou 466001,China)

The author sorted out major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form of the new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over the last 10 years and put forward his expectations. The reform of the new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objective, content and organization form. The problems include the followings: the objectiv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were too comprehensive and not specific enough; some new teaching modes were introduced but such introduction was not thorough enough; there were too many and too diversified physical education contents to choose from and there were signs of chaos in teaching organization. The author expect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 newly revis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will be interpreted in a thorough, comprehensive and specific way, and actively probed into under such preconditions as enhancing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and connecting theories to realit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basic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G807

A

1006-7116(2011)05-0071-03

2011-06-30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批准号:DLA110303)。

张俊杰(1972-),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新课标新课改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体育课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