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击壤游戏的特征及价值

2011-12-08崔雪梅

体育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游戏体育

崔雪梅

(廊坊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论击壤游戏的特征及价值

崔雪梅28

(廊坊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击壤是中国古代一项投掷游戏。击壤起源甚古,经历代演变,名称不一,发展形态多样,从古代的“抛堶”、“飞堶”、“打瓦”、“打尜”或“打柭”等,到现代各地的“打瓦儿”、“触瓦儿”、“打筹”、“逮柴”、“打皇帝”、“冲呆子”、“飞堶”等。击壤具有民间性、传承性和集体性的特征,具有文化价值、健身价值及娱乐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击壤游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是古代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度,历史悠久而传统沿袭不断,地域广袤而民族形态众多,具有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击壤是我国民间流传4 000多年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山西省临汾市东北四华里处,有一个叫“康衢庄”的村庄,村头曾经有一座黄土台,据说就是帝尧时的“击壤台”。经过数千年的风雨冲刷,昔日的“击壤台”早被风雨蚀尽,但还留着民国初年的一座石碑,石碑上依稀可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碑上所记为中国世代相传的传统民间投掷游戏击壤。击壤使用的游戏器具“壤”用木制成,前宽后窄,其形如履(鞋子),长一尺余,阔约三寸;玩法是置一壤于地,后退三、四十步,以手中之壤击地上之壤,击中为胜。最早记载击壤的是汉代的王充,他在《论衡》中称:帝尧之时,“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①由此可见,早在原始社会,击壤就已产生,当时它是一种乡村野老之戏。这项游戏因器具简易、颇能激发兴趣的缘故,长期在民间流传,并演变出多种形式,较为人们熟悉的是“抛堶”,也称“飞堶”,用白话说就是“打瓦”,即以砖瓦替代壤木。直到20世纪后期,上海儿童中热衷于玩一种从击壤演变而来的“笃棚门板”的游戏;上海话“笃”为“投掷”之意,壤棍又进一步变成了方形木块。击壤,根植于博大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其作为中国体育游戏形成的本源,具有丰富的特征及价值。

1 击壤游戏的特征

1.1 传承性

击壤是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击壤的传承性是指其经过不同时代的发展仍然保持原来的某些特质的属性。早期的壤用木头制成,梯形:“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四尺,阔三寸,其形如履。”②两晋南北朝时期击壤形式虽有变化,但基本保留了三国时期的基本特征。明人杨慎说:“宋世寒食有抛堶之戏,儿童飞瓦石之戏,今之打瓦也。”③“堶”音“tuó”,就是“砖瓦块”。击壤的“赛具”由木制变成砖瓦。到了明代,击壤之戏演变成“打尜”或曰“打柭”。明代《三才图会》中有较形象的记载[1]。尜两头尖,中间大,略似纺棰,说明明代击壤游戏所用的器具形状有了新的变化,投掷的壤木由鞋形变为圆形的棍棒状,但游戏的本质特征没有变化。清代这种击壤游戏器具多是木制。清代南京一带有“杨柳黄,击棒壤”的童谣[2],但投掷用的砖石瓦片之类则变成了棍棒。明清时或称“打板”:“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为负,曰打板。板,古所称击壤者也。”[3]时至今日击壤演变出多种形式,以砖瓦为游戏器材的如“打瓦”、“打筹”、“触瓦”、“打皇帝”、“冲呆子”、“飞堶”等,仍然保留木制游戏器材原始形态的如“逮柴”、“打柭”、“打板”等。

纵观击壤几千年的发展,其原有的本质特性依然传承下来,即游戏器具大多称为“壤”,既有木制的也有用砖瓦制的,形状或如鞋底(履),或如纺棰状的“尜”;比赛的距离约为“三四十步”,约合15~20 m。比赛的方法是“先侧(即侧立)一壤于地”,然后“以手中壤敲(击)之”,“中者为上”,即以投掷命中者为胜。击壤游戏大多在年底(腊时)及开春进行。由此看来,击壤的传衍是连续的,世代延续了这种游戏,并在空间得到伸展。击壤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形式,它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并在传承过程中体现自身的文化价值。

1.2 民间性

击壤自诞生至今,一直流行于民间。晋时“击壤者……腊节,童少以为戏,分部如擿搏也。”④宋代在寒食时有“抛堶”之俗。⑤宋梅尧臣有“聊为飞砾戏,愈切愈纷如。……童指拾将秃,多惭贾勇余”,“窃窕踏歌相把袂,轻浮赌胜各飞堶”的诗句,⑥张侃有“五五三三抛堶忙,柳溪深处映坡塘”的诗句,显示的都是宋代儿童春日抛堶(飞砾)比赛的风俗。⑦刘侗称明代北京民间在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时,“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者为负,日打柭柭,古所称击壤者耶?”[4]清代北京也有“杨柳青,放空钟;杨柳活,抽陀螺;杨柳发,打尜尜”的童谣[5]。清人赵翼也有“自笑童心除未尽,拔河抛垛尚能嬉”的诗句。⑧从以上文字记载来看,击壤多在民间每年腊时及杨柳发芽之时,童、叟常以击壤、打尜尜戏乐,并多在开阔的田野空间中进行,是一种开展十分广泛的民间游戏。

1.3 集体性

击壤,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游戏,不需要特制的或只需要简单的器材就可以进行,对活动场所的要求也不高。其内容生动活泼、轻松,规则简单易懂可变,开展具有随机性,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击壤需要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因此决定了其参与的人数比较多。比如由击壤演变而来的当代“打瓦儿”的游戏,在全国各地区、各个民族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宁夏,“打瓦儿”就因深受民众喜欢而被列为了宁夏自治区民运会的比赛项目。

2 击壤游戏的价值

2.1 文化价值

从“尧何等力”一句可以看出:汉代的王充引述《击壤歌》的本意原是借击壤人之口反对美化帝王,但由于其中表现了对富足祥和生活的满足之情,故常常被历代文人雅士用来歌颂太平盛世或传达其对社会安宁和谐生活的向往。击壤活动可能潜含着华夏初民的丰富文化信息。在弓箭发明以前,人类主要靠投掷石块来捕获飞禽走兽,儿童则模仿以为游戏,击壤游戏可能就是从中演变而来。后人常把击壤与飞堶混为一谈,正折射了其原始意义。击壤最初也可能是古人祭祀土地社神的宗教仪式活动,隐含在游戏里的内核是对土地的膜拜。各种关于击壤起源的传说虽没有直接言及祭土祀神之事,但与击壤动作相配的歌辞均与农事兴作饮食相关,极有可能是奉献给土地神的祝颂。山东济宁的“文瓦”游戏中,仍然保留着一边游戏一边唱歌谣的形式。近代南京地区流行的由击壤演变而来的“打梭”游戏中,游戏者以“斗一”、“斗二”、“斗三”计数。这种以粮食计量单位“斗”计数的方式,暗示了击壤游戏与土地农作之间的某种历史联系,寄托着对丰收的企盼[6]。从这个意义上,击壤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文化生活方式,反映了民族成长的历程。

2.2 健身价值

综合有关击壤游戏规则的记载:击壤游戏时既强调“击远”,同时又强调击准。汉魏人称击壤时“以砖二枚,长七寸,相去三十步,立为标。各以一枚方圆一尺(砖)掷之。主人持筹计多少,甲先掷破则得乙筹,后破则夺先破者。”⑨说明击壤游戏很讲究技巧性,只有瞄得准,力量用得恰当,才能击中目标。击壤不仅可锻炼掷远和掷准的能力,而且也能锻炼臂力、腿力、奔跑的能力及肺活量等,因而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2.3 娱乐价值

游戏很早就被古人看作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手段,孔子说君子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⑩《礼记·学记》中也把“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作为“君子之学”的基本方法。三国时吴盛彦曾经认为:“论众戏之为乐,独击壤之可娱。”(11)认为击壤是众多游戏中娱乐性最强、最受公众欢迎的游戏。事实也确实如此。击壤经过5 000年文化的熏陶,至今已经有了几十种变化。它们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开展的成本小,不但不受性别、年龄、场地、气候、时间的限制,还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击壤者在游戏中能够充分放松身心,因而拥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击壤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并逐渐形成了多种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的游戏形式,能够满足不同民族、年龄、性别游戏者的健身、休闲和娱乐需要,深受人们的喜爱。当前击壤游戏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校已经把它引入到了体育课堂。它在民间体育文化教育、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及发展人的和谐理念等方面,都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注释:

① 王充《论衡·艺增》。

② 《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三国·魏,邯郸淳《艺经》。

③ (明)杨慎《丹铅余录·卷九》。

④ (晋)周处《风土记·击壤》。

⑤ (明)杨慎《丹铅余录·卷九》。

⑥ (宋)梅尧臣《宛陵集》“奉陪览秀亭抛堶诗”。

⑦ (宋)张侃《拙轩集》。

⑧ (清)赵翼《瓯北诗钞》“春醒”。

⑨ 《太平御览》卷七五五《掷砖》引邯郸淳《艺经》。

⑩ 孔子. 论语。

(11) (三国)吴盛彦《击壤赋》。

[1] 王圻,王思义(明). 三才图会(全三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 周亮工(清). 《书影》(十卷本)[M]. 北京:中华书局,1958.

[3] 张吉午(清). 康熙顺天府志[M]. 阎崇年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2009.

[4] 刘侗(明). 帝京景物略[M].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5] 潘荣陛(清). 帝京岁时纪胜[M].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6] 陶思炎. 风俗探幽[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the JIRANG game

CUI Xue-me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Langfang 065000,China)

JIRANG was originated a long long time ago, evolved a generation by another, named differently, developed in various forms, from the ancient “PAOTOU” “FEITOU” “DAWA” “DAGA” and “DABA” etc. to the modern “DAWAER”, “CHUWAER”, “DACHOU”, “DACAI”, “DAHUANGDI”, “CHONGDAIZI” and “FEITOU” etc. played in various regions. JIRANG is provided with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folk, inheritable, and collective, as well as cultural value, fitness value and entertainment value. The author proposed to inherit JIRANG by means of establishing a perfected education mechanism, building a harmonious sports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innovating inheriting mode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JIRANG game;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G85

A

1006-7116(2011)05-0124-03

2011-07-02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0TTY049)。

崔雪梅(198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社会体育及体育文化。

·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游戏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为体育狂
游戏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