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肘内外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2011-12-08周延涛贺永峰
周延涛,张 矿,贺永峰
(1.延川县人民医院外科,陕西 延川 717200;2.子洲县人民医院,陕西 子洲 718400)
改良式肘内外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周延涛1,张 矿2,贺永峰1
(1.延川县人民医院外科,陕西 延川 717200;2.子洲县人民医院,陕西 子洲 718400)
目的探讨改良式肘内外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6例,均采用经肘外侧或肘内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屈肘位70°~90°石膏托固定,早期行手指或腕关节功能锻炼,2周取除石膏固定,适当练习肘关节伸屈,4周后取出内固定克氏针,继续加强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经临床及X线片复查随访4~20个月,平均12个月肘关节伸屈功能均在术后1~3月内全部恢复到正常范围,无一例前屈及后伸或肘内外翻并发症,经治疗神经功能恢复。结论采用肘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复位及固定可靠,术后无明显并发症,肘关节功能可及早恢复,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较佳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改良式入路;内固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性25例,女11例,年龄在17~34岁,平均年龄8.5岁。骨折类型:伸直型32例,屈曲型4例,尺偏型24例,桡偏型12例;合并神经损伤4例,其中正中神经损伤3例,桡神经损伤1例;骨折原因:摔伤6例,跌伤25例,骑车伤1例。
1.2 治疗方法
仰卧位,基础加臂丛神经阻滞,患肢肘放后端,沿分离间隙术者一手置于骨折前侧,食指置于后侧,另一手持患肘在前后屈伸牵拉时,置于骨折前后侧的拇指与食指可加持复位,并可手感扪及复位情况,扪及复位满意,无前后屈及侧方移位,骨性关系对合满意,助手可沿内外侧髁向上斜形各用一枚克氏针斜形穿入呈交叉固定,再沿对侧髁经皮用一枚克氏针呈交叉固定,检查复位固定满意后,冲洗缝合伤口,术后行石膏托固定,屈肘70°~90°;对肿胀明显,粉碎型骨折,若采用肘内侧或肘外侧入路不易复位固定时,可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对神经损伤可作神经松解前置。桡神经损伤1例经复位后压迫接触。
1.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5~7 d,早期在石膏固定时可行手指及腕关节功能锻炼,2周后去除石膏,行肘关节主动活动。4周后取出克氏针,逐步行肘关节的各种抗阻力活动,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常规X线片摄片检查,了解肘关节的恢复情况及指导锻炼。
2 结果
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12个月,肘关节伸屈功能均在1~3月内恢复至正常范围,1例患儿惧庝在4~5月后恢复,按Gassebaum评分系统[1]评定肘关节功能,骨折均愈合,优28例,良8例,差0例。无1例肘内外翻畸形和前臂缺血性挛缩,正中神经损伤在术后3月内恢复,桡神经损伤在术后2月内恢复,手指感觉及活动均正常。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其中以伸直型最多见,本组伸直型32例,屈曲型4例,平均年龄8.5岁,符合文献报告[2-3]。其手术目的是重建正常的骨性对和关系,获得可接受的复位并给予坚强内固定,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但对于手术切口入路,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肱三头肌头舌型肌瓣入路,虽暴露充分,但创伤较大,破坏了肱三头肌的连续性,同时也破坏了骨折后方完整的骨膜,且进入肱尺关节机会较大,术后肌肉横断面渗血、纤维化及关节囊周围粘连,再加之术后石膏托固定,因大部分患心惧症,主动配合练习差,若肘后有纤维化及粘连,肘关节稍有伸屈就可引起牵拉性疼痛,限制了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
采用肘内侧或肘外侧及肘内外侧联合切口:①克服了传统肘后入路缺点,保留了肱三头肌完整性,同时肘后关节囊不被破坏,使术后纤维化及肘后关节囊粘连。于胸前,在气囊止血带下手术。可分别采用肘内侧或肘外侧切口入路,对于难复性骨折,可采用肘内外侧同时入路,手术切口的长度具体情况而定。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外侧入路经肱二头肌与肱桡肌间隙进入,分离将肱二头肌向外侧牵开保护桡神经及前内侧血管神经。内侧入路可先于皮下潜行分离找到尺神经用橡皮条保护,再沿肱三头肌与肱肌间隙分离,将肱三头肌向内侧牵开,将肱二头肌连同肱肌内侧向外牵开。暴露肱骨下端,进一步分离骨折前粘连机会减少,早期肘关节屈伸功能练习时不受牵拉性庝痛影响,功能均在1~3月内恢复至正常范围。②此入路暴露充分,创伤小,术者可扪及复位情况,容易得到满意复位,入路舒适,操作简单,因此,相当于解剖复位[4]。③肘内侧或肘外侧入路使患者术后痛苦少,肘关节功能可及早恢复,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良好入路。
桡神经位于肱桡肌与肱肌之间,位置恒定,显露容易,本组1例桡神经损伤,经外侧入路,既探查了损伤桡神经,骨折复位后神经压迫解除,2周后手指活动正常。正中神经损伤2例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肿胀,骨折端出血压迫所致,术后随着肿胀消退,3周后恢复,手术时机应在待肿胀减轻后进行,但不宜过迟于伤口5天[5]。1例是由于屈曲型骨折远端向前移位,机械性压迫所致。3例正中神经损伤均采用肘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术后3月内自行恢复,不需过早地进行手术探查。
术后早期练习尤为重要,早期在7~10 d内只做手指腕关节及前臂的旋转活动,不做左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中期2周后拆除石膏,做肘关节的伸屈活动和前臂的旋转活动。三期功能练习需循序渐进,不可强力为之,活动肘以骨折处不产生疼痛为度。须注意:屈曲型骨折不做过度屈曲活动,伸直型骨折不做过度伸直活动,防止骨折端承受不利的活动力,待后期骨折愈合后,加强过度屈曲或伸展活动。
[1]Jupiter JB,Neff URS,HoLzach P,et al.Intercondylar of the humerus an operavive approach[J]. JBJS,1985,67:226-239.
[2]Allman FL.Fractures and Ligamentous injuries of the clavicle and its articulation[J].JBJS,1967,49(4):774-784.
[3]姜丹生,曹杨,陈中,等.韧带重建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7):717-718.
[4]翟江华,尹玉叶.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78例临床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3,9(2):155-156.
[5]A.H.克伦肖,过邦辅.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1:926-928.
R681.7
A
1672-2639(2011)03-0027-01
2011-01-13;责任编辑赵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