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 跨越发展——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十一五”科技事业发展纪实

2011-12-08陈云芬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农科院云南省科技

陈云芬

(云南日报,云南 昆明 650032)

富民靠产业,强省靠科技。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全省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云南省农科院承担着全省全局性、关键性、战略性重大农业科技问题的研究任务。“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农科院围绕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区域特色的综合性省级农业科学院、国家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农业科技桥头堡的奋斗目标,以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重大科技需求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科技转化服务方式创新和科技组织管理创新,全院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为云南省“三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作为云南日报从事农业科技新闻报道,对口联系云南省农科院的记者,从2006年起的6年间,我既是记者更是作为朋友,见证并感受着云南省农科院的巨大变化,为云南省农科院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涌现出的亮点而喜悦,也用手中的笔,如实记录下云南省农科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云南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创新步伐。

1 科技创新,硕果满枝

“十一五”以来,云南省农科院在生物育种、高效农业、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重大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区域高效农业发展与山区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展开科技攻关,自主创新结下累累硕果,有力地支撑和引领了云南农业可持续发展。

申请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增加,经费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该院共承担各类科技项目650余项,平均每年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30余项,到位科技创新经费3.34亿元。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获国家稳定支持经费每年1100万元,在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每年获稳定支持经费410万元。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全院共承担主持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13项目,经费1.7741亿元;参与研究子课题40余项,经费约1000万元。此外,还主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11项,合计经费840万元;国家转基因和重大水稻专项2个,重大领域经费分别超过1000万元。

科研成果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农科院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6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该院承担的“云南野生稻保护与遗传特性研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类一等奖;“热带高油玉米云瑞21(云优21) 的选育”、“抗灰斑病优质蛋白玉米云瑞1号的选育”分别获云南省技术发明类一等奖;“云南茶树优质良种选育、有机茶生产及名优茶创新研究”、“主要鲜切花标准及病虫害高效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申报的“主要作物种子健康保护及良种包衣增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特色热带作物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及应用”、“枇杷系列品种选育与区域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应用”3个成果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继1988年“云南甘蔗种质资源的考察与研究”、2003年“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参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以来,云南省农科院首次参与获得3个国家级科技奖励,标志着该院在大联合大协作、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实质性重大进展。此外,该院大麦新品种“云大麦2号”经省级专家验收,最高单产达10800 kg/hm2,6.67 hm2连片平均单产达9435 kg/hm2,一举刷新2项全国纪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全省示范推广,创造全国666.67 hm2以上小面积最高产量、6.67 hm2连片一季中稻单产突破15 t/hm2、666.67 hm2连片示范单产超过11250 kg/hm23项全国第1;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及水稻、玉米、小麦、蚕豆、油菜等优良品种被云南省农业厅列入高产创建示范。

以品种为主的支撑服务和技术推广展现新亮点。审(认)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96个;获专利、植物新品种权84个。2009年,云南省农科院结合粮食高产创建、间套种等工作组织实施“八百双倍增”工程,着力打造全院科技转化服务品牌。2年示范推广优良品种191个;先进实用技术146项;建立各类6.67 hm2核心示范点129个;组织实施增产、增收核心试点村101个;与77个企业开展合作,提供服务;全院累计派出高级科技人员856人次,科技人员1983人次;培训地方科技人员和农民68885人次,州(市)学科带头人631人次;实施和带动辐射面达66.9万hm2,增收11.66亿元。此外,“十一五”期间(不包括2010年)云南省农科院发表各类科技论文2083篇,包括核心期刊1362篇,SCI论文75篇,其中合作撰写1篇论文在国际顶尖刊物《Science》上发表,这是该院作为论文作者单位第1次出现在这样的刊物上。2008年论文“通过催化不对称合成的疫霉交配激素的生物学活性研究”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

2 平台建设,夯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农科院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点实验室稳步推进。“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级3年考核评估,综合评价为优秀;“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与“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建设顺利通过培育期验收。

工程技术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云南省花卉育种及栽培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准成为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粮食作物工程中心落户该院;与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共建的“烟草科技联合实验室”投入运行;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的“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开放合作基地”正式挂牌。

标准化与检测技术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挂靠云南省农科院建设的“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昆明)分中心”通过验收,成为中国云南、贵州及其生态近似区的植物新品种DUS测试、研究及培训基地。该院承担的“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鲜切花技术委员会”顺利完成筹建并获准成立,成为承担全国鲜切花领域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技术平台。

3 团队建设,跃上台阶

通过5年发展,云南省农科院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院高级研究人员总数达到324人,博士47人,硕士327人,入选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技术创新人才总数达65余人,引进4名高端人才;1人荣获200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人获首届国家外专局“国家引进国外智力贡献奖”,1人获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10周年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人入选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58人入选各类院校研究生导师。新增“国贴”、“省贴”、“省突”专家12名,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8个、18个综合试验站站长,其中4名岗位科学家和4位试验站站长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获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5个,功能科学家岗位22个;省级花卉创新团队完成了各项培养期建设指标并通过考核;农作物资源生物技术创新团队、玉米育种创新团队和常规稻育种创新团队入选省级创新团队培养;遴选出的29个院级科技创新团队启动建设。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院顺利完成了首轮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共有10名二级研究员、30名三级研究员、31名四级研究员,54名五级副研究员、100名六级副研究员、55名七级副研究员及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保障人员受聘上岗。

4 应急处理,保障有力

在云南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云南省农科院及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灾区一线指导生产,应用科技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2008年初春的雪灾中,云南省农科院第一时间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灾区,开展灾情调查,指导农民恢复生产工作;针对全省稻飞虱暴发、昆明市水稻象甲危害、德宏州微甘菊入侵、滇南橡胶白粉病灾情,该院组织30余名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协助监测和防控,做到及时监控、及时预报、及时防控,并协同相关部门就稻飞虱、微甘菊、水稻象甲等生物危害撰写专题报告,及时向省领导汇报,引起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多次得到重要批示;启动应对自然灾害与生物、食品安全科技预案制定,做好科技应急服务准备;201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干旱,云南省农科院组织召开抗旱保收科技对策方案意见征询会,成立了由100名副研究员以上的专家、300名科技人员组成的抗旱科技服务团,分50个小分队,分赴全省10个州(市)50个县进行抗旱科技服务,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抗旱技术指导工作,并及时梳理了41个耐旱品种和29项抗旱节水及防灾防虫技术,通过云南省科技厅门户网站向全省发布。

5 成果转化,惠及云岭

以科技产业开发为主要手段,云南省农科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推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全院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面积达612.4万hm2,农作物增产31.53亿kg,增加产值75.21亿元,为云南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院地院校院企合作不断加强。在科技服务产业过程中,云南省农科院加强了与地方、企业等的交流合作,先后与昆明、文山、德宏、普洱、昭通、曲靖等州(市)开展三七、柠檬、茶叶、天麻、万寿菊等地方特色作物的研究与合作;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大理学院等合作办学;先后与200余家有发展实力的企事业开展合作,加快了成果转化进程。

6 国际合作,拓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农科院进一步加强与GMS国家,以及与国内特别是周边省(市)农科院的科技合作,促进了学科互动、产研结合、协调发展。

国际科技合作向纵深发展。云南省农科院与GMS国家合作,设立了大湄公河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理事会;成立了由柬埔寨农业部、印度尼西亚农科院、老挝农科院、泰国农业大学、越南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法国国际农业研究合作发展中心参加的“东南亚保护农业协作网”,为该院“十二五”期间以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农业科技桥头堡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各省农科院,尤其是西南地区4个省(市)农科院的科技支撑项目与科技信息开放合作进一步推进。5年来,云南省农科院加强了以昆明市为重点的4个州(市)的战略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合作,强化了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重大专项、实验中心(台、站)项目的开放合作;推进了与昆明市烟草公司、锦苑花卉公司、晨农公司等国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联合共建实验室、攻克关键技术、建设原料基地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进一步密切了与省农垦局、省环保厅、省投融资机构及部分农民经合组织的沟通和联系,拓展和延伸了发展空间。

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实施,“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农科院将继续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强院、服务兴院、开放办院的方针,强基固本,超前谋划,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基本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科研院所建设,坚定不移地构建健康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创新环境,努力实现历史性新跨越。

猜你喜欢

农科院云南省科技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结硕果
——云南省农科院发布110个杧果新品种
安徽农科院研发新型野外阳光型人工气候室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