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妊娠合并阑尾炎围术期的护理
2011-12-08张燕
张 燕
(陕西黄陵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陕西黄陵727300)
15例妊娠合并阑尾炎围术期的护理
张 燕
(陕西黄陵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陕西黄陵727300)
妊娠合并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合并症,可发生在妊娠各个阶段,发病率约为0.1%~0.2%。发病时由于症状、体征受妊娠状态影响,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孕妇死亡率高达4.3%。并发腹膜炎时,流产、早产率上升,总流产率可达15%[1]。因此,对该疾病及早诊治,治疗过程中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积极有效的对症护理,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陕西省黄陵县医院急诊科2005-01~2010-12为15例妊娠合并阑尾炎的患者实施了阑尾切除手术,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5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28岁;其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3例;早期妊娠4例,中期妊娠9例,晚期妊娠2例;单纯性阑尾炎10例,化脓性阑尾炎5例;术后腹腔引流3例。
2 术前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遵医嘱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腹部体征变化、腹痛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2]。妊娠3个月以后,盲肠和阑尾随着子宫的增大向上移位,5个月达髂嵴水平,膨大的子宫常遮盖着一部分盲肠和阑尾[3],所以中晚期妊娠合并阑尾炎时,压痛点不局限,腹肌紧张不明显,要区别腹痛与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此时可疏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提高痛阈以减轻疼痛。同时结合B超检查,配合医师及早明确诊断,积极术前准备,在加强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立即手术。
2.2 监测胎心胎动
定时进行胎心监护,指导患者进行胎动的自我监测,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 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病情急和持续的腹痛不能立即缓解而出现紧张烦躁,情绪不稳,即恐惧手术又担心胎儿的安危及手术麻醉用药对胎儿的影响,临床常表现出对各种治疗护理不配合,发生抵触情绪。所以要做好术前的宣教,解释各种检查及手术的目的、过程及意义、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疾病的愈后等,使之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
3 术中护理
①用自动胎心监护仪全程进行胎心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②术中充分供氧,输液,动态监测血氧饱合度,防止孕妇缺氧及低血压。③采取合适体位,持续硬外麻成功后,将患者右侧臀部垫高30°~45°,使患者向左侧倾斜,使妊娠子宫向左移,便于寻找阑尾,减少在手术时过多刺激子宫,阑尾切除后最好不放腹腔引流,以减少对子宫的刺激,若已穿孔尽量吸净脓液,并放腹腔引流。
4 术后护理
4.1 一般护理
术后常规平卧6 h,持续吸氧,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胎心、胎动1次/30 min,腹腔引流者要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状,并详细记录。同时要注意阴道分泌物及有无宫缩,及早发现早产征兆。
4.2 卧位及饮食护理
术后6 h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呼吸、静脉回流及腹腔引流,减少毒素的吸收,减少腹壁张力,减轻疼痛。手术当天禁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后给患者营养全面且易消化的流质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早期避免进食甜食及牛奶,以免引起肠胀气。术后便秘者可口服轻泻剂。
4.3 伤口护理
常规伤口换药,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无渗出。嘱患者咳嗽时用手紧压固定切口,减轻切口张力以防切口裂开,腹胀时,可局部热敷。拆线时间一般要推迟1~2 d,必要时行间断拆线。
4.5 用药护理
术后继续加强抗感染治疗,无青霉素过敏者首选青霉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1次/d,过敏者可选用头孢菌素类2 g静脉滴注2次/d,用药时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甲硝唑在妊娠各期对胎儿影响较小,可同时与PN、APN、头孢菌素类等配伍使用[3]。
4.6 疼痛护理
术后伤口疼痛尽可能不用止痛剂,以利于鉴别伤口痛和宫缩痛。此时应多与患者交谈,分散注意力,提高痛阈以减轻疼痛。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爱的力量,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若疼痛难以忍受,可选用药物止痛,不能选对胎儿有禁忌的药物,如吗啡等。
4.7 保胎治疗
术后给予抑宫缩药及镇静药,如肌注黄体酮10㎎,1次/d,口服维生素E200㎎,3次/d,2.5 g硫酸镁加入5%葡萄糖静滴1次/d,如患者烦躁,可口服安定5㎎,每晚一次。
4.8 活动
如有阴道出血,早产先兆等产科异常情况,须卧床休息,推迟下床活动时间。如胎心胎动正常,患者无不适主诉24 h后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利肠蠕动,防止肠胀气粘连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以利患者及早恢复。
5 体会
妊娠合并阑尾炎的患者有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变化,护士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敏锐的观察力,在配合医生及早诊断的同时,要重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达到手术前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术中、术后加强胎儿监测,给孕妇合理的护理指导及心理干预,预防早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2-163.
[2]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63-164.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4-175.
2011-05-31;责任编辑 赵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