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有效衔接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体系的必要性

2011-12-07柴如鹤

体育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逻辑性基础性学段

柴如鹤

(哈尔滨理工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建构有效衔接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体系的必要性

柴如鹤19

(哈尔滨理工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对当前部分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其存在层次性缺乏、重复性突出等主要问题。体育教材和其他学科的教材一样也应该具有基础性和逻辑性,分析论证了构建有效衔接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体系的必要性。

学校体育;体育教材内容体系;基础性;逻辑性

当前,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各自为战”,甚至出现“能教什么教什么”、“想教什么教什么”,而不是“该教什么教什么”的局面,造成学生“学了12年的体育记不得都学了什么”[1]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大、中、小学缺乏有效衔接的体育教材内容体系。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与其说是体育教师的困惑,不如说是体育学科的尴尬。

1 目前体育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诸多版本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来看,明显存在着同一学段教材内容差别较大;学段之间教材内容衔接不合理,缺乏基础性和层次性划分,重复严重等问题。

1.1 同一学段不同版本体育教材内容存在差异

对两个版本[2-3]的初中体育教材部分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两个版本的教材内容虽然都将田径、体操、球类运动列为重点,但除田径的跑、跳、投内容大致相同外,体操和球类运动在内容的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体操,一个版本侧重于各种形式的徒手操,技巧内容是编排好的成套动作[2];而另一个版本则侧重于队列和队形的练习,技巧内容在于强化单个动作的学习,至于成套动作,让学生在掌握了单个动作后,鼓励他们自主编排[3]。又比如球类运动,一个版本内容比较全面,既有各项球类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又有基本战术的内容[2];而另一个版本仅介绍基本技术[3],篮球运动项目尤为明显。

初中处于衔接小学与高中的学段,究竟应该安排哪些内容,体操技巧应该侧重单个动作的学习还是成套动作的学习,篮球应该侧重知识、技术和战术完整内容的学习还是只强化技术的学习,不同版本存在较大差异,说明目前对于初中阶段的体育教材内容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规定。

1.2 同一版本初、高中体育教材内容缺乏有效连接

就同一个版本而言,初、高中两个学段在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也缺乏对基础性和有效衔接性等问题的考虑。以田径为例,初、高中教材中都安排各种形式的走的练习,初中教材中有“自然地形走、后退走、平衡走”等,高中教材中有“后退走、蛇形走、高抬腿走”等,只是高中各种走的练习多了一项归类,被划分为健身、体验、游戏、变化和观赏类的走。这些内容是否应该出现在初、高中教材中是值得商榷的,似乎应该安排在小学阶段更合适。另外,跑的各项练习的安排也存在类似的问题[4]。

1.3 不同学段体育教材部分内容术语不一、前后重复、不连贯 规

在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如下问题:(1)专业术语不一致,如“短跑”,不同版本,甚至同一版本都出现了不同的表述,如小学教师用书和初中教材称为“快速跑”[5],高中教材称为“短距离跑”,而另一版本的大学教材却是“短跑”[6]。(2)内容重复严重,如大、中、小学教材中都有跑、跳、投的内容,小学和大学还都有走的内容;短跑的内容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中都有,“一跑到底”。而且大学的短跑,依然是从“蹲踞式起跑”开始学习。初中教材中已经有蹲踞式跳远,大学教材里依然有蹲踞式跳远;背越式跳高高中教材中有了,大学教材中又一次出现。(3)内容不具体。如小学教师用书和高中教材中的跳远,都没有说明是蹲踞式跳远还是挺身式跳远。

球类运动(篮、排、足)的内容也一样,各学段的内容选择出现重复和难易颠倒的现象,尤其是篮球,在小学教师用书、初高中教材中有传球、投篮等篮球基本技术的内容;大学依然还是篮球基本技术,而且是从移动开始学习,难道在基础教育阶段都没有教会学生吗?篮球基本技术大学有必要从头再来吗?初中教材中篮球运动选择了传切配合、二攻一配合和盯人防守配合的基本战术内容;而高中却仅有运球急停、急起,变向运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等基本技术。高中与初中教材中同样出现基本技术,所不同的是初中教材是投篮,而高中教材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更加具体化。其实,初中教材才更应该具体化,因为要先打基础。

综合以上分析,目前体育教材的内容从小学到大学存在着田径“一跑到底”;篮球“一传、一运到底”;排球“一传、一发到底”;足球“一踢、一停到底”的情况。为什么这些教材内容没有层次性,非要学生各个学段从头再来而浪费大量时间重复学习呢?

除此之外,乒乓球和羽毛球的内容也有衔接不好的问题,如小学教师用书上出现了这两项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内容,但同一个版本的初中和高中教材上就没有这两项的内容。经随机对20个不同版本的大学体育教材进行统计后发现,85%的大学公共体育教材中有乒乓球内容,90%有羽毛球内容。难道乒乓球、羽毛球最适合大学生学吗?难道中学阶段不适宜开设小球类运动吗?其实,像球类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应该有一定延续性的,尤其是国家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提出“体育艺术 2+1”目标以后,运动技术教学的连续性就显得更加重要,否则就难以实现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那么其中的“2”将无从说起。

以上现象反映出目前我国各学段的体育教材的不范,内容缺乏有效衔接。

2 体育教材内容缺乏有效衔接的原因

体育教材和其他学科的教材一样应该具有基础性和逻辑性,但目前,我国各学段体育教材内容尚未突出基础性和逻辑性。究其原因,是很多人对体育教材内容基础性和逻辑性的认识不足。

2.1 体育学科的基础性与逻辑性不甚明显

体育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基础性与逻辑性非常明显,体育学科的教学,各学段的体育教师对应该教什么并非十分清楚[7]。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育学科自身不够完善。数、理、化等学科的教材内容基础性、连贯性非常强,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否则教学就难以进行。如数学,从小学的1、2、3、4、5、6……数字识别,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到中学的几何、代数、函数等;再到大学部分专业的高等数学,可以看出它的基础性非常明显,不可能有倒置或跨越式学习的情况,因此,任何一个学段的数学教师几乎都不可能出现不知道教什么的困惑。

2.2 体育教材编写缺乏对基础性与逻辑性的认定

体育学科的基础性与逻辑性不是十分的明显,但是其基础性和逻辑性还是存在的,只是缺乏深入的分析判断与认定。就教材编写而言,体育学科如果以田径类、体操类、武术类、球类等4大类项目为例,究竟哪一类基础性更强?从当前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选择与实施的情况来看,并不能够很好地做出回答。因为,这4大类项目各学段都有所呈现,有的内容还表现出了较大的重复性,如篮球项目的教学内容,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大学依然有[8]。当然,并不是要否定篮球项目在各学段的教学安排,问题在于,篮球基本技术在各学段重复出现,缺乏层次区分,没有突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层次。更有甚者,个别版本的教材出现“倒置”现象,即初中学篮球战术,高中却学篮球基本技术情况。2.3 体育教材研究缺乏对各学段内容衔接的研究

对体育教材的研究,从所搜集到的文献来看,大都集中在对体育教材理论的探讨,如概念、类别、特性、功能、教材化等,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严重失调。就近10年来的体育教材研究来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分别占89.4%和10.6%。而且在众多教材理论研究中,有关体育教材内容衔接问题的研究,仅占 0.62%。可见体育教材的有效衔接问题,没有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学科的科学性。基于此,加大对体育教材问题研究,尤其加大对有效衔接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体系的建设问题研究显得更加紧迫。

除此之外,就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而言,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但却忽略了传统教材资源的科学合理运用。

3 对新课改体育教材内容体系有限衔接的期待

体育教材如果长期缺乏对基础性与逻辑性的认定,将不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因为重复性和“倒置”教学,都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及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9]。“学了12年的体育都记不得学了什么”的现象,着实令我们中、小学体育教材研究者、编写者及教师感到羞愧。

第8次体育新课程改革已历经10个年头。在新课改初期,由于新课标与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发生了诸多变化,尤其是新课标尚未规定具体要学习的内容,而是给任课教师更多的自主选择内容的权利,结果部分教师就在选择教什么的问题上产生了困惑。习惯了依靠教学大纲的一线教师,有些就以惯性继续教着原来教的内容;想就此摆脱大纲对内容要求的束缚,借本次课改之际很想有所突破的但又较为谨慎的教师,一时间不知从何做起,在选择哪些内容上犯了愁,出现了不知道该教什么的局面;摆脱束缚又能大胆开发课程资源的教师,在尚未明确哪些该教哪些不该教的情况下,尝试性地引入了各式各样的教学内容,却出现将扁担、南瓜引进课堂现象。

其实,体育新课标中已经明确了各个水平阶段的学生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应达成的目标,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有效衔接的体育教材内容体系,致使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不佳。

尽管目前已经有多个版本的国家审定的体育教材,但在各学段的有效衔接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少走弯路,建构教材内容体系已迫在眉睫。但在建构时需要通盘考虑,诸如充分考虑体育运动项目自身的基础性、逻辑性以及编写团队的整合等问题都至关重要。

[1] 毛振明. 对当前我国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的几点质疑(上)[J]. 体育教学,2000(3):18-20.

[2] 耿培新. 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赖天德. 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4] 毛振明. 体育与健康(高中全一册)[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 耿培新. 体育(一~二年级教师用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 杨文轩. 大学体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9-151.

[7] 张庆新. 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体育学刊,2009,16(6):68-71.

[8] 孟月婷. 大学体育教程[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1-166.

[9] 王洪. 大、中、小学体育教材衔接问题的探讨[J].体育科研,2006(4):94-96.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to build a system of effectively connected contents of college, middle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CHAI Ru-he
(Depar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80,China)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ontents of college, middle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used currently, and concluded that there were such main problems as the lack of content levels and seriously repeated contents. The same as other disciplinary textbooks,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ary textbooks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fundamentality and logicality,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necessity to build a system of effectively connected contents of college, middle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fundamentality;logicality

G807

A

1006-7116(2011)06-0091-03

2011-05-11

柴如鹤(1977-),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逻辑性基础性学段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逻辑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说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构建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的课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