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2011-12-07蔡晓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改革

蔡晓红

(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体育教研室,四川成都 610041)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蔡晓红

(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体育教研室,四川成都 610041)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人才培养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新中国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经历了曲折的四个发展阶段,为新时期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要牢牢树立素质教育意识,注重三个同步,荡涤错误观念,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高育人实效。

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改革;思考

体育的本质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德育、智育、美育等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纵观体育教育改革发展史,无论什么时代,何种体育教育改革,其改革的方向与最终归宿都是提高人的素质。因此,素质教育是体育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和出发点。而高校体育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古今中外,人们都非常重视体育教育对人素质的提高与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把强健筋骨,锤炼意志作为加强体育锻炼的原动力。21世纪的竞争,实质和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加强体育锻炼,有意识地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科学体育理念尤显重要。尽管新中国以来,高校体育教育不断变革与发展,从应试体育教育向素质体育教育转变,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启示。然而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必须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激烈竞争的挑战,由此,我们应认真梳理建国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在继承与发扬中努力探索高校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把握规律,进一步建构科学的高校体育教育观,促进和深化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1 新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体育教育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各时期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与时俱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体育教育理念不断变革与创新,与教育发展和世界体育运动改革同步,既有时代的鲜明烙印,又有中国的本域特色。总体来讲,以时间来划分,建国后中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 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文革中——全盘苏化的“传习式”竞技体育教育阶段。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与整个国家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一样,新中国的高校体育教育遵循的是全盘苏化的“传习式”竞技体育教育理念。不管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苏联模式,缺乏自己的独立性。苏联体育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竞技体育,即以掌握竞技运动技能为主,以增强体质,掌握体育运动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的教育思想。客观而言,在当时环境下,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规范化、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提高,奠定了后来所谓以“三基”训练为核心的中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基础。

1.2 文革后期到80年代末——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起步阶段。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也在实践摸索中不断反思与总结。苏联模式——“传习式”竞技体育教育的弊端也不断显现并被认知,如:课程体系设置陈旧,教学内容单一,片面强调统一和共性,排斥多样性和个性等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严重影响和限制了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进入80年代,随着国家进一步提出改革开放,高校体育教育受国内教育改革的整体影响,同时也开始接触到国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也开始起步,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逐渐被打破,并开始出现“能力体育”、“快乐体育”和“素质体育”等体育教育新思想。

1.3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素质体育教育阶段。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而进一步确立和深化,整个教育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方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也受之影响继续深入。1999年6月,以国家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标志,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开始正式实施素质体育教育阶段。素质体育教育就是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重新构筑体育课程及教材体系,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特征。素质体育教育的确立在新中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史上是一里程碑,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方针确立后,高校体育教育开展了重新界定体育课程范畴,制定教材等工作,并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扩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选择权,体现时代特色,尽可能满足21世纪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注重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突出它特有的竞技性和锻炼性,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保持体育教育知识学习的连续性。

1.4 进入21世纪至今——深入贯彻实施素质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阶段。进入21世纪,社会竞争加剧,人才培养需要变化也加剧,教育向全方位纵深变革方向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也积极适应形势,在实施素质体育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发展,摈弃单纯的健身体育教育进入到终身体育教育、素质体育教育与健身体育教育相结合的阶段。在此期间高校体育教育全面贯彻实施素质体育教育方针,强调体育教育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不仅要向学生进行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赋予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真正懂得体育教育的价值,端正体育动机,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实现“能力”、“快乐”、“生活”、“终身”和“素质”的目标。

总之,新中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过程曲折,认识不断深化,目标不断清晰,为新时期进一步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高校体育教育应认真总结和借鉴新中国60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2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再认识

体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阵地之一,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且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和首要目标。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是更新体育教育观念,转变体育教育模式。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已不再简单地视体育课程为单一的身体训练,而是更加重视体育教育所具有的文化、教育、娱乐等多方面“育人”功能。人们普遍认为: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一般来讲,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提高身体素质,这是体育教育的基本功能。体育教育能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以及提高身体耐受能力。二是提高心理素质。体育教育可以训练大学生的情感、意志、个性,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放松的作用,能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乐观精神、坚韧的意志、团队意识等各方面。三是培养人格精神。高校体育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素养的熏陶,对人的品格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克服困难,应对不利条件、不断超越自我,开拓创新,增强社会适应力。

体育教育的功能是强大和多方面的。中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从上世纪70年代末兴起至今,仍处于不断探索和深入的阶段,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人们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研究和思考仍然需要不断深化和披荆斩棘。总概而论,影响和制约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因素既有时代的,也有教育和体育本身的,既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实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是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体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注重三个“同步”:

第一,体育教育改革与时代改革同步。社会的发展变动,往往成为推动体育教育改革的契机。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也就此拉开序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始终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实践依据和根源。无论何时何地何校,体育教育改革始终要遵循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体育教育改革都要围绕如何培养与时代变化相适应的人才需要来进行。体育教育改革与时代改革同步是体育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既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从新中国高校体育教育变革的实践来看,不论是对传统“苏联模式”体育教育思想的突破,还是素质体育教育新思想的提出,都是与时代改革同步的结果。新时期,高校正在规划、实施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和推广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必须明确要求体现时代特色,满足21世纪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第二,体育教育改革与教育改革同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行体育教育改革,是适应教育改革大局的需要,体育教育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教育改革同步,既受教育改革的制约和影响,又要服从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总目标。高校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善人的本质,促使人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改革与教育改革的同步决定了体育教育改革本质目的必须是通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60年的实践,就是不断适应教育改革,与教育改革同步的历史。从摒弃“应试教育”到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体育教育改革和中国教育改革同步发展的趋势,即,积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不断冲破“竞技体育”等固有体育理念,代之以新的“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体育理念过程。

第三,体育教育改革与世界体育教育发展同步。现代科技革命与经济的发展已使地球成为“圆”的世界,体育已没有国界。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与世界体育教育发展同步,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体育发展新观念,突破意识瓶颈,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体育教育是一门科学,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认识逐步发生变化,体育教育的地位不断上升,体育思想不断深化和提升。中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就伴随着世界体育教育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发展。从建国初的“全盘苏化”的照搬到70年代的反思、80年代的改革和90年代的再创,无不体现着与世界体育教育发展同步的特点,在世界体育教育发展的深刻影响下,经历着变迁和变革。上世纪60年代世界掀起了广泛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运动,围绕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品质、增强意识、提高能力、养成习惯等,提出了从“健身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新体育思想,为中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3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与基本方法

3.1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尽管已经在探索素质教育,但由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渐进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加之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歧义等诸多主客观原因,现行高校体育教育仍没有完全摆脱“竞技体育”、“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实施和实现“素质体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3.1.1 在思想观念上,错把手段当成目的。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而平常体育训练和身体练习等只是“手段”,而非目的。2001年9月1日,国家颁布的学校体育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但是,在体育教育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错把手段当作目的的错误认识,如:过分强调体育具体(分数)成绩的评定,把学生完成具体体育项目的质量或数量作为考核的标准,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忽视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主动参与度、努力程度和获得的生理及心理愉悦程度,混淆标准,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身心的自由发展。

3.1.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竞技体育、轻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念以“应试教育”为主,映射在体育教学上,也十分明显和突出,主要表现为:忽视体育的文化、教育、娱乐等功能,重竞技、轻素质。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体育教学项目有所增加,教学形式有所改进,运动竞技成绩可能会有所提高,但体育教育的对象应该获得的素质却可能没有丝毫的改变,仍然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痼疾存在,难以实现素质体育教育的目的。

3.1.3 在教学效果上,终身体育流于空谈。目前,终身体育、素质体育、能力体育等先进理念还仅仅是停留在文字上,提得多、做得少,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使整个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有流于空谈的危险。从国家来讲,举国体育竞技体制还没有改变,兴趣体育、平民体育的真正落实仍然有相当大的难度,这是一项长期、艰巨、棘手的工作。受其影响,高校体育教育在目前形势下要实施素质体育、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仍然面临着空前的难度,更要走很长一段路。

2.2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观念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时期。21世纪中国高校体育教育充满挑战和机遇,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意识,大力实施个性化体育教育,才能应对挑战,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育人功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3.2.1 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自觉树立健康意识。所谓“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更重要是心理健康。高校体育教育应从提高身体素质的角度,确立教学内容应以“健康第一”为中心,体育项目要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充分体现出个体性、时代性和发展性,让所有大学生都身心健康发展。尽量避免现实中“很多学生健康意识淡薄,为考试而体育锻炼,不主动锻炼和养护身体”的现象。

3.2.2 树立素质教育的意识。高校体育教育的方向与目的是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是简单地强调体育的物理特征——身体活动,忽视体育的文化、教育、娱乐等教育功能,这极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人格的健全,也不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由此,要树立素质教育意识,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高校体育教育中逐步探索和实践个性化和主体化体育教育,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差异性,重视对学生不同个性的塑造培养,通过不同形式,如:必修课、选修课、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网站、兴趣班等,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不同需要。

3.2.3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仅是个体身心健康的基本需要,还是欢度休闲时光的健康娱乐方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必须要从“健身体育”到“终身体育与健身体育相结合”的转变,要以学生终身体育为主线,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从而终生受益、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3.3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任重道远。要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除了在教育理念上不断更新突破外,还应当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大胆创新和改革:

3.3.1 课程设置上改革传统的固定、僵化的竞技体育课程体系,代之以多样、灵活的素质体育课程体系。传统高校体育教育以传授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为目的,特点是专业性强,灵活性差,知识面窄,缺乏对能力的培养。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共存,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理论性相适应的原则,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备,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课程愈加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点。

3.3.2 教学内容上改革传统的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代之以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交际舞、健身操、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女子防身术、男子散打、瑜伽等极富时代气息和艺术美感、为广大青年学子所喜爱的新内容可以更加广泛地走进日常大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

3.3.3 教学方法上改革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以教师课堂传授为主的方式,代之以学生的自主性和师生之间相互融合的互动方式。高校体育教育,不仅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媒体引入体育教学中,而且还应不断探索运用各种教学模式,除了开设体育必修课外,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项课”、“专项提高课”和“体育俱乐部”等方式满足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兴趣的大学生的需求;从旧的“三中心”:课堂、教师和书本向“新三元结构”:课堂、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转变,使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以此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1]沈家聪.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2]朱鹏屏.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3]钟振新.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培养对策[J].体育学刊,2002,6

[4]邹纯学.从素质教育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2

[5]周新华.创建大学体育课新模式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1,2

[6]袁吉.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误区与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现代情报,2002,4

[7]李泽群.大学体育素质教育基本模式初探[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History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Period

CAIXiao-ho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ichuan Music College,Chengdu 610041,China)

Sports is important content of quality education,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personnel training.New China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in sports education reform,at the same time itmakes the foundation for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We should firmly establish quality education consciousness,think highly of three synchronous,clean wrong idea,promote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and enhanc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quality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reform;deliberation

G807.01

A

1007-323X(2011)03-0117-04

2011-03-31

蔡晓红(1974-),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猜你喜欢

素质素质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改革之路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太差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