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中跑项目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结构与评价研究
2011-12-11李建国李建涛
李建国,李建涛
(1.广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137;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
田径中跑项目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结构与评价研究
李建国1,李建涛2
(1.广东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137;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
运动训练的核心任务是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同时探究竞技能力中的核心制胜因素及其特征,借此实现新的突破,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以我国10名优秀女子1500m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认为:对于中跑项目(1500m)运动员而言,其核心竞技能力指标体系由克托莱指数、(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心功能指数、肺活量/体重、800m、100m、3000m构成;“速度—耐力”二元复合素质是构成中跑项目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主体体能结构,同时制定核心竞技能力评定量表,作为教练员的训练工作的有益参考。
中跑;核心竞技能力;指标体系;二元复合素质
运动训练的核心任务是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它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1]。这些构成因素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作用各异,但它们具有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中共同地发挥着作用。然而,对于任何一项竞技运动,这些构成因素在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中所起的作用是有主次并表现出非衡性的特点,这可以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决定因素作用的等级判别中得以印证[2]。对竞技能力进行分析时,有两个基本维度,即要素结构维度与层次结构维度。核心竞技能力概念是基于竞技能力的层次结构提出来的。
项群训练理论在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为分类标准时,把中跑项目归为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群运动,说明运动员的耐力性体能在这个项目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具体是哪些构成因素在其中起到核心作用则还需要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在训的10名优秀女子中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运动技术等级均达一级以上。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采用手工和电子检索,广泛收集与中长跑运动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研究需要,广泛查阅运动训练学方面的书籍和有关资料。通过文献研究,掌握本研究所需要的有关材料和已有成果,为研究框架的设计提供了整体思路和理论的准备。
1.2.2 学理与逻辑分析法
运用学科与专项理论对核心竞技能力等相关概念和术语进行了定义;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跑项目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及基本特征;运用学理与专项理论分析法对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以及评价方法作了探讨。
1.2.3 问卷调查法
分别针对我国中跑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基本情况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一套问卷,发放25份,回收23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率80%。被调查者以从事运动专项训练实践一线的教练员和从事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高校专家学者为主。运用“裂半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得到“半测验”得分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7046,经“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rtt=2rhh/(1+rhh)加以校正后,分半信度系数为0.8267,表明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1.2.4 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问卷以及调查测试所获得的数据运用Microsoft Excel2007建立数据库,根据要求分别采用Microsoft Excel2007及SPSS15.0对获得的数据运用相关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分析与讨论
2.1 核心竞技能力的定义
核心竞技能力是表征竞技状态和竞技水平的概念。竞技能力有两种基本结构,一是要素结构;二是层次结构。所谓核心竞技能力是在对竞技能力的层次结构进行分析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可以将竞技能力视为由三个层次组成的圈层结构,即外周层、中间层和核心层,其中核心竞技能力是指对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起着直接作用或直接构成竞技能力的若干要素。本研究将中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按贡献率的大小视为由外周层竞技能力、中间层竞技能力和核心层竞技能力三个层次形成的圈层结构(图1)。
中跑项目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圈层结构
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可知,三个圈层分别由以下不同要素构成(图2)。
图2 中跑项目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圈层结构的划分
2.2 我国中长跑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构成
虽然经过专家调查初步得出中跑项目(女子1500m)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各圈层的构成要素,但上述构成要素还不能作为指标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评价,因为指标是反映系统要素或现象的数量概念的具体数值,它包括指标的名称和指标的数值两部分,所以还需要对上述部分竞技能力构成要素进行分解,使指标尽可能的量化。经过指标初选、指标复选及统计优化三个阶段,建构了中跑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指标体系。
2.2.1 身体形态指标的统计优化
身体形态因子经过筛选后包含7个指标,但某些指标间应该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且还有一些派生指标,因此需要测试的原测指标较多,在实际操作时会较为烦琐,因此,本研究决定对身体形态进行因子分析,以便能够进一步简化指标,发现在女子1500m运动员身体形态中的核心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O=0.701>0.7,同时Bartlett球度检验得出的相伴概率P=0.000<0.05,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说明对身体形态适合做因子分析;从方差解释可以看出,方差贡献≥1的有2个因子,且这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9.601%,所以本研究决定取2个因子(表1)。
表1 身体形态因子分析
克托莱指数反映反映人体围、宽、厚度及机体组织密度,体脂百分比反映人体的身体成分,好的身体质量能够为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力量、速度等运动素质提供形态上的保障;而(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下肢长 A/身高)×100、(踝围/跟腱长)×100反映了人体下肢的长度情况,下肢指数良好,不仅对步长和步频有积极影响,而且可以使运动员克服上体体重的负担量相对较小,有利于发挥速度及节省能量。因此,从分析结果来看我们可以把身体形态用两个主要的因子来代表。两个因子中,克托莱指数是身高和体重的派生指标,(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则反映了下肢结构的比例,对中长跑运动员是否具备高频率、快节奏的奔跑能力有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选择克托莱指数和(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作为两个因子的代表指标。
2.2.2 生理机能指标的统计优化
身体机能因子经过筛选后包含5个指标,对身体机能进行因子分析,以便能够进一步简化指标,发现在女子1500米运动员身体机能中起核心作用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O=0.821>0.7,同时 Bartlett球度检验得出的相伴概率P=0.000<0.05,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说明对身体机能适合做因子分析;从方差解释可以看出,方差贡献≥1的只有1个因子,方差贡献率达到79.014%,所以本研究决定只取1个因子(表2)。
表2 生理机能因子分析
心功能指数反映了运动员的心脏机能,它的值越低,说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承受负荷强度的心脏机能潜力越大;安静心率是空腹不运动状态下的心率,一般来说,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低于其它运动项目运动员,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安静心率较低。肺活量/体重反映的是运动员呼吸系统的机能,其值越大越能反映运动员每单位体重所能利用的氧气量越大,这对比赛中运动员缓解疲劳的产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呼吸差是衡量呼吸功能和胸腔容量的指标之一;最大摄氧量反映了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选择心功能指数作为心脏机能的代表指标,肺活量/体重作为呼吸机能的代表指标。
2.2.3 身体素质指标的统计优化
素质指标经过初步的指标筛选后相比原来的初设指标虽然已经大为减少,由原来的16个指标减少为8个,但仍然太多,还需要进一步精选。通过因子分析,较为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分析结果显示,KMO=0.665,属于可接受范围,同时Bartlett球度检验得出的相伴概率P=0.000<0.05,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说明对运动素质适合做因子分析;从方差解释可以看出,方差贡献≥1的有3个因子,且这三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3.878%,所以本研究决定取3个因子(表3)。
表3 运动素质因子分析
800m、1200m以及400m都是短于主项比赛距离的项目,反映了运动员的相对速度,对于1500m运动员来说,相对速度的竞速活动属于极限下强度的运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教练员们通常称之为“速度耐力”,是中跑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的核心内容[3];100m反映运动员的最大速度,中跑运动员的最大速度水平越高,即速度储备越高,其主项成绩越好[4],而立定三级、十级跳远则反应了运动员的快速力量;3000m和2000m是长于主项比赛距离的项目,反映了运动员的相对耐力,竞速的距离越长,运动员相对耐力的发展水平对其主项专门耐力好坏的影响也就越大。
通过以上分析以及训练实际,本研究选择800m作为短翼项代表指标;100m作为快速能力的代表指标;3000m作为长翼项代表指标。至此,本研究建立了核心竞技能力指标体系(表4)。
表4 优秀1500米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指标体系
2.3 核心竞技能力指标体系分析
2.3.1 核心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关系
从生理学的角度——特定的形态结构实现特定的机能活动,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其功能的物质基础。反之,机能状态也能对形态结构产生相应的影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等,它实际上是人体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的一种外在综合表现,是体能结构中最具代表性的和最具活跃性的指标[5]。运动素质在体能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身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水平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共同决定了运动素质发展水平,而运动素质的提高反过来又有利于机体在训练中承受更大的运动负荷,从而进一步促进形态结构的改善和机能水平的提高(图3)。
3 体能结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
研究指出,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身高指数是田径其他项群运动员中最矮的,但同类项目的运动员身高基本没有差异;而且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和最大摄氧量相对值的高低与运动员所要达到的竞技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6]。因此,将身体形态指标以及生理机能指标纳入到优秀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中并不能够完全客观地反映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参考内容辅助教练员的训练工作及青少年选材工作。因此,真正能客观反应该项目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水平,使教练员能够了解运动员的优势及薄弱环节,合理规划运动员训练内容的依然是最具直观外显性的各项运动素质。
2.3.2 运动素质分析
中跑属于耐力性项群,该项群运动员在全面提高和发展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的过程中,把发展体能放在首位,而在反映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的各种运动素质中,又特别着重发展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同时,周期性竞速能力是耐力性项目竞技能力的核心,基于特定强度的耐力发展多项竞速能力,提高以最快的平均速度通过专项竞技距离的能力,是耐力性项群运动员训练的主要目标。因此,决定周期耐力性项目核心竞技能力的体能结构是以速度为核心的专项耐力。在此类项目中,只有速度素质与耐力素质在较高水平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亦即周期性耐力项目的专项耐力是指在特定强度水平的耐力,是速度与耐力的整合,表现为“速度——耐力”二元复合素质,这一复合素质是构成周期性耐力项目核心竞技能力的主体体能结构。在内涵上,它与速度耐力有所不同,前者是指速度与耐力的多维复合结构;后者是指速度和耐力之间的单维结构[8]。
速度是可精确测量的素质,直接表现为运动成绩,耐力是相对模糊的素质,在周期性耐力项目中,它只有与一定的速度水平相结合才能对其进行评价,二者必须匹配发展。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实际上是指在不同运动强度水平上的竞速能力,在每一种运动强度水平上,都相应地对耐力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确立“速度——耐力”二元复合素质为构成周期性耐力项目核心竞技能力的主导素质结构对专项体能训练有明显的指导意义。“速度——耐力”二元复合素质通过速度耐力指数来表示,速度耐力指数为反映速度和耐力综合水平的指标,可分为短翼项速度耐力指数和长翼项速度耐力指数。该指数越接近1,表明其核心竞技能力越高[8]。本文经分析,将我国优秀女子1500m运动员的短翼项距离定为800m,长翼项距离定为3000m,并以主、翼项速度作为研究指标。
[注:耐力指数=百米最好成绩/短翼项每百米平均成绩;长翼项速度耐力指数=百米最好成绩/长翼项每百米平均成绩;主项速度耐力指数=百米最好成绩/主项每百米平均成绩]
2.4 我国女子1500m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量表
2.4.1 各项速度之间及速度耐力指数之间的关系
图4显示了我国10名优秀女子1500m运动员主、翼项的每百米平均成绩(根据主项平均速度由快到慢排列),同时可以看出,主项1500m平均速度的增加或减少伴随着翼项速度的增加或减少,而且长翼项与短翼项的平均速度呈现出明显线性相关关系,而100m平均速度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应变化趋势。为此,我们引入基础速度概念,即100m最好成绩,进而获得主项速度耐力指数、长翼项速度耐力指数和短翼项速度耐力指数,同时明晰各翼项之间的关系以及与100m最好成绩的关系。
4 10名优秀女子1500m运动员各项距离平均每百米成绩
由图5可以看出,在引入基础速度概念后,长、短翼项速度耐力指数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更为明显,而且随着运动员水平的降低,两项指数呈逐渐降低趋势,进而证实了前文所引用论点,即速度耐力指数越接近1,表明其核心竞技能力越高。前文指出,长翼项速度能力和短翼项速度能力均是中长跑核心竞技能力运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发展是一个“以长补短,以短促长,长短互补,全面发展”[9]的过程,也即二者是一个互相匹配的过程。
图5 10名优秀女子1500m运动员主、翼项速度耐力指数
2.4.2 建立方程
以短翼项平均每百米成绩为因变量(Y),长翼项平均每百米成绩为自变量(X),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二者间关系。结果显示R=0.990,R2=0.979,经调整的R2=0.977,这些数值表明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F值为381.68,其相伴概率为0.000,说明回归效果显著;常数项为-3.28,自变量长翼项速度耐力指数系数为1.048,回归系数T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12<0.05,回归系数有显著性意义,由此可得回归方程:Y=-3.28+1.048X ①
同理,以长翼项平均每百米成绩为因变量(Y),短翼项平均每百米成绩为自变量(X),可得回归方程:Y=3.456+0.935X ②
以主项平均每百米成绩为因变量(Y),短翼项平均每百米成绩为自变量(X),可得回归方程:Y=7.377+0.598X ③
以主项平均每百米成绩为因变量(Y),长翼项平均每百米成绩为自变量(X),可得回归方程:Y=4.966+0.651X ④
2.4.3 制定核心竞技能力评价量表
根据以上回归方程,制定了女子1500m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定量表(表5)。
表5 女子1500m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定量
正如前文指出,1500m运动员的主项和翼项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匹配的过程,长翼项或短翼项的单方面薄弱发展均会影响主项成绩的提高。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注重主项训练的同时会兼顾翼项的训练,使主项成绩和翼项成绩同时达到了相应的水平。800m和3000m作为1500m翼项的同时还属竞赛项目,许多1500m运动员选择800m或3000m作为自己的副项。通过赛事可以发现,运动员在主项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副项也获得相应优异成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当其中一项成绩达到某一标准,另外两项成绩必定处在相应标准附近(表6)。
表6 女子800m、1500m及3000m等级标准
通过对比表5中距三个等级标准最近的1500m成绩及对应翼项成绩(序号12、25、42)可以发现,三项数据与表6中三个级别的女子1500m、800m以及3000m的成绩相当,从而表明以上的推论是正确的。然而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较少,使得评定量表的精确性有所降低,因此,此评定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教练员训练工作的辅助参考工具,但仍需完善。
3 结论
3.1 中跑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指标体系由克托莱指数、(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心功能指数、肺活量/体重、800m、100m、3000m 构成。
3.2 “速度——耐力”二元复合素质是构成中跑项目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主体体能结构,并通过速度耐力指数表示,指数越接近1,表明其核心竞技能力越高。
3.3 中跑(1500m)核心竞技能力评定量表可作为教练员训练工作的有益参考,但由于研究对象较少,使数据精确性有所降低,所以仍需完善。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2]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6
[3]田麦久.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原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3):3 -17
[4]尹军.田径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理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5]陈月亮,赵玉华.体能系统结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56-60
[6]尹军,李鸿江.世界优秀男女中长跑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机能特征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60-63
[7]J.vrijens,Methodology of Strength Training,15th FISA Coach’s Conference,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1987
[8]赖勇泉.周期性耐力项目专项体能训练有效强度负荷区间问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91-94
[9]岳新坡,惠振宇,李兴艳.二十年来中长跑运动技术与训练理论的创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102-104
Study on the Core Com petitive Ability of M idd le Distance Runners
LIJian-guo1,LAIYong-quan2
(1,Foshan polytechnic,Foshan528137,China;2,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The core task of sports training is to develop athletes’athletic ability,so this is a very common and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athlete’s athletic ability,and exploring the winning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to achieve new breakthroughs at the same time.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object are 10 elite female athletes of 1,500 meters.It uses the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logical analysis,investigation,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We get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middle distance(1500 - metres)runner’s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index system consists of Quetelet index,(lower limb length B-calf length A/calf length A)× 100,cardiac index,vital capacity/body weight,800 meters,100 meters,3000 meters;"speed - endurance"binary composite quality is the main 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formiddle distance runner,while establishes th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rating scale to be a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middle distance run;core competitive ability;index system;binary composite quality
G822.2
A
1007-323X(2011)03-0078-06
2011-04-20
李建国,(1974 - ),男,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