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前后轶事
2011-12-06刘永红刘云翔阙翰香
刘永红 刘云翔 阙翰香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临时中央政府。笔者细心查阅档案资料,揭秘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以示共同缅怀。
定都瑞金
1928年12月下旬,蒋介石下令江西、湖南两省主席急调18个团3万余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包围推进,并于1929年元旦在江西萍乡成立了以何键为总指挥的湘赣“剿共”总指挥部。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会剿”,毛泽东采取“围魏救赵”策略,他和朱德、陈毅率红四军大部兵力约3600余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卓绝转战,利用1929年三四月间发生的蒋桂战争有利时机,在地形有利、党和群众斗争基础较好、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赣南、闽西创造了闽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把赣南、闽西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21个县、5万多平方公里、250多万人的全国最大的根据地。接着红军又连续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一、二、三次“围剿”。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在连遭“围剿”失败的悲痛中,又饱受到全国反蒋抗日浪潮的冲击下,不得不暂停对中央红军的“围剿”。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武装斗争、土地革命风起云涌,先后出现了闽赣、湘赣、湘鄂西、鄂东北、海陆丰、左右江、琼崖、川陕等15块大大小小根据地,红军总兵力由3万多人发展到13万,地方武装也发展到10万人。在此大好形势下,选择哪里作为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成了毛泽东、朱德等人心中考虑的问题。
1931年9月28日,在瑞金叶坪村一栋“昌”字形的两层青砖结构民房里,召开了中共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为了弄清瑞金附近的现状,会议特邀时任中共赣东特委书记谢维俊和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两人列席会议,请他们介绍当前的情况。在谢维俊汇报了赣东特委的工作情况后,邓小平接着说:“目前瑞金已经赤化,革命形势很好,群众革命热情高潮,百姓安居乐业,市场货物充足………”
毛泽东听完谢、邓的汇报后说:“瑞金这个地方我来过好几次,每次来都有好消息,第一次来就连得‘三喜(指1929年2月7日找到行伍出身的向导谢仁鹏、贺子珍冒险抢到国民党的报纸而得知蒋桂军阀开战和1929年2月10日取得首战大柏地的胜利);再来又与老彭他们劫后重逢,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
随即,任弼时把会议话题切入选都定都的正题上来。他边思索边分析说:“原来我们担心瑞金的政治局势不稳定,听了小平同志的汇报,对这一点我们可放心了。从地理位置看,江西这边革命基础好些,与湘赣苏区联系紧密,瑞金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朱德接过话题从军事角度分析说:“我们在闽赣边界经过往返游击时就发现,武夷山脉靠瑞金这段更平缓,进退比较便利,而靠长汀一侧较陡峭,路都很难找。相对来讲,赣南这边敌军弱些,闽西那边敌军强些。”
陈毅接过话题说:“对,瑞金县城附近是个较大的盆地,山高河多,东靠福建,南接广东,便于红军作战和迂回。”
毛泽东听到大家的意见渐趋一致,便带归纳性地说:“选择在瑞金建都,我觉得至少有5条理由:一是瑞金自古便是赣南入闽通粤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二是敌我力量相对其他地区较弱,距敌人重兵区较远,便于红军休整和扩充;三是经南昌起义部队和红军几次来回,现又经邓小平同志的出色工作,在瑞金建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四是瑞金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民间有‘绵江两岸是块洲,三年两不收,还有余粮下赣州的说法,红军给养有保障;五是瑞金水陆交通便利,水路有绵江入贡江,可直达赣州。”
与会人员对毛泽东的总结性发言,一致报以热烈的掌声,会议遂果断作出决定:对原选择福建长汀的部署作出调整,即红军主力不再东移福建,将分布到石城、长汀、宁都、会昌四县,总部及中央迁至瑞金,居中指挥。并随即用缴获到的100瓦电台把会议的决定传到上海的中共中央。10月3日,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共苏区中央局关于定都瑞金的计划。中国革命新的一幕将在瑞金拉开。
为“一苏大”设真假会场
为了保证“一苏大”的顺利举行,防范国民党飞机的空袭和轰炸,毛泽东提出了在瑞金设真会场,在福建长汀设假会场的建议。
瑞金地处江西赣南东部,东靠武夷山脉,大部地区为崇山峻岭和丘陵山区,山高林密,古树参天,地形极为险峻,便于隐蔽,敌人飞机难以找到目标。江西省苏维埃主席曾山和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带领人民群众在瑞金叶坪村东北的一片树林中开辟了可容纳万余人的红军广场,并对会场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布置。用竹、木、石块在西侧垒起了一座红军检阅台,正前方悬挂着两盏汽灯,左右两侧在沿广场四周的竹竿上、树枝上挂着一盏盏灯笼,检阅台正上方挂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红军检阅台”的巨型横幅,台中央摆着书桌和长条板凳,检阅台天幕上挂着马克思、列宁画像,两边是中国工农红军军旗,整个广场和检阅台全被高大树木所覆盖,在古樟树下还挖了防空洞。
从叶坪的红军广场往西南方向200米处,便是大会会场。此处原是古老的谢氏宗祠,它坐东北朝西南,正面和厅内厢房都是由木板构成,分前厅和正厅,中间有个天井。祠堂正厅的正面为木板墙,并有三道双扇大门,大门前铺有大条石台阶。祠堂上首的神龛和花格屏风改作主席台,墙壁上挂着马克思、列宁木刻画像和党旗,桌前挂着“工农堡垒,民主专政”的布质标语,主席台前大木柱间扎着三道彩门,悬空挂着彩球,中间彩上嵌着金色条幅,上书“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左右两边台柱上贴着一副对联:“学习过去苏维埃运动的经验”,“建立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上下厅挂满了三角彩旗和“拥护全苏大会”条幅。
在长汀,时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政治保卫处处长邓发和侦察科长钱壮飞,来到福建省长汀县找到县委书记李坚真说:“李大姐,我们受毛委员的指派,要借你县这块宝地,设置一个假会场,现只有我们3人知道,必须暂时保密啊!”李坚真二话没说,即和他们一道在县城郊外寻址。当来到距县城只3里地的南山坪时,见此地树木稀疏,有一宽大荒山坡,是个搭建假会场的好地方,便选定了这里作假会场地址。选址确定后,李坚真即发动群众说:“我们要在此搭建会场,迎接‘一苏大。”不几天,一个恢宏壮观的会场建成了。邓发登上主席台眺望,非常满意地悄悄的对李坚真说:“真看不出来,你李大姐的威信这么高,真了不起,这是个与真会场毫不逊色的假会场,那就在这里演一场以假乱真的‘空城计吧!”
筹备“一苏大”
1929年10月26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致函中共中央提出“建立苏维埃形式的工农独裁”的任务。当时,实际主持党中央工作的周恩来、李立三等,立即按共产国际指示,着手筹备“一苏大”的准备工作。
1930年2月3日,党中央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推举曾担任过第五届全国劳动大会筹备委员会秘书长的林育南担任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秘书长,并安排他化名赵玉卿,以从新加坡归国经商的资本家身份,与筹委会的工作人员张文秋(化名张一萍)结为假夫妻,居住在上海英租界爱文路与常德路交汇处两幢三层俄罗斯式洋房里。
1930年5月20日,经林育南精心安排,以庆贺“赵老太爷”八旬寿辰为名,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在赵公馆举行。这天上午,许多黄包车鱼贯似的来到赵公馆,宾客们手捧寿礼,喜气洋洋地登上二楼“寿堂”祝寿,他们中有向忠发、周恩来、李立三、项英、罗章龙、李维汉、关向应、任弼时等,还有来自全国19个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代表以及上海革命团体代表等。与会代表经过商议,作出了两项决定:一是选择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于1930年11月7日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简称“一苏大”),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二是由中共中央、少共中央等9个单位的代表组成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简称“中准会”,也有的简称“苏准会”),以领导和筹备“一苏大”。
9月12日,林育南在上海召开了由各苏维埃区域及重要城市选出的30多位代表参加的第一次“中准会”,决定把原定11月7日召开“一苏大”延期到12月11日广州起义纪念日召开。12月18日,“中准会”又决定“一苏大”延期至1931年2月7日“二七”惨案纪念日召开。
鉴于李立三提出“一苏大”要在城市召开的主张,他命令各路红军分别攻打南昌、长沙、武汉均失利,共产国际对他给予了严厉批评,并通过驻上海的远东局转知中共中央:责成赣南尽快成立苏区中央局,以筹备召开“一苏大”。但当林育南于1930年12月23日南下赣南途经杭州时,所有交通均被国民党控制,只好返回上海。1931年1月17日,他不幸在上海三马路东方旅社被公共租界巡捕与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联合组成的行动队逮捕,并于2月7日被杀害,使“一苏大”的准备工作再度受挫。
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项英为代理书记的苏区中央局和以毛泽东为主席,朱德、项英为副主席的中革军委。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暂时停止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党中央适时地批准了朱毛定都“瑞金计划”,决定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召开“一苏大”,并于10月通过红色电波向全国选出的“一苏大”代表发出紧急通知。
“一苏大”顺利召开
1931年11月7日凌晨,一抹朝晖将瑞金城涂染得红光四溢。从福建长汀、江西会昌、石城及瑞金城区赶来的近万名群众,手持松明火把或提着马灯、灯笼,朝着叶坪村红军广场拥来,云集在绵江两岸和桥头。
6时30分,毛泽东、朱德、项英、任弼时、王稼祥、张鼎丞、周以栗、叶剑英、曾山、邓发等,在近万人的热烈掌声中登上检阅台。7时整,阅兵仪式开始。在阅兵总指挥彭德怀的指挥下,受检阅的部队排成四路纵队由南向北行进,他们扛着从国民党部队夺过来的轻重机枪、小钢炮、迫击炮等 “先进武器”;赤卫队和少先队也穿着列宁装,挂着红飘带,手举梭镖、大刀跟进,在雄壮的红军歌声中,向毛泽东、朱德、项英等行注目礼。
上午8时,阅兵仪式刚刚结束,10多架国民党飞机就从叶坪上空掠过,由于没有发现目标,只在县城近郊扔下一些炸弹,即向长汀飞去。约近一小时后,飞机在长汀发现了“目标”,又是投弹,又是低空扫射,把那个假会场炸得尘土飞扬,面目全非。消息传到瑞金,人们无不佩服毛泽东足智多谋,都伸出大拇指赞叹不已。毛泽东自己也在叶坪村古樟树下诙谐地对朱德等人说:“蒋介石的消息还真灵,知道我们今天开大会,派飞机给我们鸣礼炮庆贺了!”
下午2时,“开国大典”拉开了序幕,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顺利开幕。
来自中央苏区和7个根据地的代表、列席人员、红军部队、白区、全总、海员工会代表及朝鲜、越南代表共610人,胸佩红五角星型代表证、列席证,精神抖擞地步入离瑞金县城6公里处叶坪村的谢氏宗祠。14时,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项英致开幕词,毛泽东为庆祝“一苏大”召开题词:“苏维埃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机关,是革命战争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9日上午,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大会议事日程,推举项英、毛泽东、朱德、张鼎丞、陈正人、周以栗、曾山、邓发组成大会常务主席团;选举项英、张国焘、朱德、任弼时、曾山组织提案审查委员会;推选周以栗等8人组成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下午,项英宣读了中共中央给大会的贺电和大会《告全国工人和劳动民众书》,毛泽东代表中共苏区中央局作《政治问题报告》。
19日,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63人,其中包括毛泽东、项英、朱德、张国焘、周恩来、瞿秋白、王稼祥、邓子恢、周以栗、何叔衡、卢福坦、张鼎丞等。
20日,大会举行闭幕式,在毛泽东、项英分别致闭幕词后,大会执行主席曾山宣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他说:“从今日起,瑞金改为瑞京,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
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闭幕。
毛泽东当选为“双料”主席
1931年11月27日午饭后,新当选的60多位中央执行委员们,踏着金色的秋阳,再次来到叶坪村外一片浓密的树林里举行第一次会议。按照苏维埃组织法规定的程序,要选举产生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各部部长(时按苏联的名称叫人民委员会)。经投票,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这个“双料”主席,与这年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是不谋而合的),项英、张国焘当选为副主席。
当选举结果一公布,留着一撮小胡须的任弼时忽地从草地上站起来,高兴地对大家说:“我建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请毛主席讲话!”
“毛主席!”片刻间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毛泽东,不约而同地高呼:“毛主席!毛主席!”
毛泽东自1921年7月23日作为湖南长沙党的早期组织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党的一大起,他在党内的职位多变,多次受到错误处分,但人们对他的称呼由“毛代表”(党代表)、“毛委员”到“毛主席”。从此,毛泽东被称为“毛主席”直至他逝世。
这时,毛泽东容光焕发,从条凳上站起来说:“同志们,我们过去拿锄头把子,扛枪杆子,今天又要握起印把子;过去我们只会种田、只会做工,后又学会了打仗,今天,我们还要学会治国安民,建设国家。同志们,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我们共产党人。大会选举我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我没有别的本事,但有一条,我保证将与同志们一道,认认真真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工农兵大众谋利益,也希望同志们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将我们的苏维埃事业推向前进!”
接着,毛泽东又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了九部一局的负责人名单,他们是:
王稼祥为外交人民委员;
朱德为军事人民委员;
项英为劳动人民委员;
张鼎丞为土地人民委员;
邓子恢为财政人民委员;
张国焘为司法人民委员,张未到任前由副司法人民委员梁柏台代行职权;
周以栗为内务人民委员;
瞿秋白为教育人民委员,瞿未到任前由徐特立代行职权;
何叔衡为工农检察人民委员;
邓发为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至1934年1月“二苏大”召开时,机构相继增加了最高法院、审计委员会、中央国民经济管理部、粮食部等,共计15个。
此外,中央临时政府还设立了总务厅,任命方维夏为厅长,1933年由赵宝成接任。
总务厅随后相继用木板隔成15个房间,作为各人民委员会的办公室,这样,在一座祠堂里便装下了整个国家的首脑机关。而且规定,国家领导级人员晚上办公只点3根灯芯,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只点2根灯芯,一般工作人员只点1根灯芯。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精干、最艰苦、最廉洁的中央政府。当年毛泽东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办公室是小了点,其实我们的中央政府,恐怕也是世界上最精干的。记得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吧,室雅不在大,办公室有张办公桌就行。我们的办公室,主要应该在田间地头,在军队战场,在实际工作中,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办公室。在我们苏维埃政府里,只有人民公仆,只有革命的实际工作者,容不得半点官僚主义。”
“马背上共和国”
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将临时中央政府的“临时”二字去掉。这年4月21日,中央苏区南大门筠门岭即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守, 11月10日国民党又占领瑞金,从此,苏维埃共和国失去了固定地盘,开始了长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为“马背上共和国”。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决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9月6日,中共中央又决定,将1935年底成立的以博古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至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央政府,胜利完成了历时5年又8个月的历史使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雏形”。毛泽东当年站在瑞金放眼全国,曾作出这样的论断:“各根据地的模型推广到全国,那时全国就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毛泽东等一代开国元勋,把瑞金这面苏维埃旗帜,当作是夺取全国胜利的象征和起点,高举着这面旗帜,向延安进军,向西柏坡进军,经过18年艰苦卓绝的团结奋斗,终于把这面旗帜插上了北京天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