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建徽与党和国家领导人

2011-12-06凌辉

湘潮 2011年10期
关键词:胡耀邦新华社邓小平

凌辉

曾建徽,1928年生,湖南平江人,清华大学毕业。历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副组长,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美议会交流小组主席,中韩议会友好小组主席。

曾建徽在青年时代受革命熏陶,1945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和1946年后在北平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并于1948年参加地下党。1949年春北平解放后,他被调入新华广播电台英语广播部(新华社对外新闻部前身)工作,从此走上了党的新闻工作岗位和对外宣传岗位,一连工作了50个春秋。

毛泽东、周恩来耳提面授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曾建徽在新闻界已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担任新华社对外记者组组长,是少数几位能进入中南海采访的新华社外事记者之一,使他有机会直接接触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从中受到极大教诲。

1959年,有一天,曾建徽在中南海勤政殿采访毛泽东接见外宾,正好迎面遇到毛泽东。当时外宾尚未到,毛泽东同他亲切握手,问他是哪个单位的,他答是新华社记者。毛泽东笑着说:“你们新华社要注意,报道不要搞浮夸,要实事求是。”

周恩来的外事活动很多,曾建徽与之接触的机会也较多。周恩来对工作极端负责,一丝不苟,待人谦和,使曾建徽深受教益。周恩来对一般干部很谅解,对部长们则要求很严。曾建徽在采访周恩来主持的国务院例会时,经常见到他就一些问题或数字询问在座的有关部长,他们有时答得比较含糊或不准确,周恩来就当场纠正,并且批评有关部长胸中无数,这样要误大事。

周恩来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后才能休息,他日理万机,但对新华社的重要新闻和评论都要亲自审阅。有时由于时差关系,有的国外分社稿子发到总社编好后送总理办公室已是下半夜,周恩来都在处理完重要国务后即审阅新华社送去的稿件,给退回后才休息。“文化大革命”后期,曾建徽参加新华社总编室发稿工作,每次值夜班都要等待总理值班室来电话说总理已经休息了,他们才下班,因为周恩来在晚间有时会就新华社某项报道作出指示的。

陪同邓小平出访日本

曾建徽先后担任新华社记者、副社长。在这期间,他曾随同邓小平先后出访日本和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撰写大量极具影响的通讯。

1978年10月22日至10月29日,曾建徽率强大的报道组随同邓小平访日,全程采访,昼夜奋战,圆满地报道了这次10亿中国人民和1亿日本人民“历史性拥抱”的大事。他亲自撰写了《历史性的访问——随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日本散记》,《人民日报》发表后,在国内外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通讯以独特的视野,从不同角度介绍了邓小平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评论家们认为,不但生动记载了邓小平访问日本所取得的外交上的巨大成功,同时深入地剖析了从周恩来到邓小平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日友好所作的贡献,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1978年11月,曾建徽随同邓小平访问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短短10天,74岁高龄的邓小平,飞往3个国家的首都,行程1万多公里,曾建徽夜以继日地工作,采写了《难忘的东南亚之行》,发表在同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上。

负责撰写《中南海纪事》专栏开篇稿件

曾建徽长期在新华社对外部工作。1981年任新华社副社长,主管国内新闻对外报道、国际新闻报道和总编室的日常工作,同时仍主持和参加重大政治外事活动的采访报道工作。1986年至1992年,曾建徽虽仍兼任新华社副社长,但实际上主要是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工作。

1981年新华社创办《瞭望》杂志,报中央经邓小平批准开办了一个“中南海纪事”专栏。

当时指定曾建徽和冯健负责写“中南海纪事”的开篇稿件。曾建徽等找中央办公厅的几位领导和中央领导同志的秘书分别进行采访,同中办许多熟知情况的同志们举行座谈,还经批准翻阅了中央一些会议的纪要和记录材料。根据搜集到的材料,曾建徽和冯健一口气写成3篇通讯,陆续刊登在《瞭望》“中南海纪事”专栏,并同时被《人民日报》转载。这3篇通讯是:《中南海的春天》、《时刻想着八亿农民》和《经济工作的战略转折》。

《中南海的春天》,以大量事实介绍了作为党中央第一线领导工作机构的中央书记处成立后的工作情况。

《时刻想着八亿农民》,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如何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农村问题的情况。

《经济工作的战略转折》,主要介绍了陈云的经济思想和他在纠正经济工作中“左”的思想,使经济工作出现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这3篇通讯发表后,有的西方通讯社评论说,通讯使人看到“为神秘面纱所遮盖的中国最高决策的一端,引起人们的注目”。

随胡耀邦访问粤湘鄂和西北高原、内蒙古等地采访

胡耀邦任党的总书记期间,经常到各地视察、调研。曾建徽曾经多次随行采访。

1983年2月6日,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曾建徽随同胡耀邦总书记开始了为期19天、旅程1.2万里的粤湘鄂之行。

1983年7月16日晚上,工作了一整天的曾建徽随胡耀邦又踏上旅途,开始为期20天,行程近万里的西北高原之行。

1984年12月,曾建徽再次随胡耀邦访问鄂赣山区。1985年4月,随胡耀邦访问云南。9月,随胡耀邦访问新疆。1986年1月,曾建徽又随胡耀邦访问浙江、广东。2月,陪胡耀邦视察西沙群岛看望守备部队的指战员。

这期间,曾建徽在做好新华社所担负的领导工作的同时,笔耕不辍,废寝忘食,写出了许多很有影响的文稿。其中随行采访胡耀邦总书记的通讯有《南行一万二千里》、《西北高原行》、《内蒙古边境纪行》、《总书记来到共青城》、《鄂赣山区纪行》、《早春时节访云南》、《天山南北行》、《新年要有新面貌》、《西沙群岛之行》等9篇,文风朴实、清新、笔力遒劲,客观地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细节和瞬间,从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胡耀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思想作风和人格魅力。

曾建徽对胡耀邦很多重要改革思想的忠实记录和很有价值的分析,将永载史册。

同西方反华舆论作斗争

1989年平息政治风波后,面对当时滚滚而来的反华浪潮,曾建徽认真落实邓小平的指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外宣传,组织对美国等西方传媒的反击,特别是以大量的事实充分揭露暴乱真相。

北京政治风波后中央下决心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于1990年3月决定恢复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由朱穆之担任组长,曾建徽任副组长。1993年,中央将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改称为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个参谋和助手,负责统一管理全国对外宣传工作。在人权、西藏等问题上的斗争,对外宣传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打开了一些局面,在重新树立和维护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在宣传工作史上也是精彩篇章,打了一个漂亮仗。8000多名记者云集香港,其中有6000多名外国记者。中央特别重视这次宣传报道,派出600多名记者。曾建徽是这次宣传报道的总指挥,负责筹划主持整个对内对外宣传和报道工作。

曾建徽深有感触地说,跟英国打交道,情况复杂。比如香港回归仪式现场电视直播是用我方拍的镜头,还是用他们拍的镜头?当时还是港英管理着,他们想垄断。经过艰苦谈判,最后达成协议,我方电视台一台机器,港英一台机器,同时往外传播信号,由用户选择。由于中央电视台报道信息量大,全面及时,被外国电视台大量采用,广泛转播。可以说是压倒了西方的宣传。这期间,曾建徽还组织国务院新闻办制作了大量宣传品,介绍中国的情况,香港的历史、香港问题的由来,同港英及彭定康的斗争,以及一国两制与香港未来的前景等等,全部以事实说话,内容短小精练,制作精美,很受欢迎。

1994年,海外出版了一本对周恩来造谣中伤的书《叫父亲太沉重》,作者艾蓓,闹得沸沸扬扬。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和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政府怎么可能坐视不理,中央要求新闻办辟谣。

在曾建徽主持下,新闻办写了《揭开艾蓓身世的真相》长文,经中央审定,通过新华社在海外发表,用铁的事实戳穿了艾蓓的弥天大谎,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1994年,海外还出版了一本对毛泽东造谣污蔑的书《毛主席私人医生回忆录》(中、英文两种版本),作者是当过毛泽东保健医生的李志绥。

新闻办通过中央文献研究室,找到几位曾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如秘书林克、保健医生徐涛、护士长吴旭君等,由他们根据亲身经历,批驳李志绥的谎言。这几位同志写的文章集成《历史的真实》一书,在香港出版,向国外发行。海外读者反映:“这才是真正的毛泽东”、“李志绥太可耻了”。这让李志绥的谣言失去了市场。

精心运筹当好新闻发言人

曾建徽从九届人大一次会议至五次会议担任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每次新闻发布会前,他总是精心运筹,作好充分准备,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着。他特别熟悉新闻宣传,尤其是对外宣传和人大工作,受到国内外广泛好评。

1998年3月17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天的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胡锦涛主持。曾建徽是大会执行主席之一。会议经过投票表决,决定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自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至第五次会议,每次会议闭幕后,曾建徽作为大会新闻发言人,都主持中外记者招待会,邀请朱镕 基总理同中外记者见面,并且回答记者的提问。

新闻发布会上,曾建徽在回答外国记者一连串的尖锐复杂的问题时,思维敏捷,经验丰富,沉着应对。例如,2002年3月4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的记者招待会上,美联社记者问:朱镕基总理将于明年3月本届任期届满,明年此时,他是否还要作政府工作报告?如果李鹏也从政治局常委退下来,那么,从十六大到明年全国人大换届,期间有四五个月时间,人大领导层如何平稳过渡?

这连串问题暗藏“陷阱”,但是曾建徽没有回避“陷阱”。他回答说,总理任期是到2003年3月份。下任总理产生以前,国务院还是现任总理负责。因此,下一次大会,政府工作报告还是由朱镕基总理来作。回答有关李鹏的部分,曾建徽说:“你讲的都是猜想的情况……”

曾建徽抓住中外记者关心的焦点,精辟地发布消息,回答问题。

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曾建徽指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变更不能出现可能导致“台独”等分裂祖国的后果,不能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曾建徽说,希望台湾当局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祖国统一设置种种障碍。对一切分裂祖国,搞“台独”的图谋,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反腐败问题很为国人关注。曾建徽在2000年3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已基本建成反腐败法律体系,今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压题图片为:2007年2月9日,中国老新闻工作者新春联谊会在中国记协新闻发布厅举行。图为曾建徽在联谊会现场)

猜你喜欢

胡耀邦新华社邓小平
秘书眼中的胡耀邦:主张“走冷门”不“走热门”
《新华社烈士传》再版发行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
胡耀邦夜宿我家
胡耀邦问路回家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