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部分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11-12-06辛娟娟黄伟兰

体育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

辛娟娟 黄伟兰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州 510225;2.湛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湛江 524048)

全国部分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辛娟娟1黄伟兰2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州 510225;2.湛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湛江 524048)

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是体育的最初目标和基本功能, 人类不断发现与重视体育本身所具有的新的功能,并在课余体育训练中增加新的内容。对影响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相应对策和建议,为改善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提供理论指导,为高等农业院校领导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体育训练;农业院校; 课余

1 前言

高校体育训练是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又是我国高校体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我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历史使命,它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抓好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个体正常发展发育,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能提高他们对体育训练的适应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为发掘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在高校中更好地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又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与举措。基于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当中大部分是理工科的学生,他们花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和自习室中,很少有学生会积极自主的来进行课余体育训练,因此对全国部分农业院校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因素的调查活动是有必要的,可以用来正确的指导我们要怎样进行体育改革,并很好的与国家推行的大众体育训练的普及相适应。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及影响因素研究甚少。由于各个高等农业院校的社会环境和经济背景各有不同,并随着人们对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关注和研究的深入,对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项目开展的研究必将成为以后研究的热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作为调查对象,随机抽样调查600人,每所学校150人,发放问卷600份

2.2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学生体育训练获奖记录、问卷调查法,随机在这四所农业院校抽取被调查的对象。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8份,有效问卷508份,有效率84.67%,其中男生369人,女生139人.在发放之前告知被调查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够认真的照实填写,以期探索某些实质性的规律,并从中找出现存的某些问题,为学校、体育教育部门提供体育改革做为参考依据。

2.3 统计分析

对调查的相关数据通过 Excel进行统计学处理。

2.4 访谈法

通过对体育方面专家、体育教师、体育领导和学生进行访谈并做好记录,获得大量的相关资料、信息及合理化建议。

3 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训练情况

本调查发现,被调查508人当中,有472人几乎不进行课余体育训练,几乎不运动的比例高达92.91%。

3.2 学生课余时间几乎不进行体育训练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在造成生课余时间学生几乎不进行体育训练的调查中, 学生宁愿在宿舍闲呆着也不愿出来锻炼,探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

3.2.1 学生的生源素质,高等农业院校招收的学生体育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课余体育训练项目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体育素质的整体提高,另外生源缺乏,各校抢招成风,农业院校显然竞争不过其他高等院校。近几年来这些高校为了学校的荣誉和功名,多把现役运动员挂为本校学生。这种短期的效果,既影响了他们在全国的正常比赛,又影响了学校在学籍管理上的正常秩序,不利于整个学校教学、训练的发展,对由中学升上来的体育尖子的训练热情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基于这种情况高等农业院校可以根据招收学生生源的不同,因人制宜,充分的挖掘他们在各自的优势体育训练项目上的潜力得到。建立和强化一条龙训练体制(以大学为龙头,小学打基础,中学成材,大学出尖子为训练目标的训练体制),是当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这是解决生源紧缺的根本所在。同时完善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大学生运动会的管理,严格运动员参赛资格的认定和审查,确保运动员公平竞争。应多开展一些体育比赛,逐步提高运动员参赛经验和竞技能力。

3.2.2 场地的安排方面,农业院校是工科类院校,规模不大,资金投入相对少,场地设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没能使科研与运动训练相结合,还缺乏医务监督和相应的营养指导,无法为运动训练服务。由于院校比较分散,高校所在地只有几所,未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赛制度。另外受经费和场地的限制,部分省市每年只举行一次,造成运动员严重缺乏参加大赛的经验,从而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根据发展需求可适当拓展校外场地训练和组织参加高校竞技比赛,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增强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加强场地器材投资、建设,开展多层次教学,缓解运动训练与学生锻炼的矛盾,为运动训练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3.2.3 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都是各个院系对课余体育训练的爱好者,平时课程繁重,课余时间少,因此训练时间难以保证,学校可以适当规划课余体育训练项目,强化课余运动队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体育训练的激励机制,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给予适当优待。

3.2.4 训练条件较差,教练的水平低。农业院校的教练员大多是本校的一线体育教师, 往往身兼多职,教学任务重,训练时间少,大多缺乏训练高水平运动员的经验,还要承担学校体育教学,精力分散,继而影响了训练效果,这导致课余体育训练的方式方法局限性较为突出。学校根据各种原因,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来提高教练员的整体素质。迅速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高理论修养相结合的教练员。各高校应对教练员进行业务进修、培训、考核,实行主教练负责制,群策群力,争取尽快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

3.2.5 受现在的认识水平所限,工科类农业院校对学校竞技体育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认识,对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国家竞技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估计不足。根据这些原因,学校领导一定要建立一个正确的体育文化认识,首先考虑的应是怎样提高学生的全面文化素质,不仅包括德育智育的发展,还包括个人意志品质的锻炼、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对全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追求。完善管理制度,把高水平队伍建设落到实处。采用激励和制约机制,充分调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使运动队具有较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课余体育训练不只是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关心的,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2.6 对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困难估计严重不足,没有估计到国际竞技体育职业化、商业化对竞技体育发展的巨大影响,对竞技体育训练的科学认识水平的提高也缺乏预见。探究其原因,一是今后学校竞技体育水平的奋斗目标应当定位在:通过课余训练培养一大批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有较好的体育训练潜力的学生运动员,他们中的优秀者参加职业俱乐部的训练,或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集训,使其运动技能达到国家水平乃至全世界水平。

3.2.7 科研、医疗、营养条件不足。科研与运动训练未能相结合,缺乏医务监督和相应的营养指导,无法为运动训练服务。运动训练在心理、营养、生物力学、恢复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后勤保障,从而影响运动队的训练效果。合理支配经费,充分利用高校独特的人才、科研优势,加强医疗、营养保障。高校的优势在于教师知识层次高,有很多相关学科做体育科研的后盾。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训练体系,使运动训练接受心理学、营养学、运动医学方面的指导,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

3.2.8 学籍管理不够灵活。高水平运动员进入高校,4年必须修满所有的课程,才能顺利毕业。较重的学习负担,使他们在思想上放松了训练,最终导致运动成绩的急剧下降。学年制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年限,绝大多数运动员刚出成绩或未出成绩就毕业离校,造成极大的浪费。试办高校学籍管理应尝试对运动员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加强运动员考前和赛后的学习辅导、假期补课,从根本上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

4 结论和应用建议

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高校训练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高校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高等农业院校也不例外。从学生生源素质、业余训练开展情况、业余运动训练项目、运动员的选拔、教练员学历和数量、训练场地、业余运动队管理、运动竞赛开展等方面着手,从中找出相关有利于课余体育训练的方针对策,使农业院校的课余体育训练也能够蓬勃发展。

4.1 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生源一部分来自农村,这些学生多能吃苦耐劳,有毅力,具有很强的服从意识,能在竞技比赛中发挥其优势,但是他们在体育素养上存在偏差,这就迫切需要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去重视和加强,另外一部分来自城市,这些学生充满着无限热情,对什么事都有着饱满的情趣,他们大多数为 90后学生,自小家庭条件较优越,家长对培养孩子业余爱好上很积极,培养层次较高,这让他们在一些比较现代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健美操、街舞、跆拳道等项目上的独特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基于这两方面,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生源采取不同的课余体育训练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多添加一些新型的、富有兴趣的运动项目及配套设施、以使更多的学生从事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充分挖掘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巨大潜力。

4.2 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数服务或从事于“三农”,根据这一特有的特色,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可增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例如毽球、健身球、呼啦圈等体育运动项目,丰富他们的课余体育文化生活,以增加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从而使他们对体育运动拥有较高的兴趣,为高等农业院校学生进入社会能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鉴于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影响因素较多,在组织管理上尚不够成熟,本课题拟通过对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找出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科学发展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提供理论指导,并为高等农业院校的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总之,课余体育训练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而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不仅是高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运动训练的特点,认真分析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异同点,合理运用两者之间的互补,并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加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高等农业院校运动队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合理。

1 刘超,姜同仁.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的研究与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73-76

2王元水.对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模式探讨[J].嘉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6):111-113

3 黄世席,宋韦韦.美国业余体育运动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6

4 孙国庆.高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新探[J].山东体育科技,2004(4):78-79

5 石晓亮,陈晓光.对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的思考.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3):54-55

6 杨铁黎,陈钧.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验及改革对策[J].体育学刊,2002(4):104:107

The Spare Part Agricultural Colleges Sports Training Factors Research

XIN JuanJuan ,etal.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health promotion is initial aim and basic functions of sports, the human to find and take the sports itself has a new function, and in after-school sports training to add new content. This paper aims at the influence, on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training factors are multidisciplinary, much angle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iming at the practical problems raised in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training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training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ke science provide the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sports training, agricultural colleges; after school

辛娟娟(1981 - ),女,江西九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课余体育训练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体育训练改革发展趋势探究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
强本固基,建设高质量的农业院校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