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网络技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以汽车文化课教学为例
2011-12-02胡常海
胡常海
马鞍山市职教中心 安徽马鞍山 243021
巧用网络技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以汽车文化课教学为例
胡常海
马鞍山市职教中心 安徽马鞍山 243021
汽车文化这门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许多教师对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感到非常困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方式传统、缺乏激励意识和手段,导致本学科自身具有的“磁性”被抹杀。激发、培养和塑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汽车文化课堂教学质量的良策。
汽车文化;非智力因素;教学方式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一般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能否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智力因素仅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非智力因素是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1]。
汽车文化这门课程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为依据,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汽车文化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笔者在本校的学科教研活动中,在与外校相熟的同行的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对汽车的发展和汽车运动等知识感兴趣,而对汽车的构造原理等知识不感兴趣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教师对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感到非常困惑。有的教师放任不管,结果学生对汽车文化课感到索然无味。笔者对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认识到:教学方式传统、缺乏激励意识和手段,导致本学科自身具有的“磁性”被抹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是主要原因[2]。
当今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也是信息化社会。网络休息技术与传统的读、写、算的学习方式已经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新式的教学平台,网络信息技术也从技术上升为文化[3]。巧用网络技术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汽车文化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1 巧用网络技术培养和塑造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原则
1.1 渗透性原则
不能为培养和塑造学生的非智力目标而单独进行情感交流设计,关键在于在网络技术学习环境中为学习者营造一种非智力因素交流的氛围,渗透人文关怀。这种非智力因素的情感交流要科学准确、潜移默化渗透到学习环境中去,善于发现和挖掘非智力因素,善于寻找契合点,适时恰当地渗透情感交流,做到科学性与情感性的有机统一。
1.2 认知性教学交互与非智力因素中情感性社会交互相结合的原则
在巧用网络技术进行汽车文化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知识上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一种非智力因素情感上的交流。应将认知性教学交互与情感性社会交互有机地融合起来,积极地鼓励各种形式的人际交流,让学习者能够得到同伴或他人的鼓励与批评,能够得到一种学习团体的温暖,从而使学习者立体地、多维度地感受到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其他人之间的帮助、指导、鼓励、联系、情谊等氛围,形成一定的归属感。
2 巧用网络技术培养和塑造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2.1 巧用网络技术激发学习动机,转变学习方式
动机是组织和调节个体行动的心理动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4]。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重教轻学,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机械照搬。汽车文化课的实践性、创造性特点很强,学生被动学习,就很难获得成功体验,潜在的学习动机很快就会消失。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的今天,网络技术独具魅力。教师要加强动机激励,帮助学生克服被动学习的心理倾向。
1)巧用网络技术重视方法指导,调动学习的主动学习内动力。没有动力系统,学习系统就无法维持[5]。教师要能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重视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大,学习者将把这个世界范围的网络用作全面的参考物指南(词典、百科全书、数字博物馆)、电子顾问、传播工具(电子邮件、有共同兴趣的人的闲谈会)以及获得资源的工具(地址和网址联结)。互联网为青少年养成探索兴趣、了解周围精彩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6]。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的一大促进。对于汽车文化课教学,巧用网络技术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和自学实践指导尤其重要。
【案例1】在“汽车技术百年发展史”的学习中,笔者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运用谷歌、百度、搜狗、必应等搜索引擎,通过网络查找关于“汽车技术百年发展史”的大量资料和图片信息,然后进行加工,整理出汽车技术发展的6座里程碑:①梅赛德斯开创了汽车时代→②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次大批量生产汽车→③雪铁龙创造前轮驱动汽车→④甲壳虫汽车的神话→⑤难以超越的迷你汽车→⑥风靡全球的多用途厢式车。通过教师巧用网络技术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调动起来,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而形成的一种主动学习能力,会给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将受益终生。
对学生进行指导,方法和内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教师要有指导意识,能见缝插针,见机行事。
2)巧用网络技术重视情绪诱导,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要学生改变长期以来养成的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刚开始时的难度会很大。像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本来就很差,学习主动性不强,会出现对于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也完不成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体验失败而降低学习动机。这时就要巧用网络技术重视对学生的情绪诱导,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心态的形成和塑造。
【案例2】在“汽车车标文化与发展”的学习中,学生对“汽车和车标”之间的联系和内涵往往分辨不清,甚至张冠李戴。笔者巧用多媒体软件Authorware制作一个简单的汽车车标与文化的“选择判断游戏”:只要答对了,电脑会自动显示“太棒了”“你真行”等喝彩声;如果答错了,电脑会自动显示“请再来”“继续努力”等鼓励声。
笔者首先运用网络技术把对应的车标文化内涵选项投影到大屏幕上。
A.欧宝汽车的标志为“闪电”图案,喻示汽车如风驰电掣,也炫耀它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就。
B.鹰在美国被喻为神鸟,鹰也是美国人对著名战斗机驾驶员的俚称。所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取鹰作为吉普部的名称,表示该部具有雄鹰的优秀品质,能迎风斗险,勇攀技术高峰。
C.土星(Saturn)是通用汽车公司最年轻的品牌,其标志为土星轨迹线,给人一种高科技、新观念、超时空的感觉,寓意土星汽车技术先进,设计超前且最具时代魅力。
D.抽象化了的蝴蝶领结,象征雪佛莱轿车的大方、气派和风度。
E.凯迪拉克商标是凯迪拉克家族在古代的宗教战争中使用的“冠”和“盾”型的纹章图案。“冠”上的七颗珍珠表示凯迪拉克家族具有皇家贵族血统,即凯迪拉克家族是贵族;“盾”象征着凯迪拉克军队是一支金戈铁马、英勇善战、攻无不克、无坚不摧的英武之师。
F.“Ford”犹如在温馨的大自然中,一只活泼可爱、充满活力、美观大方的小白兔正在向前飞奔,象征福特汽车奔驰在世界各地,令人爱不释手。
G.奥兹莫比尔的标志中的箭形图案代表公司积极向上和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
H.林肯的商标是在一个矩形中含有一颗闪闪放光的星辰,表示林肯总统是美国联邦统一和废除奴隶制的启明星,也喻示福特·林肯牌轿车光辉灿烂。
然后笔者利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一个简单的“选择判断游戏”(其车标与文化内涵对应正确的是:①→F;②→H;③→A;④→C;⑤→G;⑥→D;⑦→B;⑧→E),当学生学习和理解福特车标与文化内涵①,选择按键A时,电脑会自动显示“请再来”“继续努力”等鼓励声;当学生学习和理解凯迪拉克车标与文化内涵⑧,选择按键E时,电脑会自动显示“太棒了”“你真行”等喝彩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位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课堂的学习气氛达到热烈和高潮。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心理主宰系统产生影响的第一要素是当时的内心情绪与状态。积极的学习心态可以促使学生勇于面对学习中的挑战,充满乐观与自信,生发出主动进取的精神,进而克服学习的消极因素[2]。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巧用网络技术,通过榜样影响,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案例3】在讲述“世界汽车名人”时,笔者及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把学生带入汽车名人成长发展的历史情景之中:汽车业的鼻祖特利布·戴姆勒“潜心研究,诞生第一”→令人敬畏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一家之下,众家之上”→贡献最大的总裁和董事长阿尔费雷德·斯隆“分散经营,协调控制”→汽车推销大王戴维·普拉斯托“跳槽分离巧运筹,管理三鞭扭乾坤”→富·赫尔舍“35年的汽车设计生涯”,等等。他们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下一代的幸福,奉献自己。在强烈的情境教学氛围中,学生为之动容,产生内心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汽车名人示范榜样的魅力,同时激发和培养了自己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的学生甚至制作出自己的幻灯片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在讲述“世界汽车名厂”福特汽车公司时,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发展的PowerPoint幻灯片:“福特汽车公司19年艰苦创业”→“战争使福特公司重新改组”→“福特二世与李·艾科卡”→“新面孔带着老公司跨入新世纪”。真可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2 巧用网络技术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和塑造非智力因素发展
生活需要改变,快乐需要创造,进步需要创新。创新,并不是形而上的高瞻远瞩,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创新的存在空间。心理学家托兰斯的创造力调查表明,高创造性学生的行为特征中,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独立性、自给自足都摆在第一位。可见,学生进行创造学习,能培养独立自主性,克服依附性和依赖性[1]。因此,教学中巧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重要途径。
1)发挥主体作用,创设创新氛围。汽车文化是极富创造性的课程。教师要充分巧用网络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探索、发现、创造,成为创造性学习的主人。
【案例4】在“汽车名人与人格发展”的学习中,笔者运用WPS进行教学,以办“汽车名人电子小报”为切入点:汽车名人电子小报的主题由学生自己确定,排版技巧由学生自己操作,所需素材要求学生自己收集。学生可以从Internet上搜索,也可以从图书馆去选择,还可以先做好构思,再从各种媒体中寻找。刚开始时,学生有些犯难,笔者就给他们讲创新学习的意义,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当有一个学生的屏幕上出现汽车名人电子小报的标题——“汽车业先驱者卡尔·本茨的锲而不舍:珍惜时间、抓住机遇”时,笔者立即给予鼓励。逐渐,“一代汽车大师费迪南德·波尔舍的励精图治:做自尊自信的人”“东方骄子丰田喜一郎的以身作则:锲而不舍、从头做起”“通用公司创建人威廉·杜兰特的刻苦钻研:微笑面对一切困难”等健康积极的主题从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跃然而出。这些主题不正是进行人生观教育、促进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闪光点吗?笔者抓住机会进行导航。“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了所有的时间”“爱微笑,也就是爱自己……微笑是强者对人生最真实的诠释”等健康的内容出现在学生的汽车名人电子小报中。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在愉快的心境中、在积极上进的氛围里自主学习,创新探索,心智得到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拓展创新时空,促进创新实践。在当今社会,只有善于思考创新、善于修正错误的人,才会创造出美丽的人生;只有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才会铸就明天的辉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离开学习实践活动,就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塑造。因此,在汽车文化的教学活动中,巧用网络技术把时空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实践。第一,合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教师不要充当知识灌输者,而应当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创新实践。第二,课堂教学要符合汽车文化这门课程开放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不要把学习内容限制过死。第三,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还应该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社会为汽车文化这门课程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汽车文化的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一些实践活动课,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将课本知识与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设计课外实践活动课,不但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素养。
【案例5】笔者在讲述“汽车公司与品牌故事”,介绍我国著名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公司时,设计“我与奇瑞一同成长”的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分组,自己去参观芜湖市和奇瑞汽车公司,同时让他们自己去收集一些与芜湖奇瑞汽车及公司有关的资料。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网页“我与奇瑞一同成长”,挂在校园网上,通过QQ、MSN、蓝色语音视频等聊天软件进行交流和沟通。并进一步设计网页问题:“芜湖奇瑞汽车公司对芜湖市和中国现今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我们现今该如何进一步开发芜湖市的旅游资源?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创新我国的汽车自主民族品牌?”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热情高涨,他们制作网页,分小组讨论,并写出许多合理和改进方案,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挥,提出许多奇思妙想,甚至绘画出精美的设计图,为未来的芜湖的旅游发展和我国汽车发展规划提出很多可行性方案。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宽阔了胸怀,健全了人格。
3)鼓励奇思妙想,保护创新热情。创新是大脑的思维魔法,它带给人们五彩斑斓的想象和富有创意的思维。而创新能力是人们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等。教师对于一些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给予充分肯定,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和塑造学生的创新热情。
【案例6】在“汽车百年发展史”的学习中,在阐述汽车如何从远古时代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来时,内容比较庞杂和难以分清线索。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如果运用多媒体Flash技术制作出“汽车发展演化史”的动画课件进行教学,那样对这段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将会一目了然,事半功倍。当时,国内的汽车文化这门课程根本就没有现成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谈不上制作Flash动画课件。但是,笔者没有因此而给他泼冷水,相反,他对新事物的敏感性让人打心眼里佩服。于是,笔者对他的创新思想表示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说实在的,当时笔者并没有想到他在这上面真正会有什么结果,并没有给他实质性的指导,只是极其浅表地把流程图设计方案告诉他。结果,他刻苦钻研,反复尝试,广泛求助,最终成功地亲自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寻找动力”→“蒸汽时代”→“引擎进化”→“汽车诞生”→“汽车时代”等汽车发展演化5个过程的动画课件,浅显易懂,妙趣横生,得到全班学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直到如今,笔者在进行这段知识的传授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把这位学生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学生欣赏和学习,并鼓励学生继续创新和创造。
3 巧用网络技术培养和塑造学生非智力因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目标明确
巧用网络技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与汽车文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首先要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为整体目标的实现服务。特别是要考虑到巧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总之,网络技术的运用应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2 重点突出
巧用网络技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与汽车文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整合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问题,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特别是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方面,应紧扣学习主题和研究课题,围绕重点内容和重点问题进行,这样才能提高网络技术在教学中培养和塑造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功效。
3.3 调动学生
巧用网络技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有利于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真正的培养和塑造。
3.4 教师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由于使用网络技术手段而被削弱,更不能被取代。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这些网络技术和手段,还要能够控制技术和手段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新技术下或新的学习条件和情境中进行学习。从教学理论角度看,学生、教材、教具、教师等诸多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以,在教学中巧用网络技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
总之,激发创新学习动机,培养创新学习兴趣,营造创新学习氛围,扩展创新实践时空,鼓励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既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对策,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良策。
[1]陈国宏.谈数学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DB/OL].http://www.5ewy.com/XXLR1.ASP?ID=13731
[2]张伟.略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0(1):37-39
[3]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J].教育研究,1997(5):22-23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0
[5]孟兆怀.非智力因素与创新人才培养[DB/OL].http://www.pep.com.cn/200406/ca506789.htm
[6]兰祖利,里斯.丰富教学模式: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书[M].华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6
Making Good Use of Network Technology to Train and Shape Students’ Nonintellectual Factor: By Teaching of Auto Culture for Example
Hu Changhai
Auto Culture is a subject which aim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historical miss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However, many teachers feel confused about how to teach this subject properly.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re too conservative and that they lack the consciousness and means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It causes that the magnetism of this subject has been ignored. Training and shaping the students’ nonintellectual factor is a sound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uto Culture.
auto culture; nonintellectual factor; teaching method
G434
B
1671-489X(2011)12-0133-04
Author’saddressMaanshan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Maanshan, Anhui, China 243021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2.133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课题《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和方式研究》(课题批准号:BBB09006)研究成果之一。作者:胡常海,本科,中学高级教师,马鞍山市职教中心负责教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德育与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