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2011-12-01王娟
摘要:在言语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的使用存在着多种差异。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风尚习惯,社会规约,生活习性等都对男女的性别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产生了男女在言语行为上面的差异。对于这些言语行为上面的差异,国外的语言学家都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言语行为的某些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旨在在国外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汉语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age. Under a certain social and cultural circumstance, men and women have different verbal behaviors based on moral principle, social custom, living habits and so on. For this topic, researchers abroad hold the view that some features are general. This paper aims at making a discussion on gender differences in Chinese Verbal Behavior.
關键词:言语行为;性别差异;邀请
Key words: verbal behavior; gender differences; invitation
作者简介:王娟,1981年6月,宁波大红鹰学院讲师,复旦大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H0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140-02
一、引言
男性和女女性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早为人们所公认,然而,人们对男女在语言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的研究起步却很晚。从1664年起开始出现了有关性别语言的描述性质的报告(Jespersen,1922)。20世纪初,语言和性别问题才真正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是那个时候对性别语言的研究算不上系统,只是零碎地讨论或个人的观察和体会。首先是对女性语言的探讨。到70年代,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如Lakoff(1975),Labov(1972,1975),Trudgill(1974),Zimmerman和West(1975)等把性别语言的研究又推进了一步,他们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言语标记,说话人的性别应当同其年龄,地位,角色,身份这些内容同等对待。
语言和性别,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研究课题,是文化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多数研究都是关于英语性别差异方面的。但是对于汉语与性别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却很少。“我国对语言和性别的讨论主要在英语学界进行,其理论依据和描写原则主要来自英美社会语言学。”如王春燕所探讨的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肖建安的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对性别于体形成的影响以及权立宏对汉语中男女在称赞和称赞语回应使用上的差异分析等均从不同角度涉及英美语言学的语言和性别方面的研究。关于汉语中的性别因素,挖掘性别这个社会变量在汉语中的变异及其社会内涵和与用特征,对于语言学的全面研究和丰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探讨汉语在言语行为上面的性别差异。
二、言语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或者其他的表达手段,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言语不单指“言之所述”,而且指“言之所为”。其特点是说话人通过说一句话或若干句话来执行一个或若干个行为,如 感谢,道歉,祝贺等,这些行为的实现会给听话人带来某些后果。男女在言语行为上也存在着性别差异,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男女都有不同的表现。本文主要探讨男女性在使用恭维语和邀请语方面的差异。
2.1使用恭维语方面的性别差异
恭维语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社会文化载体,它会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取向或定势,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以及人际间的社会关系等方面。西方语言学家曾对英语中的恭维语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们认为,恭维这一言语行为因为性别关系而具有特定的规律性。同样在汉语中,言语行为因为性别的不同也有差异性。
2.1.1 人称代词选择的性别差异
在恭维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也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会经常使用人称化形式去称赞别人,趋向于使用第一和第二人称结构,而男性比女性更习惯使用第三人称或非人称结构。同样,在中文里面也有这样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称赞朋友刚买的新车,女人会说:“你们家的新车真漂亮”或者“我好喜欢这辆车哦”但是男人常常会说“这辆车还不错”或者“它比较符合我理想的风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听到女性说“你们家的……” “我们家的……”用来表示“你的”“我的”。而这样的词汇男性很少使用。研究也表明女性更爱说恭维话,以此来维护与交际对象之间的融洽,和睦的社会关系。男性更在乎言语交际中的独立性和权势性,在表达方面不太拘泥于形式,因此男性较少使用恭维语。
2.1.2 恭维语内容的性别差异
从恭维语的内容上来看,也存在着性别差异。一般而言,恭维语的内容涉及四个方面,外貌,能力(或者)表现,所有物和个性。相比外国人对他人的赞美来说,中国人由衷地赞美他人还不够普遍。自古以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就认为“郎才女貌”,因此在上述四个方面,女性的外貌(如服饰,身材,发型等)和个性受到更多的恭维。相反,男性的能力和所有物是人们所关注的,这是由男性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因此男性通常受到的恭维话主要是来自于对他们的能力和所有物方面的赞扬和肯定。
2.2 使用邀请语方面的性别差异
“邀请”这一言语行为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种交往方式,不同的邀请可以达到不同的邀请目的。对于邀请的方式,邀请的策略和对其反应的策略有着一定的性别差异。换句话来说,男女对实施邀请言语行为有着不同的特征,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一般认为邀请有两种方式,即“真实邀请”和“形式邀请”,其中“真实邀请”比较正式,一般来说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这种邀请一般是事先准备好的。而“形式邀请”一般比较含糊,没有确切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形式”上的邀请,更多的是表示人们的一种友好,是为了维持一种良好的关系。一般来说,女性更加注重言语形式的礼貌和文雅,更加注重言语的情感功能,女性发出的邀请大多属于“形式邀请”通常是想表达良好的意愿,不一定会实现这一邀请。比如女性常常会说“有时间我们聚一下”“有空来我家吃饭”等之类的“形式邀请”。对方可能是认识很久的朋友,亲属,也可能是刚认识的人。所谓的“有时间”和“有空”并没有指具体的时间,有的时候是再无下文。这只是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如果有人当真的话,可能迟迟都等不到这种“聚会”和“吃饭”。相对而言,男性比女性发出的邀请少,但是更为具体。往往是针对关系比较密切的人。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男性和女性在言语行为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与接受不同的培养模式,所承担的不同的社会角色,希望树立的不同的社会形象等社会心理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换一句话来说,是社会造就了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然而这些言语行为的差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和女性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平等的权利,因此这些差异会逐渐变小,但是要达到完全中性化是不太可能的。
参考文献:
[1]Tannen,DGender and Conversation Interaction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Wardhaugh,R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M] Oxford:Blackwell,2000
[3]陈松岑社会与语言学导论北京,北大出版社,1985
[4]权立宏,汉语中男女在称赞语和称赞语回应使用上的性别差异分析北京:现代外语,2004
[5]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孙汝建性别与语言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