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期假说,“卓越的代价”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2011-12-01高儒倩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1期
关键词:语音教学第二语言差异

摘要:本文试图以关键期假说及史迪芬平克“卓越的代价”观点为基础,揭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受学生个人具体情况,如年龄,发音器官,听力器官,及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影响,学生汉语语音学习中差异存在的必然性,并指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不应过分要求学生习得地道口音,而要通过不断学习减小中介音与目的语语音的差异。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卓越的代价;第二语言;语音教学;差异

作者简介:高儒倩(1989-),女,贵州贵阳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学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097-01

一、關键期假说与卓越的代价

(一)关键期假说

年龄与语言学习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界所关注的,关键期假说(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正是指人的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语言习得能够自然、毫不费力地发生。但随着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功能将逐渐侧化到大脑左侧,于是大脑便不再具有这种处理语言输入的能力。

关键假说的支持者Oyama1976年曾对60名移居美国的意大利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2岁之前到达美国的人讲起话来像美国人的口音,而在美国居住时间长短则不会对口音有较大影响。

(二)卓越的代价

加拿大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作为乔姆斯基语言先天论的支持者与发展者,他运用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来解释人的语言能力。平克在《语言本能----探索语言进行的奥秘》一书中曾提出一个观点,叫卓越的代价。他认为人天生具有的语言学习能力,而这个能力可以让人尽早享受语言的好处。人在学会母语之后,就不再需要继续维持这样一种消耗是很大的,已经可以不要的能力了,所以人在习得母语后,语言的学习能力,以及母语中没有用到的发音器官就会因母语发音肌肉运动习惯的形成,而使得某些发音肌肉的运动成为不自然,在听觉的认知上也缺乏对某些音的辨认能力。以至于有些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总带有口音,这也就是所谓的卓越的代价。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看这个问题:人们在习得各自的母语之后,其实都一定程度上受了伤,这种“受伤“并非指真正的残疾,指的是因为第一语言习得而导致得对第二语言习得的限制。“伤害”主要表现为:我们的发音器官变得只习惯于母语中的音,而发不出外语中与母语差异较大的音;听力器官也变得迟钝,有时甚至不能辨认出第二语言中有差异的音。

根据以上两个理论,我们对导致语音学习差异的几个因素进行讨论分析。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我们主要是以正常人的语音学习情况为研究对象,而先天发音器官与听觉器官残疾的情况则不在讨论的范围内。

二、与语音学习差异相关的几个因素

(一)年龄

根据关键期假说与“卓越的代价”,我们可以推想,一个不曾学过外语的人在过了关键期后,大脑的语言功能侧化,受第一语言影响很深,想要自然习得标准第二外语语音会越发困难。

(二)听

史提芬·平克认为,人的语言学习能力会随年龄的增加而退化,而听力也是如此。当一个小孩儿渐渐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后,他的听觉器官就会逐渐开始退化,变得只对母语中的音位灵敏,而对第二语言中有,母语中没有的音位迟钝。

卓越的代价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表现出来的却是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差异。从语音的方面看,有的人“受伤”程度小,发音比较地道,而大多数人总会带有口音,绝不会像第一语言那样,所有的学习者能够习得当地地道的口音。我们不管怎样都会为母语习得付出卓越的代价。

这些听力认知缺乏的例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很常见,笔者和外国人一对一口语训练时也曾遇到过。学生是一名英语为母语的成年美国人,汉语初级,总是把“出去(chū qù)”发成类似“曲去(qūqù)”的音,他很难分辨“出(chū)”和“去(qù)”的不同,而且两个字的声母发音都接近于英语中的“[tʃ]”。这正是由于母语的习得,导致他听觉认知上缺乏了对某些英语的语音系统中没有的音的辨认能力。

(三)说

一个人因为多年一直说母语,使他的发音器官逐渐趋向于只习惯发母语中的音,导致他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很难发出母语中没有的音。比如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好掌握齿间音[ɵ],学法语的时候,发不了小舌颤音。而外国人在学习中文时,也会有语音学习的难点,而不同母语的学生的学习难点又不同,增大了第二语言语音教学的难度。我们之前所举的“出去(chū qù)”发成“曲去(qūqù)”的例子,也与发音器官因为习得母语后付出的“代价”有关。

三、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语音学习是基础,非常重要,它贯穿了整个学习的过程。在了解一个人外语水平时,发音是最先让别人感受到的,即使是一个第二语言语法学得非常好,外语交际能力很强的学生,也未必能说出一口地道的外语,除此之外,语音的准确性也同样会对学生将来的听辨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虽然如此,但在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教学中,却不能在学生的口音上过分要求。那是因为关键期与卓越的代价所导致的差异,会使得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其语音系统必然以中介音的形式存在。即,始终与地道汉语语音存在偏差,却又不断向它靠拢,极少会产生中介音与目的语语音重合的情况。

四、结论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以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要在第二语言学习的某一阶段以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语音,而应在保证其口音可接受性的基础上,要允许差异存在,并通过不断学习改善语音,从而也保证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此外,以上讨论的年龄,母语,听力,发音器官等几个因素只是从理论假设出发,而实际情况往往都比理论要复杂很多,所以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发掘出更多产生差异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找到更好改善语音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史迪芬、平克(洪兰,译),语言本能,广州,汕头人学出版社,2004。

[2]奚家文,从乔姆斯基到语言心理研究的模块化之路,心理科学,2009,(1)。

[3]李琼,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外语的特点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语音教学第二语言差异
相似与差异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试论初中英语语音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现状及思考
语音筛查工作对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作用分析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