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哑哑的分析
2011-12-01非亚
非亚
1、哑哑的诗歌经常给我一种奇异的感觉,她的诗,至少和我周围很多人的诗不一样,作为一个生活于南宁的女诗人,在诗歌的气息上,她似乎更接近于湖南的一些诗人,这不奇怪,很多年前她就在长沙生活过,那里的天空,空气,内地省份某种黏稠的东西,使她的诗染上了一丝丝迷幻奇怪的气息。
2、我不记得认识哑哑具体的年月了,但第一次读到她的诗,大概应该2006年秋天,我们做广西诗歌“切片展”,作为自然来稿的一部分,她的诗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记得其中有一首,写自己专心过马路,眼角和太阳光角度保持一致,像个修女那样,不开机,不和男人唧唧歪歪,不看人流,不忧伤,那种女性的细腻,敏感,真实,一下子打动了我的心。
3、也就是2006年之后,我们开始和哑哑有了联系,然后开始慢慢地熟悉,在邕江的船上,在中山路老街,在新东西酒吧,在各种我们经常出现的场合,我们一起晃动在南国灿烂的夜空下,作为一个中学的地理老师,本该滔滔不绝的女诗人,在我们的面前总是很安静,聆听,微笑,话不太多,偶尔抽烟,和我们一起喝一种本地的啤酒,作为一种狂放的标准,我总是不自觉地喜欢抽烟喝酒的女人。
4、大概是这两年,我感觉哑哑的诗突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是作品的数量,还有质量,都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有一段时间,她和南宁的另一位女诗人铂斯一起,吸引了我很大的注意,她们的诗歌看上去写得又快又好,在诗歌生长的速度上,她们似乎比我们这些男性诗人来得更加茂盛,灵感犹如丛生的野草,茂密、摇摆、风姿绰约,也因为这样的吸引力,我甚至产生了为她俩举办一次诗歌讨论会的想法,在我看来,能写出好诗的女性,总会有她的秘密和独到之处,作为男性诗人的我,对她们写作的内在基因、构成,确实有强烈了解的愿望。
5、几个月前,因为《自行车》年刊专栏的需要,我约哑哑写一个创作谈,她写了,很短,也就是几百字这样,但在这些文字里,我还是读到了解读她诗歌的关键词,比如她承认:“我写得很狭隘,但全都是真的。”“我写只是因为我的情绪需要。”还有就是:“在表述中保持干净和真实。”“喜欢诗歌里跳跃的想象。”这些,都是哑哑诗歌的关键所在。在她的创作谈里,她还谈到了对自己的认识,比如:“我是个很难让自己舒坦地活在世上的人,我总是感到悲伤,艰难,别扭,我一直怀疑我对诗歌的态度。但现在我离不开它。”“现在我想写些别的,让悲伤尽量少些,关注更细微的、更隐秘的、更日常的,我想让它们平静下来,现在我即将三十岁了,我想这是三十岁给我带来的另一些东西。”和那些正儿八经、装神弄鬼的玩意相比,这些女性的独白,更值得让人信赖。
6、从外观上分析,哑哑的诗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她似乎是一个具有形式洁癖的女人,对铺张的形式具有天然的抵触和反抗,保持干净与真实,应该是她诗歌形式的要求,也因为这种窄小的诗歌形式,词语被她转变为最小的单位,单独地呈现出来,诗,因此得以呈现更敏感、更细腻、更隐秘的东西。在诗歌的感觉和内容上,哑哑似乎更喜欢营造或者说挖掘那些秘密的、不为人注意的东西,这些躲藏在诗人心灵角落的东西,那些平时我们不太关注的秘密空间,生灵,事物,奇异的感觉,被她以一种独特的角度呈现出来。
7、作为一个女性诗人,哑哑有自己的梦想,比如她:“……我挺想结婚的,还想有个小孩,想成为中国最牛的风水师,想周游世界……”关于结婚,不久前我唯一的见证就是哑哑找到了自己诗歌的另一半,一个和她自己气息相通的诗人;此外,这个女子在这个多事的夏天,利用假期,一个人去了四川贡嘎山附近的乡村支教,通过微博,将那里的风景、风俗、孩子、动物、植物,房屋、道具、石头、酒瓶、天空,以照片的形式呈现于我们面前,在那些神居住的地方,这个女子变得更加安静,享受着属于自己生命的时光,我预感和相信,那里,将会带给她诗歌更多的东西,包括境界、气息,勇敢和爱。
8、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哑哑回来后,在一个茶馆或者咖啡馆,和朋友一起,听她讲异乡的见闻、感受、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