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2011-11-29黄晨
黄晨
摘要: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感情丰富,情绪起伏,追求时尚,对新鲜事物敏感而好奇,因而一些节奏感强,旋律流畅,歌词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流行歌曲,颇受中学生的欢迎。因此,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积极探索如何將流行歌曲引入中学音乐教学实践。
关键词:流行歌曲 中学音教 教学实践
前言
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虽然对音乐课兴趣不大,但对通俗歌曲却如痴如狂,这种现象很普遍,作为音乐教师,显然是无法回避这一现实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视学生的兴趣,僵化、刻板的教学势必导致课堂的沉闷以及学生积极性的下降。《中国音乐教育》杂志曾做过一项调查:在问到学生是怎样学会唱歌时,37%的学生回答是跟老师学的,51%的学生回答是听录音机、看电视自己学的。由此可见,中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情是很高的。下面笔者对如何将流行歌曲引入中学音乐教学阐述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音乐教师要正确甄选流行音乐曲目
流行歌曲良莠不齐,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有责任将通俗音乐有选择地引入课堂。《思念》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友谊,把握男女同学交往尺度。有些歌曲能体现关爱人类和平,保护地球、维护环境等对学生有思想教育功能的内容,如:《红旗飘飘》、《中国人》、《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还世界一片绿色》等。有的歌曲能代表某一时代,某一流派,某一风格,某一歌手的特点,如叶培的《今夜无人入睡》等,都是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的鉴赏课素材。有些流行歌曲像摇滚等曲风的歌曲,音高和节奏都有相当大难度,但是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反复模仿和练习也能够在整体上把握音乐的感觉,如《双截棍》、《壁虎》等,都可以当作教学内容。总之,流行歌曲为学生们感知音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丰富了学生们的音乐审美体验。
二、加强音乐教师对流行歌曲的理解与掌握
通俗音乐通俗易懂,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日渐增加,像其它文化一样,大众音乐文化也逐渐走向“快餐化”。流行音乐题材多样,贴近现实生活,轻松明快的节奏和内心表白式的歌词使歌曲更易被学生接受,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音乐教师要顺势而为,不要一味的限制和阻止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爱。
另外,流行歌曲是音乐的一种,音乐教师不仅要了解音乐史,如: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黎锦辉”、新时期大陆第一位流行歌星“李谷一”、中国摇滚乐第一人“崔建”等。而且要知道音乐的种类,如布鲁斯、拉格泰姆、爵士乐、乡村音乐、音乐剧、重金属、庞克、艺术摇滚等等。
三、加强流行歌曲演唱技能的培养
中学音乐课堂引入流行歌曲目的不仅仅是娱乐学生,催发情感,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流行歌曲中的演唱技巧相对于艺术歌曲而言,更适合在基础阶段训练中学生的演唱能力。流行歌曲融入到中学生的生活之中,使他们能够朗朗上口,学习时,他们还能潜意识地模仿原唱。在技巧方面,老师的正确指导,使他们能够学到唱歌的基本技能,对其中包含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和声等基本元素进行掌握。
四、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
流行歌曲的娱乐性注重其感性愉悦,这就难以避免其低俗化。中学生对严肃音乐不感兴趣,追求浅显直接的音乐,追求时尚露骨的表达。受流行音乐歌星“一夜成名”、“投机取巧”等成功方式的影响,导致很多中学生追求时尚、追求享乐、浮躁、世界观畸形等现象的存在,没有社会责任感。因此音乐教师在引入流行音乐时要注意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和影响,不仅要加深学生对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曲的理解,还要增强对其它音乐文化的兴趣。教师要注重从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创作与演唱者的人文因素、音乐要素的运用等决定艺术价值的各种要素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而不能以简单的“好听”与“不好听”,“适合”与“不适合”这类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来说明歌曲的内涵。
结语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流行音乐既然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就不应该将它摈弃在外。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选择与鉴赏,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探索的问题。音乐教师应当担负起引导学生欣赏流行音乐的责任,让他们在流行歌曲中学到音乐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感受多元音乐文化的魅力,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辉:《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生活》,2007年第4期。
2.张浩:《当议流行音乐的教化功能及其异化》,《中国音乐学》,2007年第3期。
3.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