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改中的“美丽误区”
2011-11-29季学军
季学军
随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掌握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们的数学课堂正逐渐地“活”起来,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也正随之越来越远离我们,但在数学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美丽误区”,美在教师勇于与传统的教学弊端决裂,勇于创新课堂教学的策略,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引入哗众取宠
一节课是否成功,情境引入非常重要,恰当地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过分地追求情境引入的意境,则有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举。
如:有一位教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花了大量的时间介绍笛卡儿是哪个国家人,小时候是怎样刻苦学习的,以及如何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这样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已冲淡了本节课的主题。
数学课的引入多种多样,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灵活运用。
二、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已被人们摒弃,新的教学方法带来了课堂结构与形式改变,大部分教师已能领悟到新课堂改革的教学理念,同时采用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活动式、合作式等,但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这些方式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解决问题时,采用步步紧逼的提问方式,让学生走入老师事先设置好的框框,整个教学课堂表面上采用启发式提问,实际上,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被动作答,没有真正地思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有这样一位老师,首先让学生准备两张纸做的相似三角形,并画出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教师:观察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中线,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1:它将每个三角形分成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学生2:它将每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教师: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能等于哪些线段的比呢?
学生3:AB:A1B1=BC:B1C1= AC:A1C1
教师对学生未发现两条中线之比等于相似比很是着急,继续提问:这两条中线之比与三角形的相似比等不等?
学生4:(看到老师的表情很着急,揣摩了一下老师的心思,于是恍然大悟地回答)等。
学生在老师的步步紧逼下走进了老师事先设置好的“圈套”,显然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去动手量一量,通过实践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要目标明确、有梯度,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合作探究的形式主义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有些老师认为合作交流不外乎是分组讨论交流等形式,于是过分地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使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也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合作交流讨论,但这种以小组讨论形式掩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力,这样的合作交流只有探究的影子,没有实质内容,将探究活动当作形式,学生没有真正的进行探究活动。
如:一位老师在《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教学时,把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可以得到一个矩形,这对于一般的学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老师并没有引导学生把图形展开后观察有哪些量保持不变,哪些量变化了,而是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手工操作,有合作讨论,有交流展示,有评比竞赛,一节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忙得也是不亦乐乎,最后老师急匆匆地把一些重要的结论全部灌输给学生。但一堂课下来,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可能是什么也没有学会,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训练和提高。
数学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数学的实践操作缺少了比较分析,缺少了归纳思辨,缺少了反思提炼,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劳技课上动手操作的简单训练,停留在原始人的“刀耕火种”模式。因此课堂上的合作探究不能仅仅表现在形式上,而应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去合作、去发现、去归纳,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多媒体运用的本末倒置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给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它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规范的板书示范,教学过程全都是自动生成,起不到教学的示范作用,学生被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牵着鼻子走,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接受知识。
如:教师在讲分式计算时,在计算机上设计了几个分式计算的例题,而当计算机把例题全部都演示完毕后,大部分学生还很茫然,不知所云,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全部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全盘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决定是否采取多媒体教学,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教师在课堂中应不断地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观察分析,去猜想验证,发现和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人人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规律地发生过程,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忽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基础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活动过程并不意味着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讨论、思考、合作,就可以把老师当成一个旁观者,教师在课堂上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导演,对于整个课堂起着指挥调度的作用,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复杂的心理信息相互交流的过程,其中思维信息交流是主要活动形式,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把问题提出后,应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提示。如学生有困难时,可适当地略加暗示,或通过转换角度去降低问题的难度,学生这几分钟的寂静,才有可能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到兴奋状态,尽自己的所能去思考和探索,而教师在这几分钟里,可以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去观察,揣摩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并确定相应的对策,几分钟的寂静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它诱发了一种深思熟虑的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导出的一幕幕精彩片段。
时代在发展,课程要改革,观念要更新,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永远是门“艺术”,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整合各种方法的优点,使我们的课堂上能让所有的学生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得到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多一些成功,少一些遗憾,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