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数学课中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1-11-29鲁秀芹

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8期
关键词:式子字母规律

鲁秀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探索,与他人合作交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

一、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探索交流氛围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展示自主探究的结果。例如,当学生出错时,具有合作意识的老师不会简单地说:“错,请坐下。”她会亲切地说:“有其他想法吗?”“想想看,准备请谁来帮你?”在这样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肯定愿意积极思维,探讨交流。又如,在数学例题教学中,传统教学都是教师分析讲解,板书示范,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一遍遍强调,但效果并不明显。我在教学时先请大家尝试练习,然后叫各组选出“医生”进行“会诊”。大家在探究中感悟到做题中的种种失误,自我发现,自我解决,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重视问题设置的层次,培养合作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这种需要更为强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理解相差很大,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设计问题层次,使不同的学生学有所获。例如,在教学整式乘法中“平方差公式”的具体运用时,我设置了一组数字计算题:6×8=72-1,7×9=82-1,9×11=102-1。

要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考虑下列问题:

通过计算,观察这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从以上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

你能说明它的正确性吗?

对第一问,学生很快就能得到答案,但有一部分学生对共同规律无法表述清楚,这时就可以分小组探究交流。学生经过探索交流很快发现:第一个式子中的两个数是第二个式子中因数的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有的学生把这种关系尝试用三个字母表示:m·n=a2-1,m对应6,n对应8,a对应7,这时再启发学生m、n、a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能否用一个字母表示。学生马上就能得到m=a-1,n=a+1,则这一规律可用字母表示成(a-1)(a+1)=a2-1这种形式。

由前面的问题接着让学生考虑,式中的1换成别的数是否成立?学生经过研究实验,发现应是(a-1)(a+1)=a2-1,这样换成别的数也是成立的,从中就得出了平方差公式。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展开讨论,问题的真面目被一层层揭开,学生在探索、交流、反思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体会加深了,并且学生自己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学习兴趣大增。这种良好的情感体验又会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新一课的探究中去。

三、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新异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因此,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开展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锻炼,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中的“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

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

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

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变化了吗?

学生自己操作后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探求的过程中要面临问题和困难、挫折和失败,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切实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我们的学生定会是真正创新人才的后备军。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霍城县清水中心校)

猜你喜欢

式子字母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缓存:从字母B到字母Z
字母派对
三九变九三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