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把握提问三度 促进历史有效教学

2011-11-29陈群涛

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8期
关键词:课型辩论情景

陈群涛

学习与探究课是历史课程改革下出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开放式课型。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历史教学为基础,不拘泥于历史教材本身,打破学科界限,借鉴不同学科的教学成果,重新体会历史,感悟历史。因此,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切凝聚智慧的观点,都可以为学习与探究课服务。“教无定法”“学习与探究”课更应如此,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下面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当前历史课中“学习与探究”课程的常见教学方式进行总结反思,从而为进一步构建“有血有肉”、内容形式俱佳的探究课堂模式奠定基础。

一、选准“角度”,巧用历史模拟法,让“模拟”亮点迭现

所谓“历史模拟”法,即教师事先编好历史情景的“脚本”,由学生扮演历史情景中的角色,再现历史情境,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历史情景进行评析,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内容、升华情感、提高能力。表演小品或短剧等活动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历史模拟”式教学构建的“生活化课堂”,可以让历史课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的方寸之地,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总结经验与教训,我深切地认识到:“历史情景”的选取至关重要。情景选得好则课堂生动活泼,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游刃有余”;情景若选取失当,则模拟活动的进行“举步维艰”,很难取得预期效果。那么到底如何站在一个理想的角度、选取一个理想的案例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要深入理解课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理论,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内容主题展开讨论,不至于“离题千里”,也才能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其二,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启发性,一定要选取学生感兴趣、有发挥空间的案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其中,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实现发展。

二、保证“广度”,化用辩论探究法,让“辩论”惠及众生

“分是非、明同异”这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结合高中生自主意识、评价能力逐步增强的年龄特点,在合作探究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一个与现实社会中争论较多的热点话题紧密相关的内容作为辩题,让学生在辩论中探寻真理、明辨是非,同时锻炼思维、培养口才,增进合作。

在人民版《必修三》学习与探究之一“科举制度的利与弊”中,教材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辩题——科举制度的利与弊;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必修一专题七的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与科举制度进行比较,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辩题——科举制与近代西方考试制度作比较,“把辩论引入历史课堂,让激情绽放智慧之光”,实践证明,“辩论探究”法确实是一个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热情、凝聚团体智慧、提升个人能力的教学方法,而且其对社会冲突热点的关注也非常符合高中历史的学科特点。但“妙法”还需“巧用”,假如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能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我想辩论所迸发的智慧火花就能真正让所有学生共享:(1)辩论所需的人数是有限的,不可能全班学生都成为辩手。可通过组建“智囊团”等办法,将“少数个体作战”变为“团体协同作战”;(2)随着辩论的进行,学生很可能偏离“辩论探究法”的初衷,完全以压倒、战胜对方为目的,出现“非黑即白”的激烈对抗局面。此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肯定学生的多元观点,并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提升。

三、挖掘“深度”,活用展示感悟法,让“展示”感悟人心

“展示—感悟”法,顾名思义,即让学生围绕问题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然后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举办资料图片展、制作小册子等方式来展现成果,从而达到“认同思想、激发情感、明确价值”的目的。这一探究方法适合于以体验感悟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毫无疑问,学生展示的过程直接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教学信息的反馈以及学生资源的挖掘。学生一味地堆积、罗列资料,而忽略对资料内涵的挖掘,出现课上“精彩纷呈”、课下“过眼云烟”的情况,最终只会让探究课程流于形式。可见“展示感悟”法看似简单,但要想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教师必须要做好“事前指导”“事中引导”与“事后总结”,即搜集资料前要向学生明确此次探究课程的核心目标,展示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发掘资料的内涵,展示结束后更需要通过精炼的总结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升华情感,获得真正的心灵感悟,让问题挖掘的“深度”与资料拓展的“适度”完美结合。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新课程标准下如何组织历史学习与探究课这一新型课型,笔者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探索,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提高。总之,面对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型,我们要不断学习,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课程,研究新课型,提高自身的素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历史学习与探究课是块肥沃的土壤,相信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这块阵地上我们一定会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

猜你喜欢

课型辩论情景
情景交际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