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法”之浅见
2011-11-29潘小华
潘小华
摘要:根据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学经历,简要阐述了“问题式教学法”的概念、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对“问题式教学法”中“问题”的类型进行了介绍,与教学一线的同行们交流,以期共同探索历史课堂教学更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创新;新课程;类型
新课程改革强调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而基于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笔者根据自己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问题式教学的探索经历,就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法”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概念
“问题式教学法”即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将问题进行整理、筛选,教师经过认真研究教材,设计出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备课,再通过课堂讨论或师生的共同探讨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达到释疑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当然,“问题式教学法”中的“问题”也可是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问题。
二、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为重要的着眼点。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从而使教、学、师生关系获得新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问题式教学法”中,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在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则通过科学、适宜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问题,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目标。所以“问题式教学”做到了两种角色的最佳结合。
(二)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符合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逐步构建起“发现—探究—解答—启示—新发现—再探究”的开放式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从而使学生独立实现知识的认知过程,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在知、情、行等几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原本可以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变得沉闷,失去生机,这既降低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而在“问题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积极参与意识,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领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佳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悟已有知识,获得新的见解,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教学格局。
三、“问题式教学法”中“问题”的类型
(一)课前预设型问题
此类“问题”是教师在备课时预先设计的问题,它是“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线索。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情境式问题
此类问题要求教师预先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以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比较式问题
此类问题是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对所设计历史知识点异同的比较。
3.辩证式问题
此类问题一般为开放性的学术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展开自由讨论或辩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课堂生成型问题
课前预设型问题重在课前教师对本课时的科学设计,课堂上做好引导即可,但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临时性问题即课堂生成型问题。如果利用得好,这些都将会变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实践证明,课堂上给学生发问的机会越多,收获的惊喜就越多。
(三)课外探究性问题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生课外探究历史知识,培养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笔者组织的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发现很多层次不一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有研究价值,这里不一一列举。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上只是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至于如何更好地实施“问题式教学法”,让此法发挥出更好的效果,以及此法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完善将是笔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庆忠,唐凌.高中历史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用书,2007(12).
[2]黄牧航.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高中新课程教师丛书.
[3]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2005(10).
(作者单位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