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中历史教师创新能力研究的必要性
2011-11-29李志强
李志强
对高中历史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从宏观上讲,是实现中国基础教育的范式转型,推进深化社会改革和教育的自身改革,最终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微观上讲,是推动历史学科自身创新型发展、教师创新能力和意识的专业成长、创新型学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历史教材及学科的自身特点和高中生的思维心理特点是高中历史创新能力研究、开展的学科依据和心理依据。
一、高中历史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之需
当前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够培养有创新型的人才。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是通过学科的教学来具体落实的。有着缜密的学问系统历史学科的教学,是中学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实施创新能力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历史学科应该确立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和内容体系,如何帮助学生创造出新办法、新理念、新形象、新观点,这是历史教育发展的必然和时代的迫切需要,更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二、对高中历史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是全面推进历史基础教育的范式转型、达成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
历史基础教育的范式转型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从教育教学的理念和组织方式手段进行的全面深刻的变革;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历史学科的教学仍是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模式,仍受应试教育的支配和左右。历史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应以此为契机,走出传统藩篱,更新教学观念和策略,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其根本途径就是革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改变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发展创新教育,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自主地学习,在愉悦的氛围中全面健康的发展。这要求教师必需实现由知识传授型到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所以对中学历史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是实现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高中历史教师创新能力的完善是推动历史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结构更新、完善专业可持续成长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历史教学,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自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的局限有关,更与教师自身发展,专业成长的意识精神不足有关。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教师由知识传授型转变为创新型,要求教师不墨守成规、敢于标新立异、破旧立新、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成功地创新教学实践活动,而这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学科知识、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历史教师创新能力形成更是自身专业成长成功转型的必然要求。
四、历史学科自身和教材的特点为历史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探索、培养提供了学科创新的基本依据和可能
高中历史涵摄政、经、文、科等众多子目,其发展过程充满着辩证性、复杂性,学科特点为创新能力的研究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合编,特色显著。(1)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中去考察中国历史,又把中国历史前后发展的变化加以系统分析,有助于学生比较历史现象,探索历史发展的共性,研究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2)每专题开头设计的引言,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潮流;(3)课文又用大小字安排,大字为必修内容,小字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增加文献资料和富有新意的思考题,有助于学生深入历史本质之中;(5)注释中,适当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高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为历史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培养,构建了广阔的舞台。
五、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客观上要求历史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意识
高中生思维水平呈现了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已经能够用理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不仅要不满足知其然还要(下转第14版)(上接第13版)知其所以然。但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还不够成熟,呈现出不稳定、可塑性强的特征。同时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少保守、善思索、敢质疑、传媒信息接触渠道广等的表现,说明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和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绝好时机。这要求历史教师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去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养成。所以高中生的心理思维状态是高中历史教师开展创新能力研究的心理学依据。
六、对高中历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是优化学校创新氛围、促进创新型学校形成的重要推手
学校环境是影响教师创新能力和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对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形成,以及创新的教学实践行为起着诱导和强化作用。反之高中历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也是推动创新型学校和创新氛围形成的重要学科构成要素之一。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研究培养事关国之复兴,教师成长、学生发展,是一个具有非常意义的现实问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需要从物质上和时间上给予保障,更需要以一种宽容期待的心态去面对。
(作者单位 江苏省射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