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历程图”的教学模式研究
——以会计信息化教学为例

2011-11-29山东交通学院侯玉凤

财会通讯 2011年13期
关键词:历程知识点理论

山东交通学院 侯玉凤

基于“知识历程图”的教学模式研究
——以会计信息化教学为例

山东交通学院 侯玉凤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综合交叉系统论、管理学、IT技术和会计学的边缘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目前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主要存在重操作轻原理,重模拟轻创造,重验证性实验轻创新性实验等问题。一则学生无法体会到前人探索科学的艰辛、创新的重要,无法利用以前所学知识探索新的未知世界;二则缺乏能力点培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是验证、模拟型实验限制了学生潜力的深度挖掘。因此学生工作以后面对复杂的企业环境、不同的操作软件和操作界面往往变得束手无策。知识历程图是指在企业的业务循环中,支持流程及工作人员所需知识的图表。基于“知识历程图”教学模式,指结合企业流程和企业实际需要设计教学的知识历程图,依据教学进程把学科知识历程图贯穿到教学的各个阶段,然后根据学科的知识点、线和面的关系,设计理论和实验教学。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有效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知识历程图”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调研了解企业知识需求和知识缺口,以市场为主导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减少人、技术和流程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抑制作用以及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现象。基于“知识历程图”会计信息化教学主要包括:明确教学目标、绘制知识历程图、设计理论和实验教学、实施教学、教学评价等五个阶段。

一、教学目标明确

明确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首先要探析学校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当前国内对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包括三类:应用型、实施性、开发型。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制定了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目标:高级应用性会计信息化人才,即具有熟练操作和基本实施会计软件能力的会计人才。

二、知识历程图绘制

绘制“知识历程图”主要指对企业内部知识展开地毯式的搜索,然后对知识进行定性的评估,找出能为组织创造价值的知识、信息和资料。笔者以用友ERPU8的系统管理、企业平台、总账和报表为例,绘制会计信息化知识历程图,构建会计人员、流程与知识之间关系一个蓝图。如图1所示。该历程图可使学生对整个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运作有一个全面和完整的体验;通过角色分工,使学生对企业中的机构、岗位设置和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体验;同时以市场为主导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并采用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对会计软件创新思考。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会计信息化知识点、线和面的关系,结合企业流程和企业实际需要对会计信息化的知识进行细致梳理,根据工作所需知识进行课程内容和实验体系设计(实际应用过程中还要包括应收应付、薪酬和固定资产的管理)。除了对传统实验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之外,还要根据教学进程和知识历程图进行BUG、疑问以及量化评估标准设计。

一是根据知识历程图设计BUG。根据知识历程图可知,会计信息化知识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因此软件操作前后有一定的牵制性,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在实验过程中根据知识点设置BUG。BUG设置注意三点原则:(1)必然发生,能够在学生随后的学习过程中验证错误;(2)后续操作中具有可逆性,能够修改并考察学生的知识重点;(3)不可太频繁,否者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例如权限(功能、数据、金额等权限)设置、系统启用、科目设置和余额录入、期末自定义及其转账生成、选项设置、报表定义等都可设置BUG。

二是根据知识历程图设置疑问。围绕知识进行疑问设计。疑问设计原则:根据实验操作的进程和涉及知识点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启发性;能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体现企业的实际需要。疑问在实验资料当中并不给出答案,通过特殊字体、疑问句式和图标提示学生注意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思考。根据各阶段的知识点设计疑问。通过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编码意义,编码的类型,会计科目编码体系设计、立体科目的含义以及辅助核算在软件中的应用等。

四、教学实施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实验之前详细的讲解、演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使学生在理想的实验环境下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基于“知识历程图”的教学在实施阶段摒弃老师先讲授实验操作、学生同步或者后续实验的传统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导”,注重讲和学的辩证统一,整个过程采用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师生角色移位,借助纠错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师生角色移位即在实验过程中因为实验资料穿插了大量的BUG,各小组操作进程不同,因此操作较快小组很容易遇到问题难以进行下一步实验,此时要求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而是引导本小组学生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而等到下一个小组遇到问题,则由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成员指导解决问题,以此循环,最后遇到问题的小组给故意出错的老师解决问题。通过该种角色的循环变换,可起到知识巩固、举一反三、强化记忆的目的,提高学生自信,通过纠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第二步,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传统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强调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往往先理论后实践。但该种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缺乏感性认识,听不懂理论课;重实践轻理论思想作祟,对理论课没兴趣。因此笔者提出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思想。首先,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利用实验BUG,改观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理论课的认识;再次,利用实验资料中的各种知识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起到初步探索和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目的,但由于学生对疑问的探索存在一知半解,尚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此时再进行理论讲授与讨论将达到较好的效果。由于学生具有初步的操作能力,理论授课时不需进行操作步骤的详细讲授,可以节省学时,进行深入或者扩展模块教学还可以采用讨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理论授课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知识掌握更加系统,达到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第三步,引导学生由应用为主到实施为主转变。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授课过程培养了具有熟练操作会计软件能力和一定理论水平的人才,但与各种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和核心竞争力。会计信息化教学培养的是高等综合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是创造性应用,不但能胜任现有职业,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基于此目的,该阶段主要引导学生由应用为主向实施为主转变。一般高校学校会计信息化往往有一到两周的集中实习教学,利用集中实习时间由学生根据真实企业的会计资料设计实验资料和实验进程,或者对某个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并提出改进建议,设计实验资料和实验进程,通过角色分配完成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五、教学评价:制定教学量化评价标准

教学评估指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探究,对整个教学情况把握和评估。笔者根据教学工作量设计了量化评估标准,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实验成绩30%,考勤10%。传统实验成绩的评价定性较多,缺乏定量评估,笔者根据工作量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了实验量化评价标准,分别从两部分进行考核。

一是从小组作业,如表1,小组实验一共分为10个模块,模块之间权限设置不能出现交叉多人完成的情况,每个模块得分ai为0~100分,各个模块占总成绩比重为Pi。小组成绩为Zg,满分为100分,计算公式其中,Zg为第g小组平均成绩;ai为本小组在第i个模块的得分;Pi为每个模块的权重。

二是建立会计信息化操作考试题库,分布会计业务的所有子系统,满分100分,并根据教学进度安排上机考试。这样既可以避免小组成绩一刀切,又能避免学生在小组中业务范围过窄的问题。假设小组成员个人综合实验成绩为Zp,计算公式:Zp=(Zg*p+Zj*(1-p))*0.3。其中,P为小组成绩占个人实验成绩的比例;Zg表示该成员所在小组平均成绩;0.3表示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的比例;Zj表示该成员上机考试成绩。

表1 教学量化考核评估表

[1]李然:《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建设探讨》,《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年第9期。

[2]焦永梅:《新时期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1期(上)。

(编辑 熊年春)

猜你喜欢

历程知识点理论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坚持理论创新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