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企业价值型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的重构

2011-11-29西北民族大学邓小军丁玉芳

财会通讯 2011年14期
关键词:现金流量框架财务

西北民族大学 邓小军 丁玉芳

浅谈企业价值型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的重构

西北民族大学 邓小军 丁玉芳

一、企业传统综合财务分析体系与VBM框架的融合

企业传统的综合财务分析体系主要以沃尔评分法和杜邦财务分析方法为代表。企业传统的综合财务分析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为了改进这些缺陷的改进与完善,需要客观分析评估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变化和挑战。从经济环境因素分析,这些变化和挑战至少包括:战略导向时代的出现改变着管理的模式,强调“向后看”的管理转向强调“向前看”的管理;企业经营方式经历了由产品经营型向商品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结果,使企业将追求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企业战略导向;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上给予技术支持和理念衍生,特别是企业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搭建和运作,使企业财务必须联系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价值衡量等管理要素;过剩经济和买方市场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客户讨价还价能力的提高——“竞争激烈”使商品经营进入一个微利时代,在这样的经济环境时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大。

面对这些变化和挑战,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似乎是一个僵化的分析体系: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关注点尚未转向企业的增值职能;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缺乏与战略间的联系;统财务分析体系人为地割裂了财务与经营的关系;客户导向时代客观上要求应站在超越企业的更大范围内观察和评价企业的风险、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由上可见,传统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研究视角需要转换。为顺应经济发展,将VBM理念融入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中是必要的,只有财务职能转向着眼于未来的价值增值,才能做到强化和提高财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程度,才能做到在业务中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使成本投入的利用效果达到最大,才能对持续变革的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反应,进而达到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目的。

二、VBM框架下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的重构

(一)VBM框架下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要素

(1)价值目标确定。价值目标既是VBM框架下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又是对体系构建做出理性化牵引。目前,企业价值目标有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和股东价值取向两种模式,笔者认为,VBM框架下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的价值目标应当具备以下特点:目标必须明确;可以及时、清晰对企业决策的成功与失败进行财务分析;与企业的长期财富的最大化一致,即合理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由于股东价值最大化具备能及时对企业决策进行财务度量、能保障企业长期持续发展并在管理当局可控范围之内等特征,因而可作为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价值目标。可见,无论是理论逻辑的完整性还是应用价值或者理论发展的包容性上,选择“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VBM框架下的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的价值目标,比较而言都是优异的和逻辑上自洽的。

(2)价值指标选择。一旦确定VBM框架下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的出发点是股东价值,那么,应选择什么指标作为VBM框架下计量股东价值的尺度呢?通过分析比较经济增加值(EVA)、投资现金流回报率(CFROI)等主要价值衡量指标后,最终确定自由现金流量(FCF)作为VBM框架下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的价值指标,其意义在于:自由现金流量能更合理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自由现金流量是连接财务目标与管理过程的桥梁与纽带;自由现金流量是控制企业风险的合理指标。

基于自由现金流量价值指标,可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来确定企业价值,其基本思路是企业未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企业最真实的收益。这样,企业价值评估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预测自由现金流量。通常假定永久现金流量与预测期最后一年运营水平一样,在此基础上预测企业期末终值。即:预测期内每年经营现金流=上年销售收入×(1+销售增长率)×营业毛利率×(1-现金所得税税率)-固定资产及营运资本投资增加额;终值=预测期结束后下一年的现金流/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第二,估计贴现率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第三,计算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估计企业价值。企业价值等于预测期内的FCF现值加终值,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TVa是指企业价值;FCFt是指在t时期内企业的FCF;Vt是指t时刻企业的终值;WACC是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或贴现率。

(3)价值衡量指标分解。价值衡量指标分解是对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和重点经营行动的细化,通过指标分解使决策层、经营者集中精力于对业绩有最大驱动力的主要方面。经营、投资、筹资三种财务决策对自由现金流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可从经营、投资、筹资三个层面分解价值衡量指标。

首先,经营决策指标分解。盈利维度的驱动因素表现为现有资产获利能力、降低成本、技术与研发能力保持领先等。因此,从指标上可分解为:一是财务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二是非财务指标。包括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合作状况、研发经费增长率/员工素质等;其次,投资决策指标分解。其核心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增长率、资本性支出增长率、营运资本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再投资率等;最后,筹资决策指标分解。筹资决策的核心在于对筹资风险的控制。在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中,衡量风险的指标可分解为企业价值增长期(T)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二)VBM框架下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的运行机理 VBM框架下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的运行机理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宏观层(战略层)、中观层(战术层)、微观层(作业层)。在这一运行机理中,宏观层(战略层)侧重VBM的事前控制,中观层(战术层)侧重VBM的事中控制,微观层(作业层)侧重VBM的事后控制,他们共同构成一个围绕VBM的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

(1)宏观层(战略层)。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清晰地彰显战略层是由增长、盈利、风险的三个维度构成的。其中,增长维度主要决定于销售收入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率、营运资本投资增加率、再投资率。盈利维度主要决定于营业毛利率、新投资净额的预期收益率、息税前利润现金税率。风险维度主要决定于加权平均成本和企业价值成长期限。由此,有效战略形成的前提是企业增长、盈利、风险三维的动态平衡。

(2)中观层(战术层)。就中观层(战术层)而言,VBM框架下与价值驱动因素相关的标准叫做关键评价指标(KPI),关键业绩指标通常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财务类指标,如自由现金流量等;第二类是营运类指标,如市场份额、采购成本、资产周转率、客户满意程度/投诉次数等;第三类是管理类指标,如内控体系运行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VBM框架下建立关键评价指标体系,为进行基于价值的预算、价值管理报告、业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都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3)微观层(作业层)。在讨论价值衡量指标分解时,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已初步分解到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微观层(作业层)将把这些指标进一步分解:经营决策层指标分解,从“销售收入=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可知经营决策层指标分解主要通过市场份额、客户等角度对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因素进行分解;投资决策层指标分解,从“资产周转率=产品销售收入÷投入资本总额”公式可知,资产周转率是综合企业全部资产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因此本层指标分解第一步应分解企业现金投入生产经营,即营运资本,第二步应分解企业投资的固定资本;筹资决策层指标分解,企业可以从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筹集资金,而各种方式的筹资成本是不一样的。为正确进行筹资决策,就必须计算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综上分析,基于VBM框架的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反映价值创造的自由现金流量为核心指标,分别从宏观层(战略层)、中观层(战术层)及微观层(作业层)逐步分解价值指标,因此能更好满足为企业实施VBM的要求。VBM框架下的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可系统概括、归纳为图1。

图1 VBM框架下的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

[1]汤谷良:《VBM框架下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重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实习编辑 李寒珺)

猜你喜欢

现金流量框架财务
框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制造型企业现金流量管控浅谈
水利财务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法估算企业价值——以青岛啤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