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断桩处理实例
2011-11-28姚志栋甘杰晶章舒展
姚志栋,甘杰晶,章舒展
(1.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092 上海;2.杭州市市政公用建设开发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9)
钻孔灌注桩作为建筑工程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随着我国高速交通网络的建设步伐的加快,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应用也更为广泛,工艺日趋完善[1].施工中,往往因工期紧,任务重等因素,出现II类以上断桩的严重质量事故会时有发生,断桩的处理不仅给施工单位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也往往会造成工期的延误,并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断桩处理措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本文在分析某高铁工程桥梁断桩特点的基础上,对比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断桩处理措施,根据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提出了一种新型接桩方法.
1 断桩事后处理的一般方法
1.1 补桩法
保留原断桩,根据设计要求补桩,以补偿承载力不足.采用此法完全可以保证桩的质量,但成本大、周期长,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与其他处理方法作经济对比,慎重选择.
1.2 原位复桩法(接桩法)
在桥梁桩或群桩中,桩的位置不能移动,只能采用冲击钻机或人工破除等办法,清除已注的钢筋混凝土,重新安放钢筋笼,灌注桩身混凝土.此法破除混凝土费用很高、安全性差、地下水位高时降水困难,处理周期较长[2].
1.3 注浆法
注浆法是处理断桩事故后期处理最常见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经济、快捷,但很难保证断桩部位处理后的强度未必都能达到质量要求(取决于骨料含量,空隙度及注浆均匀效果等因素)[3].采用注浆法时,通常依据动测资料确定断桩具体位置时,可先用小型钻机沿桩身钻一探孔,查明断桩的具体位置、包裹物物理特性、分布情况等,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用桩内或桩外注浆处理方案.
图1 84-3号桩原始地层柱状图
2 工程概述
某高速铁路桥梁钻孔桩基础施工中,84-3号桩在浇注水下混凝土时,因工人操作失误,导致拔管过长,造成断桩.84-3钻孔桩,桩顶设计标高为2.5 m,桩底设计标高 -67.9 m,桩径 Φ1.0 m,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5,摩擦桩.桥梁所在地区属平原沉积区,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区内沉积物主要为冲积相为主的淤积物,岩性主要为全新统及上更新统的淤泥质土、粘土、圆砾,见图1.淤泥质土,灰色,流塑;粘土,可塑—硬塑;圆砾,中密—密实.成孔后经超声波检测,结果发现84-3号桩在设计桩顶以下6.0~6.3 m之间出现局部离析现象,未被评定等级.后经研究决定对其进行抽芯检测,抽芯混凝土样结果显示6.0~6.3 m出现泥石夹层,粘结力差,有离析现象.
3 断桩处理
3.1 方案选择
由于该断桩位置相对于整个桩长来说并不深,如果进行补桩需要重新设计钻孔及承台,重新开孔工期长且造价太高,因此首先不考虑采用该方案.
注浆法虽然比较快捷、经济,但对于本工程,作为质量要求极高的高速铁路基础工程,加之该断桩位置在淤泥质土层,土体处流塑状态,注浆不易达到预期效果.该方法存在处理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该桩断桩位置距离桩顶设计标高约6.0 m,可以采用接桩法进行处理.对如下两个方案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对比分析.
方案1 采用常用的人工或冲击钻进等方法.前者,需清除断桩上部已灌注混凝土及钢筋,采用“逆作法”,配以混凝土护壁及强降水,重新安放钢筋笼,灌注桩身混凝土;后者,重新冲击成孔灌注,该方法虽然可行,但是,安全性差、工期较长,处理费用特别高.
方案2 采用钢护筒护壁,在原基桩四围夯击打入一直径约1.8 m,壁厚 δ15 mm,深7.5 m 的竖井,见图2;采用高压水冲泥浆置换法置换出护筒内淤泥质土;然后用泥浆泵抽取护筒内泥浆;工人下到护筒底清理离断桩处离析混凝土;断桩处安放模板浇注混凝土.
图2 84-3号桩处理平面图
拆模回填深井.最后采用大型气动冲拔设备拆拔护筒.该方法不用破坏上部6 m已经灌注的钢筋混凝土桩,经计算在处理费用上要优于方案1,时间上也比前一方案要省.
3.2 处理工艺
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3.
图3 断桩处理工艺图
首先利用上部为软弱的淤泥质土层特点,采用夯击沉箱法按图2所示位置将直径为1.8 m的钢护筒压入距离桩顶设计标高深度7.5 m处.为保证清除断桩过程中上部桩的稳定性,在84-2~84-4号桩间架设扁担梁,固定84-3桩上半部混凝土体.
采用高压泥浆泵设备进行冲孔,泥浆置换出淤泥质土.为将施工人员送达作业面,在确保地下水位压力平衡安全的前提下,将井内泥浆抽空(防止涌底突水需进行验算,本工程土质情况很好,是个特例,其他工程需具体问题认真对待.工人下到井内,人工破除、清理断桩处缺陷混凝土,梳理钢筋笼.
立模板,浇注高一标号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混凝土养护到位后拆模成型.缺陷部位处理好后,拆除84-2~84-4上的扁担梁.使用大型气动冲拔设备拆拔出钢护筒.进行井内夯实回填.
4 效果检验
84-3号桩经接桩处理后,桩身质量良好,见表1.
表1 基桩检测前后级别对比表
5 结论
(1)钻孔桩施工受地质条件及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一旦形成断桩,处理得当与否非常重要.对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断桩的事后处理应首先分析断桩位置,再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分别对待,科学合理制定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人工接桩法是一种人为补救措施,本文所针对缺陷部位距桩顶距离较近的特点,很好地利用了较好的地层土质分布特点,采用套筒护壁开挖处理断桩的方法,相比于人工“逆作法”,配以混凝土护壁及强降水的方法要方便、有效得多.所以,本方案不但技术可行,而且经济费用上也很节省,最重要的是确保了桩身质量,也节省了时间.
[1]吴红梅,姚志栋.端承钻孔灌注桩成孔工艺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3(4):40-42.
[2]赵宏军.水下灌注桩断桩的一种接桩措施[J].岩土工程界,2006(3):79-80.
[3]刘端峰,张 军.注浆法处理断桩技术[J].施工技术,2006,35(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