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窦默神道碑》辑录汇校

2011-11-24任乃宏

文物春秋 2011年5期
关键词:校勘元代

任乃宏

【关键词】元代;窦默;神道碑;校勘

【摘要】窦默是元初名臣,其神道碑位于邯郸市肥乡县城西村,刻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作者在实地考察原碑的基础上,对照《全元文》收录的碑文及上世纪90年代发表的资料,指出了两录文中的错讹和脱漏之处,并重新进行了辨识、断句和录文。

引言

窦默(1196-1280年),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今邯郸肥乡县)人。元初名儒、名医、名臣。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前,曾召见窦默,问以治道,并请其辅导长子真金。忽必烈即位后,任窦默为翰林侍讲学士,举荐人才,备咨国政。后累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元史》卷158有传。著有《五经要语》、《铜人针经密语》、《标幽赋》、《指迷赋》、《疮疡经验全书》等,大多散佚,今存《窦太师流注指要赋》一卷。历经700多年风雨保存至今的窦默神道碑,由元初名臣王盘撰文,胡祗书丹,商挺篆额(3人《元史》均有传),是研究窦默生平和元初历史的一件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物,其价值不容低估。

《窦默神道碑》,全称《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位于今邯郸市肥乡县城西村,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立。碑高4.7米,宽1.1米,厚0.35米,青石质,有座(图一)。碑首饰龙纹,碑阳额题篆书“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3行15字;碑阴额题为楷书,字同。碑文楷书,碑阳、碑阴各刻24行,满行66字,碑阳字迹较为完好(图二),碑阴字迹模糊,但大部分仍可辨识。原碑已断为两截,经后人维修后重立。

《文物春秋》1995年第3期刊载了王书明的《窦默和他的神道碑》[1]一文(以下简称“王文”),经笔者现场考察并拍摄比对,“王文”的录文显未与原碑复核,错讹随处可见,无法作为善本。《全元文》收有王盘《昭文馆大学士窦公神道碑》[2]一文(以下简称“全元文”),系录自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畿辅通志》卷107和清雍正十年(1732年)《肥乡县志》卷5,也未与原碑复核,错讹之处虽较“王文”为少,但脱漏较多。

“地近则易核”。笔者家住邯郸,于周末前往肥乡对《窦默神道碑》进行了实地考察,归来后又根据拍摄的资料,参考“王文”和“全元文”进行了反复辨识,并做了断句,基本恢复了碑文的原貌。

一、“王文”的错讹和脱漏之处

很明显,由于作者下笔仓促,且未与原碑复核,致使“王文”存在着较多的错讹和脱漏之处。

(一)所述碑文的行数、字数与实际不符。

“王文”说:“碑文阳面和阴面共1695个字,刻三十六行,每行30-60个字左右不等。”实际上,《窦默神道碑》的碑阳、碑阴各刻有24行文字,加起来是48行;碑阳和碑阴的满行均为66字;除去无法完全辨识的一段约184字外,其余可以肯定的字数为1708字,实际总字数约为1892字。

(二)脱字、衍字、误字等错误频出。

1、标题的“窦公神道碑”,衍为“窦公神道碑记”;

2、王盘的职务“知制诰兼修国史”,误为“知制诰修国史”;

3、窦默去世的年份“至元十七年”,误为“至正十七年”;

4、“无谱牒可征”,误为“无谱牒司征”;

5、“国朝兵南下”,误为“周朝兵南下”;

6、“埋瘗讫”,误为“埋痤讫”;

7、“由淮至德安”,脱为“至德安”;

8、“有孝感县令”,脱为“孝感县令”;

9、“公应募北来”,误为“公应募此来”;

10、“今上在潜邸”,脱为“上在潜邸”;

11、“己酉岁”,误为“已酉岁”;

12、“大名官府”,误为“大名府官”;

13、“赍遣就道”,误为“斋遣就道”;

14、“至夜分不寐”,误为“至夜分不寝”;

15、“此金内府物也”,误为“此金乃府物也”;

16、“何敢先受师傅之名”,误为“何敢先授师傅之名”;

17、“不称众望”,误为“不称重望”;

18、“宜得端方忠厚之人”,误为“宜近端方忠厚之人”;

19、“尝谓侍臣曰”,误为“常谓侍臣曰”,“长久”,误为“常久”;

20、“遣使候问”,误为“遣使候门”;

21、“政事否臧,人才进退”,误为“政事藏否,人材进退”;

22、“圣情”,误为“圣意”;等等。

(三)未理解文意,句读出现多处错误。

1、“叔祖旺,为郡功曹,充执事权,家门荣润”,断为“叔祖旺,为郡功曹,充执事,权家门荣润”,不通。

2、“次室王氏、荣氏。子男一人,曰履,今为奉训大夫、中书吏部郎中,挺特有父风”一段,断为“次室王氏、荣氏子男一人,曰:‘履今为奉训大夫中书吏部郎中挺,特有父风”,严重不通。

(四)漏录了王盘对窦默进行评价的一大段。

二、“全元文”的脱漏和错讹之处

《全元文》卷62的“昭文馆大学士窦公神道碑”一文,由于系录自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畿辅通志》和清雍正十年《肥乡县志》,并未与原碑复核,故也存在脱漏和错讹之处。

(一)脱漏之处

1、“公由是生理赡足,平昔义理之学得所养而日进”一句,原碑文为:“公由是从容安居而生理赡足,平昔义理之学益得所养,而日进于高明矣。”

2、“及河南破,又丧其家,由陈走蔡,由蔡渡淮,至德安府,孝感县令谢宪子者一见如故交”一段,原碑文为:“壬辰岁,河南破,又丧其家,由陈走蔡,由蔡渡淮,由淮至德安。有孝感县令谢宪子者,一见如故交,……”

3、“会朝命招收三教”一句,原碑文为:“丙申丁酉岁,中书杨君惟中,奉朝命招收三教,……”

4、“乡人问学者接踵,道誉益重”一句,原碑文为:“乡人好学者来问经书,疾病者来求医药,率皆欣然应答,人无贫富贵贱,视之如一。针石所加,医药所施,病辄痊安,而未尝有一毫责报之心。久之,道誉益重。”

5、“是时,上在潜邸,闻其贤,将召之,使者持教令至,恐公韬晦”一段,原碑文为:“是时,今上在潜邸,闻其贤,将召之。公深自韬晦,罕所应接。己酉岁,使者持教令至,……”

6、“命有司即日赍遣就道”一句,原碑文为:“命大名官府即日赍遣就道。”

7、“上问以治道,公首以三纲五常对,遂大称旨,一日三召,或至夜分不寝”一段,原碑文为:“上问以治道,公首以三纲五常为对。上曰:‘何谓三纲五常?公一一敷演具言之。上曰:‘人道之端,孰大于此。失此,则不名为人,且无以立于世矣。遂大称旨,一日三召,或至夜分不寐。”

8、“因问今之明治道者为谁,公以姚枢对,即日遣使召之”一句,原碑文为:“自是燕见晤语无时,不令暂去左右。一日言及治道,因问:‘今之明治道者为谁?公以姚枢对,即日遣使召之,后仕至中书左丞。”

9、“壬子冬,上命公往诣齐诺河拜见太后”一句,原碑文为:“壬子岁冬,上命公往诣曲你河拜见太后,……”

10、“公以孔门弟子为对”一句,原碑文为:“公以孔夫子门弟子为对。”

11、“各给第宅及土田、婢仆、岁时衣服”一句,原碑文为:“各给第宅及土田、婢仆、冬夏衣服,岁以为常。”

12、“朕欲求一人如魏征者,可得否?”一句,原碑文为:“朕欲求一个如唐太宗时魏征等辈人物,可得否?”

13、“公奏文统乃机谋权诡之士,不可大用。一日,当上前面斥之曰”一段,原碑文为:“公奏曰:‘陛下初登宝位,天下之人引领望治,朝廷宜得端方忠厚之人,以立万世基本。王文统乃机谋权诡之士,不可大用。一日,同在上前,又面诋之曰……”

14、“上追忆公言”至“尝谓侍臣曰”之间,脱漏一段,原碑文为:“上追忆公言,尝谓人曰:‘曩言王文统不可用者,惟窦汉卿一人。向使更有一二言,则朕宁不思之。又尝谓侍臣曰……。”

15、“以珍玩枕杖、名果异味赐之”一句,原碑文为:“时以珍玩枕杖、名果异味赐之。”

16、“其季适承直郎、大名路总管府判官刘珪”至“铭曰”之间,脱漏一大段。此一段在原碑上已无法完全辨识,可识别的为:“大抵士君子之学,贵公□□□□□□□□□中□。知道则循天理,□□则徇人欲。若窦公之学,可谓知道者欤?!不泛滥于词章,不□□于功□,清心寡欲,惟理是依。一旦值遇,□□昌辰□□□贵其中□□□□□□□□时略无□□,而忠言谠论□□□□□□□□□□□□□□□□□□□□□□□□□□□□□□□□规□植□□国本,其言史天泽有宰相才,王文统不可大用,荐许衡为国子祭酒,□□□□若□者□□识远虑□□□□□□□士之大者也。”

17、“征车召至,入见金銮”之后,原碑文尚有“立谈称旨,喜见天颜”。

18、“公心淡然,无辱无荣”之后,原碑文尚有“严庙丘壑,一政齐同”。

19、“清问所及,正言不讳”之后,原碑文尚有“权臣奸计,直挫其锋,嬖幸邪谋,预折其萌。如秤称物,轻重不差”几句。

20、“指陈是非”之后,原碑文尚有“炳如日星。悃无华”之语。

21、最后,“全元文”脱漏了以下落款:“大元至元二十五年□□□□日,奉政大夫、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男履立石。”

(二)错讹之处

1、“喜读儒书”误为“善读儒书”;

2、“叔祖旺,为郡功曹”误为“叔祖旺,为郡功曹掾”;

3、“不称众望”误为“不称重望”;

4、“历数长久”误为“历数常久”;

5、“遣使候问”误为“遣使候门”;

6、“妍媸不”误为“妍媸不昧”。

三、简单的结论

笔者虽然指出了“王文”和“全元文”的诸多脱漏和错讹之处,但“王文”和“全元文”存在的价值仍是不可否认的。首先,“王文”虽然出现的错讹较多,但较之“全元文”,其录文更完整一些,为笔者进一步辨识原碑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全元文”虽然脱漏较多,但整理者学养深厚,句读可靠,有些所谓的“错讹”之处甚至比原碑文还要高明,为笔者理解原碑文提供了捷径。如果没有“王文”和“全元文”,单靠辨识原碑来恢复碑文,不仅难度将非常之大,其结果肯定也不会如此完整。

四、经复核、汇校后的录文

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

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王盘撰

少中大夫、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胡祗书丹

正奉大夫、前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商挺篆额

至元十七年秋七月十有二日,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以疾薨于京师。讣闻,上深悼惜,赙恤其家甚厚;皇太子送楮币二千缗以供葬事。以是年十一月庚戌日,葬于广平府肥乡县兴教乡之先茔。皇太子令旨,命翰林学士王盘定撰碑文。盘谨按行状:

公讳杰,字汉卿,世为广平府肥乡县人。其先出汉大司空融,世代绵远,无谱牒可征,不能纪其世次远近。曾祖亨,值金正隆间,料民为兵,曾祖以丁力富强,被选为签军之家,乡人遂以签军目之。祖荣,父思,隐德不耀。

公幼好学,喜读儒书。叔祖旺,为郡功曹,充执事权,家门荣润,亦欲使公改业。公曰:“趋近利而弃远图,非计也,不若仍旧。”卒不改。年二十,值国朝兵南下,亲属亡没,家业荡尽,惟余一身,暮夜潜出,收亲属之可识者,埋瘗讫,即南走渡河,依母党吴氏。居三年,有清流河医者王氏,妻以其女,且授公以方脉之术。公由是从容安居而生理赡足,平昔义理之学益得所养,而日进于高明矣。壬辰岁,河南破,又丧其家,由陈走蔡,由蔡渡淮,由淮至德安。有孝感县令谢宪子者,一见如故交,遂馆于其家,日相与讲明伊洛程张义理之学,比之在北方时,又益精切矣。丙申丁酉岁,中书杨君惟中,奉朝命招收三教,公应募北来,遂得复归乡里,更其旧名曰默,字子声。乡人好学者来问经书,疾病者来求医药,率皆欣然应答,人无贫富贵贱,视之如一。针石所加,医药所施,病辄痊安,而未尝有一毫责报之心。久之,道誉益重。

是时,今上在潜邸,闻其贤,将召之。公深自韬晦,罕所应接。己酉岁,使者持教令至,先使公之友人以私意往见公,使者微服蹑其后。公不得已,乃出拜。命大名官府即日赍遣就道。既至入见,上问以治道,公首以三纲五常为对。上曰:“何谓三纲五常?”公一一敷演具言之。上曰:“人道之端,孰大于此。失此,则不名为人,且无以立于世矣。”遂大称旨,一日三召,或至夜分不寐。公又言:“帝王之学,贵正心诚意。心既正,则朝廷远近莫敢不一于正矣。”自是燕见晤语无时,不令暂去左右。一日言及治道,因问:“今之明治道者为谁?”公以姚枢对,即日遣使召之,后仕至中书左丞。壬子岁冬,上命公往诣曲你河拜见太后,赐之貂帽、貂裘、靴袜称是。既至,太后问:“汝为何等人?”公以孔夫子门弟子为对,乃命之坐,赐之酒食,顾遇之礼甚厚。

时皇太子未冠,上命公教之。上将往征大理,以玉带钩赐公,且曰:“此金内府物也,汝老人,被服为宜,太子见我所赐物,如见我矣。”公留数年,请南还。上命大名、顺德两处,各给第宅及土田、婢仆、冬夏衣服,岁以为常。庚申岁,上登宝位,首召公至上都,问曰:“朕欲求一个如唐太宗时魏征等辈人物,可得否?”公对:“犯颜谏诤,刚毅不挠,许衡即其人也。若识深虑远,有宰相才,可大用者,则万户史天泽即其人也。”不数日,拜天泽为左丞相。授公太子太傅,公固辞曰:“东宫未正位号,臣何敢先受师傅之名。且臣才学空疏,不称众望。”五辞乃得免,改授翰林侍讲学士。

王文统拜平章政事,上颇委注。公奏曰:“陛下初登宝位,天下之人引领望治,朝廷宜得端方忠厚之人,以立万世基本。王文统乃机谋权诡之士,不可大用。”一日,同在上前,又面诋之曰:“此人学术不正,他日必为天下祸。”是岁冬,公以疾归家。明年,文统败,上追忆公言,尝谓人曰:“曩言王文统不可用者,惟窦汉卿一人。向使更有一二言,则朕宁不思之。”又尝谓侍臣曰:“朕访求贤士几三十年,惟得窦汉卿、李状元二人。”又曰:“如窦汉卿之心,姚公茂之才,合而为一,始为完人。”遂遣使召公还京师,益被信遇,赐之第宅,月给俸廪,国有大政,辄以咨访。公又奏言:“三代之有天下,所以风俗纯厚、历数长久者,皆自设学养士所致。方今宜建学立师,博选贵族子弟教养之,以立风化之本。”于是拜许衡为国子祭酒。至元十一年,迁嘉议大夫,职如故。公年老不视事,家居养疾,上数遣使候问,时以珍玩枕杖、名果异味赐之。东宫礼意又有加焉。十七年,又迁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竟不起,享年八十有五。

公前娶两王氏,皆早卒。再娶夫人贾氏,出曹南大家,慈惠贤淑,治家有法。次室王氏、荣氏。

子男一人,曰履,今为奉训大夫、中书吏部郎中,挺特有父风。

女三人,长适中顺大夫、淮西道宣慰副使刘执中;次适金紫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刘秉忠;其季适承直郎、大名路总管府判官刘珪。

大抵士君子之学,贵公□□□□□□□□□中□。知道则循天理,□□则徇人欲。若窦公之学,可谓知道者欤?!不泛滥于词章,不□□于功□,清心寡欲,惟理是依。一旦值遇,□□昌辰□□□贵其中□□□□□□□□时略无□□,而忠言谠论□□□□□□□□□□□□□□□□□□□□□□□□□□□□□□□□规□植□□国本,其言史天泽有宰相才,王文统不可大用,荐许衡为国子祭酒,□□□□若□者□□识远虑□□□□□□□士之大者也。铭曰:

纪元中统,运属昌辰。

九重渊默,侧席幽人。

惟时窦公,乐道安闲,

潜身丘壑,混漉尘寰。

征车召至,入见金銮,

立谈称旨,喜见天颜。

置之左右,日接话言。

宫师严重,馆学尊崇。

公心淡然,无辱无荣,

严庙丘壑,一政齐同。

政事否臧,人才进退,

清问所及,正言不讳。

权臣奸计,直挫其锋,

嬖幸邪谋,预折其萌。

如秤称物,轻重不差,

如镜照形,妍媸不。

我无偏私,人无怨怼。

公之云亡,圣情哀矜。

念公平生,言无隐情,

指陈是非,炳如日星。

悃无华,信而有征。

勒铭丰碑,百代流声。

大元至元二十五年□□□□日,奉政大夫、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男履立石。

————————

[1]王书明:《窦默和他的神道碑》,《文物春秋》1995年3期。

[2]《全元文》卷62,凤凰出版社,2005年。

〔责任编辑:许潞梅〕

猜你喜欢

校勘元代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赵壹《非草書》校勘研究
浅析中国音乐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的方法
浅析辽、金、元时期的春水玉
《聊斋志异》与“三礼”
浅谈王念孙的校勘方法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