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陈君(善)墓志》录文校释

2011-11-24黄敏

文物春秋 2011年5期
关键词:释文校正河北

黄敏

【关键词】河北;出土墓志;释文;校正

【摘要】《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卷)收录有《陈善墓志》,上册存其拓片,下册附释文,可参照阅读。但因原石蚀泐等原因,释文多处误读或未能识读,这严重影响研究者对此出土材料的正确使用。依照拓片对释文进行校勘,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拓片记录内容的原貌。

《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卷)由文物出版社2004年出版,其上册收录有《唐陈君(善)墓志》拓片[1],下册附释文[2]。由于原石蚀泐、铭刻较模糊等原因,录文多处释读有误或未释读,影响了对此出土材料的正确使用。现校勘如下:

1、夫川锦派,杳浪迤于天潢;历岫莲峰,岩崇于地。

“杳浪”不成词,不可解。查核原刻,本作“沓浪”。“沓”,《说文•曰部》:“沓,语多沓沓也。”《庄子•田子方》“适矢复沓”,郭庆藩集释:“沓,多言沓沓,如水之流。引申为水翻腾沸涌。”《正字通•水部》:“沓,水沸溢也。”《文选•枚乘〈七发〉》:“发怒沓,清升。”李善注:“言初发怒,碍止而涌沸……《埤苍》曰:‘沓,釜沸出也。”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扬州卑湿,厥土涂泥,如遇秋霖,沓同江汉。”“沓浪”指汹涌的波浪。南朝梁何逊《初发新林》:“桅樯不进,沓浪高难拒。”唐李白《早过漆林渡寄万巨》:“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元诗选初集•渔庄》:“倦沓浪,花宵鼓柁,船头列炬,船尾唱绳,如云翻水上。”

2、漳水沉巫之岸,俗好妖讹;陈王斗鸡之台,人多紫窳。

“紫窳”殊不可解。细审原刻,本作“窳”。

原石“”作,而有的墓志中“紫”字的形体与之接近,故易误识,如(北齐《李云墓志》:“鸣玉赤墀,锵金紫闼。”)

“”,《说文》:“,窳也。”“窳”,《字汇•穴部》:“窳,惰也。”《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不以窳怠蠲其庸”,胡三省注:“窳,惰也。”《商君书•垦令》:“农无得耀,则窳惰之农勉疾。”《新序•杂事四》:“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

“”与“窳”构成同义复合词。《汉书•地理志》:“故啙窳偷生,而亡积聚。”颜师古注曰:“,短也;窳,弱也。言短力弱材,不能勤作,故朝夕取给而无储也。”“窳”义为苟且懒惰。《文苑英华•贺隰州等龙见表》:“是以百灵效职,四海夷波,物不疵疠,人无窳。”《像象管见》卷2:“民无振,则风俗窳而有蛊。”《宋名臣奏议•财赋门•新法三》:“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贫者窳偷生,不为远虑……。”《北山集•与张叔靖》:“某自去岁奉别,窳偷生,百无足道。”

3、君乃威凌夏日,气惯秋霜。

“惯”字稍泐,反复审视,应为“横”字,为遮盖之义。原石“横”字的右部分“黄”虽泐,但其笔划轮廓尚可见。“横”,《说文解字注•木部》:“横,引申为凡遮之称。”唐李白《古风》之十三:“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有“横秋”一词,《文选•孔稚〈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刘良注:“横,盖也。”《海盐澉水志》卷5:“人亡庙存,英气横秋,至今父老能道所由。”亦有“气横秋”一说,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更着仙人紫绮裘。”明屠隆《昙花记•严公冤对》:“英雄盖世气横秋,一旦淹淹作楚囚。”“气横秋霜”,形容人的气势之盛。《溪堂集•送汪叔野》:“汪子躯干小劲,气横秋霜,累累诸儒中,轩然无老。”《刍荛集•述怀五十三首》:“云昔霍嫖姚兵气横秋霜,长驱无敢敌。”《江湖后集敬饯刘兴伯提干之官》:“平生子刘子劲,气横秋霜,不肯作短……。”

4、当公干之材华,挹穆生之厚醴。

“当”字误,应是“富”字。原拓作“”,即“富”的俗字,此处为超过、胜过义。“富”,省作“”。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卷22引《字谱总论•讹字》云:“宜、冥、富、寇皆从宀,而俗书为、冥、、而从冖。”[3]北魏《元略墓志》:“绩高双化,才二邻。”晋《王浚妻华芳墓志》:“贵二不骄,二不奉。”受“当”类字的影响,“”又省作“”。如唐《颜人墓志》:“学该坟典,文词林。”唐《刘弘墓志》:“丘园养素,于经史。”[4]亦进一步讹作“”,北魏《封魔奴墓志》:“上大悦,即加建威将军,赐爵城子。”

5、洎丹书革命,八代□于东秦;赤伏开图,三叶隆于南颍。

□,因泐未识读,释文缺。细审原石,字的左部分似为“”,再据整个字形的框架结构,从而推知此字应作“显”。“显”,《玉篇•页部》:“显,着也。”义为显扬,显著。《孝经•开宗明义章》:“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隆”,有显达、显赫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志文中“显于东秦”与下句“隆于南颍”在形式与内容上工整,互相呼应。

6、曳长裙于东□,奉飞盖于西园。

与上例相似,此句亦为对仗工整的句子,此类句如有泐文,依字形残存部分,再比照全句,较易读出。□为释文未识读出的字,处在墓志底端,蚀泐较严重,但依稀可见字的上部分轮廓,据此推断全字,当为“庭”字。全句为“曳长裙于东庭,奉飞盖于西园。”

“东庭”,为东宫。“庭”,《说文•广部》:“庭,宫中也。”段玉裁注:“宫者,室也,室之中曰庭。”“宫”,《说文•宫部》:“宫,室也。”《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邢疏:“古者贵贱所居皆得称宫。是士庶人皆有宫称也,至秦汉以来,乃定为至尊所居之称。”“东宫”,指太子所居之宫,也代指太子。《诗经•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毛亨传:“东宫,齐太子也。”孔颖达疏:“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此处“东庭”当为泛指王府,前句有“任齐王府记室参军”,“曳长裙于东庭”指墓主在王府做事。

“西园”与“东庭”前后对举。“西园”,汉代上林苑的别名。《文选•张衡〈东京赋〉》:“岁维仲冬,大阅西园,虞人掌焉,先期戒事。”薛综注:“西园,上林苑也。”《后汉书•五行志》:“灵帝于宫中西园,驾四白驴,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以为大乐。”“奉飞盖于西园”,“飞盖”即驰车,此情境与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同,南朝梁庾肩吾亦有《奉和春夜应令》:“讵假西园燕,无劳飞盖游。”

前文有“父讳孝通,随大象二年,任齐王府记室参军”句,结合此墓志的上下文,基本内容是描述墓主陈善之父生前为官,出入王府。

7、析骸易子,志在不降,负户□梁,城竟不拔。

“户”下一字原拓作,因蚀泐严重而难识。审其下字释文作“梁”,也有疑问。原拓作,依字形看,为左右结构,左边“氵”旁较清晰。“梁”字为上下结构,原刻中“木”字底却踪影全无,下方的白色点明显是石花,值得斟酌。反复审视,发现应是“汲”字。

“汲”字解决了,上一缺字便有了突破口。查资料,文献中有“负户而汲”一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或为地道,冲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梁书•韦传》:“锺离今凿穴而处,负户而汲,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唐裴《传奇•赵合》:“连弩洒雨,飞梯排云,穿壁决濠,昼夜攻击;城中负户而汲者,矢如猬毛。”《陕西通志•潘岳〈马督诔〉》:“以眇尔之身,介乎重围之里,率寡弱之众,据十雉之城。群氐如猬毛而起,四面雨射城中。城中凿穴而处,负户而汲,木石将尽,樵苏乏竭,刍荛罄绝。于是乎发梁栋而用之。”

“负”,以背载物,《释名•释姿容》:“负,背也,置项背也。”“汲”,《说文•水部》:“汲,引水于井也。”《玉篇•水部》:“汲,引水也。”“负户而汲”即背负门板以抵挡箭矢去打水。

“负户而汲”,又可作“负户以汲”,《宋书•列传文九王》:“贼昼夜攻围之,宪且守且战,矢石无时不交,虏多作高楼,施弩以射城内,飞矢雨下,城中负户以汲。”《文苑英华•诸使•防御使》:“自翰守南阳载离寒暑,城孤师寡,负户以汲,虏不得进。”

“负户而汲”是古人作战遭围城之困时的生活方式之一,表明军民背水一战、誓守城池的决心。

根据原刻,结合上下文意推之,缺字当为“而”。再回到墓志释文,前文有“刘闼奋触山之力,率跋扈之徒,自号夏王,围城数匝。君年尚幼,固守危城,督励骁勇,劝将士众。虽云梯电举,抛石雷奔,三夕三朝,九攻九拒”,此处当作“负户而汲”无疑。

————————

[1]《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北卷壹》(上册),文物出版社,2004年。

[2]同[1],(下册),第46-47页。

[3]转引自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岳麓书社,1998年,第55页。

[4]刘中富:《〈干禄字书〉字类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第138页。

〔责任编辑:许潞梅〕

猜你喜欢

释文校正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一类具有校正隔离率随机SIQS模型的绝灭性与分布
机内校正
孙婷婷
一种基于eNode B的主动式频偏校正算法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