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玫瑰分外香:电视连续剧《我的青春在延安》的青春叙事
2011-11-24冯资荣
■ 冯资荣
红色青春偶像剧《我的青春在延安》,以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恢弘背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独特的视角,重现那个伟大辉煌的历史瞬间。青春激昂的知识分子在国家命运的转折关头冲破重重险阻,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在抗战熔炉中战斗成长,完成了浪漫爱情与革命信仰的完美结合。
这是一阙在烽烟中谱就的战地恋曲,既凄美、哀婉,更悲壮、激越。编导者迎合年轻观众的收视习惯和审美情趣,较好地把握了题材的精神向度和审美取向,借助小说文本的青春叙事方法和战争加爱情的创作模式,独特的风格和别致的形态,开掘出历史与现实的精神通道,艺术再现了上一代人的红色青春与壮烈情怀。
一、个体青春叙事与民族苦难记忆的重叠
运用叙事学的理论,寻找符合青春特点的叙事视角作为青春剧的叙事切入点,再从这个青春的视角出发寻找青春的故事、叙述青春的手段和叙述青春的方法,这就是“青春叙事”。
如果说反叛是青春叙事的推动力,困苦和磨难就是青春叙事的润滑剂,而爱情成为青春叙事的主旋律,奋进并藉此获得独立的自我则是青春叙事的终端。萧湘的成长就是遵循反叛、磨难、爱情、奋进这条线索展开叙事的。她从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的大学生成长为八路军干部,与同学赵劲飞结为生死恋人,但战争曾数度使她与恋人失之交臂,革命和爱情成了她奋进的动力源。到延安后,因照片事件,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惨遭敌人杀害,萧湘因此受到怀疑。在隔离审查的日子里,她仍不坠青云之志,只有屈辱,没有眼泪。解除审查还其清白后,毛主席脱帽向萧湘鞠躬道歉,她的热泪夺眶而出。为了揪出隐藏在延安的间谍,她不惜牺牲小爱,接受上级的特别任务,硬着心肠故意冷落赵劲飞,而与皇甫仁巧妙斡旋。赵劲飞,这个东北军团长的少爷,父亲在九一八事变中被日本人杀害,家仇国恨使他成为骁勇善战的八路军特别支队分队长。因复仇心切,屡犯纪律。他挚爱萧湘,为了证实爱人的清白,他与专案组孟组长拔枪相向。为了消灭代号“古碑”的日本间谍,保证七大顺利召开,拯救战友与爱人,他深入特务的秘密据点,不幸腹部中弹。马玉、皇甫仁的心路历程同样也顺着这条线索成长、蜕变,堕落与自新。
全剧采用内聚焦的叙述模式,以第一人称的“画外音”介入剧情,以“我”的视角串联起“我”之外的人和事。“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我”不仅在讲述自己的情感和革命历程,而且也在讲述一个具有普泛价值的心灵之旅。这种着重表现战火中的青春气概和传奇色彩的青春叙事,使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我”与剧中人物的亲疏关系,透过剧中人物解读青春,与主人公一起经历炼狱。“每个人都会有一段难以忘怀的青春往事,如果我告诉你,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抗日战争中,在那动乱不已、苦难深重的岁月里度过的,你一定会觉得,我非常非常的不幸,可是世界上的事真的是很奇怪,现在回想起来,我却没有觉得生不逢时,恰恰相反,我以为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我的青春和我的爱情,都与发生在延安并且最终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一件大事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是一段多么令人难忘和值得留恋的岁月啊!”萧湘的画外音,回忆的口吻,在想象中叙述,在叙述中想象,女性化的跳跃思维,散发出浪漫的气息,引发在延安的动人故事。正是女性细腻而敏感、幻觉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呈现,使她与赵劲飞的爱情更显得珍贵、缠绵、悲壮与凝重,由此奠定了全剧传奇性的叙事格局和情感基调,彰显其诗一般的叙事张力和美学风格。
青春叙事特别珍重民族现代历史的苦难记忆,并将个体的叙事与之重叠。八路军浴血奋战,赵劲飞死而复生,萧湘乔装日本记者智取炮楼,老太太智救赵劲飞,日本鬼子血洗小山村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苦难记忆中的片段写真,与个体的青春叙事重叠后,进一步探求和发掘了受众的心理积淀,始终保持着红色文化的基本格调,在更高的精神文化层面构成与时空的深层对话。红色资源的先进文化品质在审美过程中得到了有力的弘扬,别具一格的艺术表达更凸显了人文亲和力与审美共鸣度,其审美灵性与思想睿智熠熠闪光。
青春的视角、青春的语态、表现日渐丰满的青春壮怀。在坚持主旋律的前提之下,挖掘人物和事件的亮点,青春叙事强化和凸显“神妖斗法”模式,着力展现国、共、日、伪、匪多方力量的较量,以感性的形式重构历史,实现主流文化与平民文化对接。人物塑造从英雄视角转向平民视角,如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共领袖视为普通人,展现他们超凡脱俗背后的七情六欲和平常心态。毛泽东在七大投票选举后,找萧湘打听王明当选中央委员的票数,萧湘一口回绝:“主席,您是被选举人,您不能到这里来的,我挡您的大驾,请您退出去吧”。毛泽东的平易近人,关心犯了错误的王明,以及萧湘的单纯与直率,尽显荧屏。赵劲飞在护送首长从山东到延安途中,与胡服(刘少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延安路遇少奇时,直呼少奇为老胡,甚至大大咧咧拍着老胡的肩膀,让老胡介绍少奇与他认识,把赵劲飞粗犷豪迈的性格写活了。再如情节的细节化,通过一些不经意间的细节展示历史的厚重感。当胡宗南五十万大军兵临延安城下,延安城内人心惶惶。毛泽东闲庭信步,路遇拾粪老汉,他向老汉借火点烟,并与之谈笑风生,一下就稳定了延安的军心与民心,堪比诸葛孔明城门抚琴。在周末的舞会上,萧湘请毛泽东跳舞,毛边跳边向萧湘请教“联合政府”、“群众”、“实事求是”等词汇的英语读法,并反复跟着萧湘朗读。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毛泽东的不耻下问,彰显党的领袖高度的政治韬略,也与剧中毛泽东在七大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前后呼应,凸显了七大召开的历史地位。
青春叙事的运用,还表现在剧情编排上的二元对立,设置悬念,巧妙展示矛盾冲突。中日对抗、国共磨擦、国家兴与亡的对立,以及萧湘与赵劲飞的误会,萧湘与马玉性格的迥异,赵劲飞与父亲老部属溜大湾的价值观对立,王洛川与媳妇胡大梅的拌嘴等等。矛盾越尖锐,越能抓住观众的神经,故事性就越强。即使是反面角色,皇甫仁与日本间谍王彪也有尖锐的对立。作为国民党军统间谍潜入延安,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虽然是国民党的人,可我也打鬼子,我也是中国人”。他忠诚职守,一方面努力刺探我党的情报,一方面却又徘徊在国共两党之间,举棋不定。王彪要他提供延安的地形图及其坐标时,他故意把地标标错,使日寇对延安的轰炸失败。他监听到日本间谍关于爆破七大会场的“地火二号”行动计划后,想方设法不露痕迹地向中共报告。当他被日本间谍裹挟到秘密据点后,他拒绝与其合作,王彪说“别忘了你是什么身份,对共党来说,是绝不会把你当自己人的”,皇甫仁回答:“只要不跟你这种汉奸走狗称自己人就行了”。为了掩护萧湘和马玉,他最终与王彪同归于尽,为自己的政治生命抹上了一块亮丽的色彩。
二、红色题材与时尚元素的有机融合
红色题材加入商业化时尚元素的范式生成,是主流意识形态和消费文化逻辑这两种异质力量PK的结果,滥觞于《恰同学少年》,不仅可以使观众在认同时尚化叙事诉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认同根植其中的主流价值观,从而达到更生动、更富时代质感的宣传教化目的。与此同时,凭借大众文化与大众之间与生俱来的亲缘关系,促使经过通俗化改造的红色内容产品从庙堂走入民间,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培育更多红色内容产品的潜在受众和消费主体。
时尚元素是外在的躯壳,典型人物才是红色青春偶像剧的灵魂。《我的青春在延安》在把握特定时代、特定人物的内在精神实质前提下,将重大题材和清新风格、主流价值和时尚元素、真实历史和虚构情节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全剧借鉴了青春偶像剧清新唯美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征,意在打造主流文化,抗衡日韩剧。萧湘因为出身富裕家庭,崇尚富足而新奇的生活,在延安后的艰苦环境下,突发奇想要喝咖啡,尽管自己身上带了咖啡豆,却苦于没有机械打磨。情急之下,她想到用石磨来替代。不料石磨太大,她只好用笤帚将磨好的咖啡收拢;领导要求萧湘教群众交响乐知识,并在会场上准备了《大刀进行曲》,可她偏偏认为交响乐最适合的教材是贝多芬的《命运》,于是她偷偷调换了乐曲。在演员选择、人物塑造、影像风格等方面也大胆创新,用最受时下年轻人追捧的选秀艺人演绎红色青春剧,将主流价值观用当代观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表现,把离这类题材最远的观众都拉回来了,让现在的年轻人觉得萧湘、赵劲飞和自己的生活很接近。俊男靓女背后,是激情飞扬的理想与倔强坚毅的性格,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时代精神。全新的革命视角、全新的演出阵容、全新的电视剧元素,考究的画面,明亮的色彩,靓丽的演员,以及剧中散发的激情飞扬,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和强烈的艺术冲击力。独特的形态建构与内蕴开掘,虚拟形态展示独特的史实和深邃思考,其叙事的适应性和审美包容度有效地满足了受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由此,红色青春偶像剧进入了一个不同审美文化资源兼容并包、主流价值弘扬与接受效应追求相得益彰的审美新境界。
三、革命与爱情的辩证统一
将爱情叙事与民族、国家、阶级等宏大叙事交叉重叠,是《我的青春在延安》中爱情书写的主导价值取向。独出机杼的叙事,跳出了偶像剧“言情”的俗套和窠臼,以情节的变化、事情的发展脉络来结构剧情,围绕萧湘、赵劲飞、马玉、皇甫仁这四个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与命运,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凝重的思想内涵解读了烽火岁月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情感历程,还原其高尚的理想情操。
萧湘与赵劲飞的爱情,首先是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和敢于奉献之情,然后才是男女两性之间的私情。国难当头,他们义无反顾走上为民众求解放,为民族争自由的道路。革命始终是主线,推动着爱情的发展,使萧、赵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革命却又使他们再次分离。为了拯救萧湘和战友,赵劲飞闯入特务秘密据点,身受重伤,他紧紧握着带着弹痕的定情物金锁,喃喃自语,“刘少奇首长答应当我们的主婚人呢”,憧憬着革命胜利后的花好月圆。“小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维系在一起,从小爱到大爱,涵盖了人类最圣洁的情怀。编导者把这种爱情极富亲和力与感染力地呈现,相信今天的年轻人收获的不仅仅是圣洁的爱情,更有思想的洗礼、道德的进步与灵魂的升华。
娇生惯养的马玉暗恋赵劲飞,萧湘的出现,使她从一个充满爱情憧憬的幸运儿,突然变成了萧、赵爱情的“电灯泡”。患得患失的马玉在嫉妒和失意的双重打击下,被潜入延安的皇甫仁揽入怀中,成为其刺探我党机密的马前卒。皇甫仁原是一个爱国的进步知识分子,曾在家中的包办婚礼上悄悄放走拼死反抗的“妻子”萧湘。本想投笔从戎的他,却进入军统的游击训练班。潜入延安后,邂逅萧湘,萧湘的美丽善良和我党的抗日进步主张使他内心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他与马玉的爱,最初是有政治目的的,那就是利用马玉刺探中共的情报。随后在自责与忏悔中他们真正走到了一起。为了掩护萧湘与马玉,他与日本间谍同归于尽。马玉、皇甫仁的情感与命运沉浮,告诫观众:在历史抉择关头,人生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什么是走向光明,什么是末路穷途。
岁月更替,星转斗移,昔日的“我”或已故去,或仍在向儿孙讲述延安的动人故事。他们不能再驰骋疆场了,但他用血肉与灵魂谱写的红色青春之歌仍然在我们的口中唱响,永远不会因岁月流逝而终结。这,就是红色青春偶像剧《我的青春在延安》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