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被中小学冷落的主要原因分析

2011-11-23姚灿国毛治和

武术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普及武术

姚灿国 毛治和

(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武术被中小学冷落的主要原因分析

姚灿国 毛治和

(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向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2005年——2010年有关中小学学校武术教育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研究结果发现:外来文化、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师资、教材、教法等是造成武术被中小学冷落的一般原因,武术普及推广目的不明确才是主要原因。

武术 中小学 冷落 原因 分析

武术作为一种独特、内外兼修、蕴含深刻哲理的传统文化,多方面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个性,把握武术文化的坦荡、博大的精神内涵,对理解东方文明的精髓,对民族自立、自尊和凝聚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武术自古就被作为培养文武兼备顶尖人才的重要内容,武术被政府要求进课堂以近代为甚。1915年当时的教育部就明令“各学校应添授,国旧有武技”,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同样把武术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在中小学普及推广武术已经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武术在中小学开展如何,始终广受社会各界关注。2005年3月,为落实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关于“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发挥武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的要求,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邀集全国百余位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校武术教育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反而削减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2]。

早在10多年前就有学者通过对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状研究后,发出武术在许多学校已经“名存实亡”,武术课“形同虚设”等警示,到现在,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逐渐丧失的趋势没有得到丝毫遏制,反而在跆拳道、空手道、泰拳等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下有被冷落、被遗忘甚至有被抛弃的危险。造成如此尴尬局面的原因何在?笔者主要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05—2010年间“学校武术”进行检索,共收集相关文献资料381篇,经整理发现:有43位学者分别对全国、省、市、县等不同区域的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分别总结出制约武术在中小学普及推广的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受内外因影响。

1 外因

1.1 外来文化(项目)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争夺成为影响武术教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3],“外域技击项目”与“西方竞技体育强势文化”等因素对学校武术是有一定的影响,但绝对不是重要的或主要因素,相反这是武术发展的机遇。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是武术赶上了向外域文化学习、革新自我的大好时期,这种影响的实质是竞争,如果不是处于一个激烈的竞争环境,没有主动向上的拼搏精神,那么姚明就不可能成为NBA的顶尖中锋。这种影响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有。我们应主动去挑战自我,去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保持本民族优良传统,吸取他人之精华,是扬弃。同样武术更应以此为契机,立足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广纳天下同类文化之精髓,去掉过时、陈旧不适时宜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不怕刀砍斧削的剧痛,以全新面貌去主动满足中小学生的需要,去主动迎接其它体育项目的挑战,若抱残守缺、孤芳自赏不思进取,必将受到物尽天择的惩罚。

2 内因

2.1 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

中小学武术“竞技化”的成分很浓,一些学校领导明确表示学校开展武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竞技武术的后备人才,和我们少体校走了一个模式[4]。中小学的武术比赛也是以高考加分为杠杆,推动竞技武术的发展[5]等,这两位学者分别揭示“竞技体育举国制”与“应试教育”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影响,表面上看这两者是制约武术在中小学普及推广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中小学生躲着老师、背着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去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活动的人要远远多于自发练武术的,更不说让老师、家长谈之色变的网络游戏。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社会力量办的馆(校)去学习与武术非常类似的外来技击项目如跆拳道、空手道等,但其在多个省份并不属于高考加分类项目,这不得不令人深思。许多研究过学校武术的学者都曾发出”学生喜欢学提升自身自卫能力的武术,而不喜欢上学习花拳绣腿的武术课”的警示,因此“体制”的影响不是主要的原因。

2.2 师资、教材、教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影响

师资匮乏、教材陈旧(缺乏)、教法单一以及评价体育系过于简单、不科学等几乎在所收集的文献资料中都被论及为影响因素,大都采用表格的方式罗列大量详实的数据非常直观的告诉读者证据充分、结论准确。师资匮乏结论得出唯一依据是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在大学选修武术专项的多寡(见表1),若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中小学体育师资专项结构,没有哪一个体育项目是满足教学需要的,连开展相对较为普及的田径、篮球等。再说无论20世纪50年代,还是21世纪的今天,不管高师还是体院的体育教育专业,无不把“培养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可能没有羽毛球、游泳、足球等,但一定有武术,为什么教师又不愿意教武术呢?一个“累”字岂能解释清楚。大中小学武术教材几十年几乎一个样,要变也是换汤不换药、脱胎不换骨;教法单一、评价体系不科学等从表层分析看是由于武术本身不与时俱进、不作为所致,其实是“人祸”。此外,影响中小学武术普及推广的因素还有武打题材的小说、影视剧以及学生家长等,这都不是武术被我国中小学冷落的主要原因,而是武术普及推广的目的不明确。

表1 不同时段学生武术课教师的构成情况一览表(%)(N=3266)[6]

3 武术普及推广目的不明确

所谓目的是指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7]。从收集的文献资料来看很少有人论及“为什么教”的实质,就是有,要么不全面,要么肤浅——停留在“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说教层面上。目的不明,就可能方向不清,就可能执行不力,最终导致整体效果不佳。在中小学普及推广武术是因为“仅仅把中国武术视为一个体育项目、一种专门的技能,还远远不能包容和理解中国武术。任何体育项目虽然都会具有文化的意义,但没有一个体育项目像武术一样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武术那么大的包容量和负载能力。”[8]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共产主义曾一度是亿万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受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与拜金主义的侵蚀,许多国人腰包鼓了,精神空虚了——精神支柱没了,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支柱,就好比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人没有了灵魂就是一堆行尸走肉;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就是一盘散沙、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在此背景下才有中宣部、教育部就中小学体育课提出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的明确要求;才有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9]的醒世呼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使文化复兴的观念必须植根于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中小学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是我国当前学校教育目的,学校体育教育就必须围绕达到这一目的去全面展开工作。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977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种。着力普及推广武术,首先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先民所繁衍生息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并由此产生了内容繁多、形式各异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有较强的地域性,选择其他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去普及推广,不仅不现实,而且有可能被某些敌对势力抓到搞民族歧视、同化之把柄。选择武术是因为技击动作是武术的主要内容,技击术不仅在我国各民族有,而且世界其他民族也有,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集大成,选择武术有利于“多元统一”,更有利于民族团结与融合。最后,普及推广武术是因为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中唯一得以连续发展,并延续至今的文化。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与中华文化同时并存共同繁荣的有汉字文化、武术文化和中医文化三大文化体系[9],她们是中华民族特征性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武术作为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健身、娱乐等一般体育运动属性,而且还具有承载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人生哲理、审美情趣等其它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文化特性;“天人合一”是我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更是武术各流派、各拳种的支柱理论,讲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睦相处。“天人合一”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时代生活理念不谋而合,普及推广武术是时代的需要。翻开我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华儿女不屈不饶抵御外族侵略的抗争史;打开中小学课本,映入眼帘的是虎克、牛顿、阿基米德、门捷列夫……难免让学生产生中华民族缺乏智慧的错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入,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构成威胁,对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产生不良影响,民族传统节日的淡化与洋节的盛行、婚丧嫁娶等习俗中民族基本元素的缺失与西方内容的不断增多,加之西方某些国家希望通过和平演变的方法,把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西化”掉,普及推广武术是国家稳定发展、增强民族认同与自信的需要,因为“中国武术一直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文化品牌,是中国人区别于异族人的标识”[10]。真正弄清楚中小学普及推广武术的目的后,政府部门就不会仅仅发发文件,喊喊口号,而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强监督管理,把武术普及推广情况与学校、教师、学生的切身利益挂钩。只有这样,学校不重视、教师不愿教、家长不支持等制约中小学武术发展的顽疾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只有这样才可能有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具有时代元素与特点鲜明、学生愿学爱学与教师愿教乐教的武术教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有融武德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明显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教法诞生;真是这样,武术发展的春天又到了。

4 结语

中国武术曾经是广大国人引以自豪的民族文化品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龙的传人区别于外族的标识。武术发展至今已成为“最大宗的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1],我们必须增强民族存亡的忧患意识,提高在中小学普及推广武术目的的认识,克服一切影响因素,对武术发展与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完成都有利。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7.

[2]编写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郑 健.影响武术教学发展的因素[J].宜宾学院学报,2010(6):117-119.

[4]马 剑,邱丕相.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J].体育科学,2007(5):92-93.

[5]董新伟,王智慧.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因对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0(2):90-93.

[6]课题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3):82-89.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904.

[8]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7.

[9]钟海明,马若愚.中华武道概论[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6.

[10]王 岗,邱丕相.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61-66.

[11]王 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72-75.

An Analysis of the Major Causes of Wushu's Unpopularity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Yao CanguoMao Zhihe
(P.E.School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Hunan 415000)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this article organizes and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on Wushu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from 2005 to 2010.The results show that:foreign culture,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ompetitive sports,the quality of 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methods and etc.are the basic causes for Wushu's unpopularity in primiary and middle schools;The lacking of concrete goals for Wushu promotion is the major cause.

Wushu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unpopularity causes analysis

G85

A

1004—5643(2011)09—0078—03

1.姚灿国(1968~),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普及武术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中华武术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武术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