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体育游戏发展演化
2011-11-23李丹
李 丹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论民间体育游戏发展演化
李 丹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文章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逻辑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丢沙包”、“推铁环”、“抓子”、“玩泥巴”等等这些虽然古老而朴素,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和思想启蒙的民间体育游戏进行深入广泛的问卷调查,获取直接数据,并从民间体育游戏的发展演化入手,探讨民间体育游戏的发展变化规律,为民间文化的传承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民间体育游戏 发展 演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民间体育游戏,属于民族民间体育部分,如“踢沙包”“滚铁环”“摔元宝”等等伴随人们幼儿成长期的体育现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查阅相关文献以了解研究进度。
1.2.2 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大量的调查研究,在课题创作过程中,课题组走访了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南阳、信阳、安阳7个城市和灵宝、宝丰、嵩县、沈丘、登封、封丘、滑县、镇平、南召9个县的乡村和城镇,对各个阶层的居民进行访谈,获得了详细的访谈数据。
2 分析与讨论
这些民间体育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停发生着变化,仔细观察其发展轨迹,从如下几个方面叙述。
2.1 游戏名称的演变
一些项目名称随着时代发展逐渐从方言向书面语言演进,有统一的趋势,例如:老鹰抓小鸡、撞大网、玩泥巴等游戏,在各个地方30岁龄以上的采访对象中都由其方言命名,并且这些方言名称在书面语上无法表达,大多都用拟音、象形等形式整个句子作为名称,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些具有相同形式和不同地方名称的项目都向书面语言化统一,其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民间体育游戏名称变化与主导因素示意图
另一方面,随着近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项目出现了分化现象,例如:摔元宝、扇三角游戏,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元宝”都是玩家们用纸自己叠置,大小有别,但形状统一。在90年代以后出现了厂家专门生产的各种形状的“画板”“画片”,取代原有的叠置产品,并印刷图画或文字增加其观感,在新产品出现后,项目名称随之相应改变,出现了“打画片”、“扇画片”、“敲画片”等。其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分化与主导因素示意图
通过自然经济下的邻里传播,已经普及中原大地;通过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打上了各个地方特色的印记。单从名称而言,好多名称方言用音,在现代方言和书面语上找不到对应位置,但从民间体育项目名称的演进痕迹中,我们可以推测民间小游戏项目的历史久远,民间体育游戏的命名具有地方方言特征和时代语言特征。
另外,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可以从历史材料上考究的项目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历史中,例如:“打棒”(上世纪80年代前盛行,目前已消失),经考察可能是原古代运动项目“击壤”,如果假设成立,则现代的玩法中依然没有褪去古风色彩。三国魏邯郸淳《艺经》中载:“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敲之,中者为上。”现代打棒的其中一种玩法,就是用棒槌敲起圈内一头尖的小棒,凌空击小棒飞出,然后对方从小棒落地处,回掷圈内,如进圈则取胜,出圈则失败。另外“击壤”与“打棒”的变化也符合时代语言特征。
2.2 项目的内容演进
项目内容演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项目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例如:“摔元宝”,原始的玩法就是用自己的“元宝”摔打对方的“元宝”,致其翻身为胜。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游戏用品的产业化加速,新产品代替了原始“器械”,同时也左右着项目内容的变化。例如“画片”产业化出现后,其玩法从“摔”,到“摔”、“敲”、“撞”等多样化的演进。
民间体育游戏项目有兴衰、消亡现象,而且就在近几十年。在调查中发现:“玩泥巴”“摔胶泥”、“打棒”、“滚铁环”、“走石子棋”、“荡秋千”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逐渐消失。“抓子”、“爬树”、“翻跟头”、“打车轮”、“拼叶梗”、“弹弓”、“弓箭”、“斗鸡”、“飞镖”、“战水枪”、“踩高跷”等娱乐项目,参与人群锐减。
项目内容的演进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关。自古以来体育娱乐运动都与生产劳动密不可分,可从三个方面做表述:一部分来自于生产劳动的原型,例如:“弓箭”、“弹弓”。一部分来自于生产劳动的变化形式,例如:“飞镖”、“踩高跷”。另一部分是针对生产劳动能力的一种训练手段,例如:“翻跟头”、“爬树”、“抓子”。在自给自足为主题的自然经济阶段,或者自然经济主导阶段,人们的谋生手段以农耕方式为主,因此娱乐游戏的主要形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市场经济体制以强劲的势头主导着中国的经济形势,短短30年的发展,几乎彻底改变了全中国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成分被压缩到了落后的边缘,市场经济成了人们谋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可靠方式,工业化、信息化促成了典型的时代特征。在经济形势的变动下,人们生产劳动的方式大大改变,民间体育活动必将面临着彻底的改头换面,从形式上要服从人们现代生产劳动的需要,因此有工业化、专业化特征的西方的现代竞技体育和信息化特征的电子娱乐正在成为民间娱乐的主题。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决定体育活动主导类型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时代发展与体育文化主导类型关系示意图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样,在现代信息社会把世界变成“地球村”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世界的,也是民族的”。而这些竞技体育和电子娱乐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从根源上看不代表中国的民族本源性,但是它将是世界人民的生活内容之一。娱乐主题改变导致的身体运动的减少不是社会的倒退,而是生产劳动的方式改变所致。
2.3 民间体育游戏项目消亡现象
“打棒”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盛行,80年代之后迅速衰落,到20世纪90年代几乎绝迹。分析其原因,是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活场所格局的变革,“打棒”的游戏场地主要在田间的打谷场或者村落巷间空地,在农耕时代农闲时期打谷场承载着很多娱乐游戏,例如:“捉迷藏”、“打陀螺”等等,20世纪80年代之后机械化耕作面积逐渐增大,打谷场的数量逐渐缩减,趋向于消失。巷间空地也在社会发展中被规划的住房和街道所占用。场地的消失应该是这一民间项目消失的直接原因之一,其直接与间接原因如图4所示:
图4 “打棒”项目消失的原因剖析图
“滚铁环”也叫“推铁环”、“推桶鼓”,因其由古代我国木桶的铁质“桶鼓”作为主要器械而得名。这项民间游戏在上世纪90年代前盛行,随后衰退,至本世纪初几乎绝迹。分析其原因有二:其一是作为铁环的材料来源木桶推出历史舞台,“桶鼓”随着岁月流逝,流传数量大幅缩减;其二是新农村建设中“村村通”公路项目的全面普及,硬化的路面不适合铁环的滚动(铁与水泥路得摩擦声音刺耳)。由此推断,器材的消亡和场地变质成了“滚铁环”项目缩减和消失的直接原因,其直接与间接原因如图5所示:
图5 “滚铁环”项目消失的原因剖析图
总之,民间体育项目消亡的直接原因是生活生活场所、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发上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其根本原因仍旧是生活发展,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2.4 民间体育游戏项目的再生和变革
上文讨论了运动项目有消失的现象,但这种消失是相对的。一方面,当外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适应自身发展时,运动项目消失;当社会发展到又适应其发展时,又自然繁荣起来,本课题称此现象为“体育项目的再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项目本身为了延续改变了不适应发展的部分,以另一种姿态继续存在,本课题称此现象为“体育项目的变革”。
近期许多学者为足球的发源地争论不休,其核心证据就是“蹴鞠”运动在我国宋代就盛行,而且有现代竞技特征。本研究认为,“蹴鞠”现象是民间体育项目的“再生”想象。当整个世界大部分地区社会动荡不适应项目发展的时候,运动项目几乎消亡,其“种子”可能残存于世界的某个角落,当社会稳定适合其发展的时候,就迅速生长蔓延,完成“再生”。当然现代足球的“火种”在欧洲首先蔓延,与古代“蹴鞠”相比,仅仅是器材的材料变化和游戏规则的局部变动。当时宋王朝繁荣的社会经济是古代“蹴鞠”的兴旺土壤,而近代足球的繁荣是以近代欧洲繁荣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在当代全世界经济水平普遍提高的时候,足球成了世界性的项目。
“高跷”在我国自古以来都是民间的娱乐表演项目,有多种形态,可分为:无手把和有手把,在早期民间流传相当广泛。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运动形式越来越少,在调查研究中,广大农村80后的一代参与“高跷”者已经十分寥寥。但是近代体育工作者将其中一种形式纳入“民运会”比赛项目——“高脚竞速”,使其有了繁衍生息的舞台。这种现象就是将民间纯娱乐的东西经过改革,加上了现代竞技体育的规则,从而适应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射箭”竞技已经在奥运会项目中延续了几十年,民间的“射箭”,却存在了好几千年甚至更长,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且与世界文化融为一体,已经说不出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了,在古代主要用于生产训练,在近代民间成了纯娱乐的东西,是精准游戏的一个主要项目,人们用竹子、韧木棒和绳子很轻易的自己造出弓箭,在闲暇时间自娱自乐。到今天,射箭项目在民间几乎消失,但是在国际竞技舞台上却显示着旺盛生命力。这些项目的再生和变革规律如图6所示:
图6 民间体育游戏项目的再生和变革流向意图
总之,民间体育项目也有进化论式的生存规律,当社会经济条件局部改变时,会通过自身的局部变革适应社会的发展。当社会经济条件动荡时,会栖息在适合生存的角落,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伺机再生。
3 结论
(1)民间体育游戏项目的名称随着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呈现出先分化再统一的现象。(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劳动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内容的盛衰交替不可避免。(3)生活场所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用品、方式的变化,可直接导致一些民间体育游戏项目消失。(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再生和变革是许多民间体育游戏文化延续的根本途径。
4 建议
民间体育游戏,是具有特别民俗特征的体育活动,在我国源远流长,有的甚至传承了几千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一部分,饱含着中华文化精神,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启蒙教育和成长。但在当前时期被严重忽略,在我们苦苦寻求各式各样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时候,却忘记了我们已经享受过的、在实践中传承千年、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实在的、现存可用的文化经典,它对我国当代少儿体育教育有很高的借鉴意义。我们体育界和教育界的学者应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做好民族文化的吸取和传承。
[1]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邵 荣,柯 玲.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思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
[3]李天元.旅游学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鲁 迅.且介亭杂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On the Evolution of Civil Sport Games
Li Dan
(P.E.Department of CentralChina Normal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9)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investigation,logical analysis and statistics,the paper does the survey of the games,such as Throwing Sandball,Pushing Iron Ring,Catching stones and Playing Mud,these games with long history and companying the life of many generations,get data and from the evolution of them to find the developing rule of them and find some referencesfor studying civil sport games.
civil sport games development evolution
G85
A
1004—5643(2011)09—0105—03
李 丹(1990~),女,学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