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2011-11-22柴健

中国经贸 2011年12期
关键词:贸易壁垒壁垒出口

柴健

摘要:最近几年,发达国家以食品安全为由,运用WTO规则,设置了重重绿色壁垒,以限制进口他国产品,进而保障本国市场免受冲击。我国作为WTO的新成员,和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日俱增,但由于近几年我国出口产品遭到国外多次“阻截”,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入世以来产品出口面对的最大障碍。本文对我国对外贸易中面临的绿色壁垒进行分析和认定,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

当前,世界贸易中出现了一种新动向,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它国家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这种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实施苛刻标准,以限制甚至禁止其进口的新非关税壁垒称为绿色贸易壁垒。近年来,我国产品不断遭到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又一障碍,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绿色壁垒

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商品中劳动、资本密集产品比重高,大多技术含量、档次不高。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容易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和冲击。

1.农产品出口所遇到的绿色壁垒

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立的壁垒呈现增长态势。据国家检验检疫部门统计,2003年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的技术性壁垒平均每天增加一项。2004年以来至今,这一势头有增无减,壁垒还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而且检测标准愈发苛刻。

2.纺织品出口中遇到的绿色壁垒

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或环保差别优势,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实行准入限制,使纺织品难以进入他们的市场参与公平竞争,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

3.其他出口商品在出口中遇到的绿色壁垒

欧盟“双绿指令”就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已于2005年8月13日起执行,出口欧盟的电子电器类产品将打上一个回收的标签,其主要目的是为促进废旧物品的重新利用;《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已于2006年7月1日执行,主要针对限制包括铅、汞、镉在内的6种有害物质的使用。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影响的原因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不能出口的产品增多,给我国商品出口带来恶劣的影响,但并非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造成,而是诸多因素结合的后果:

1.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绿色经济观念缺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于产品在生产、加工、制造、包装、营销等各个环节是否符合我国的环保要求和国际环保标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时片面追求高产量而忽视国际环保标准,使得企业在出口问题上经常面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2.法规不完善,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构建了环境保护法体系,但因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作梗,现行经济发展政策、会计法规未将环境资源纳入核算范围。在利益驱动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观,保护环境与恶化环境的现象并存,假冒伪劣禁而不绝。

3.认证意识低下,认证能力薄弱。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遗憾的是,我国企业对它的反应迟钝。截止到2001年上半年,在我国已获得该认证的企业仅500余家,其中大部分是三资企业,国内通过认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家电行业,更多的企业仍ISO 14000认证之外徘徊。

4.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在我国19278项已有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落后,周期也长。另人遗憾的是,我国在许多领域甚至没有设立正常的环保壁垒,使得国外利用这个漏洞给我国的环境资源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

5.农、牧产品生产分散,形不成规模经济。如在全国1600万亩茶园中,有70%是分散农户经营的,难以实施统一的茶叶生产标准。水产养殖生产过于分散,使得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难以落实。

三、面对绿色壁垒我国应采取的措施及应对方法

我国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进出口企业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之所以频频遭遇绿色贸易壁垒,既由于绿色壁垒所依存的国际法律依据本身的缺陷和发达国家利用这些缺陷给发展中国家在贸易出口中制造的障碍,又由于我国自身在促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实际工作中存在不足。所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014000)认证、绿色标志认证等。提高企业绿色意识,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消除、减少产品与服务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鼓励企业自觉向IS014000和国际相关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要求靠拢,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上的必要支持。

2.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并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环保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其产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为应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政府应该对环保产业给予税收、信贷等宏观政策的扶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应把环保纳入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制定针对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和发展策略,改变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產品的技术含量。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4.对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实行环境控制,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面对国外日益严峻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企业应对产品设计、原材料选购、生产销售和废弃物回收再生及产品包装的全过程加强环境控制,以适应国际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的要求,扩大产品出口。

5.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积极推行IS014000系列认证,强化环保执法,建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的信息系统。政府应根据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实现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和惯例接轨。

6.充分利用国际公约的法律公平性,对国外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环保违法行为进行制裁。洋垃圾大量污染项目进入我国,在绿色壁垒下对我国的出口构成了潜在危险。因此,有关部门应拿起法律武器,严禁国外的环保不法行为对我国的侵袭。

7.加强绿色贸易壁垒研究。绿色贸易壁垒研究要求我们进行国际绿色市场调查,搜集绿色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绿色产品,开拓和占领相应的国际绿色市场。研究发达国家的贸易制度和运作方式,以及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采取的战略措施。从他国的经验中找出我国可借鉴的内容,为确定我国的绿色贸易战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发。

四、结语

总之,绿色壁垒是客观存在的,冲破它要靠政府、企业、市场等各部门的努力。由于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就导致中国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协同成本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之间。中国入世以后,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将由于各主要贸易伙伴国普遍加强措施而更加显著。为跨越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出口产业进行的技术创新使出口行业实现了产业的跳跃式升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的出口管理制度创新,为出口产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创造了全新的制度环境,引导产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启动和发展的全过程,在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基地上,逐渐减少甚至消除绿色壁垒。

猜你喜欢

贸易壁垒壁垒出口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咱们最初是啥样
俄罗斯贸易壁垒对中俄贸易的影响
鱼与鱼缸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