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管理绩效的区域评价与比较
2011-11-22曲业兵
曲业兵
(辽宁省城市污水处理管理中心,沈阳 110033)
中国环境管理绩效的区域评价与比较
曲业兵
(辽宁省城市污水处理管理中心,沈阳 110033)
环境管理绩效反映了环境管理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2009年国内绝大多数省份的环境管理均存在着低效的局面,且环境管理效率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从区域分布来看,西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差。而造成综合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由规模效率引起的,说明投入的资源存在着浪费现象,单纯地依靠增加环境管理投入来提高环境管理产出的作用已经不大,必须依靠内部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环境管理绩效;区域评价
1 引言
环境管理绩效,是指在一定的环境管理结构下,由一定的管理行为所形成的成本、收益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结果,它反映了在特定的管理结构和管理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即政府的环境管理能否满足公众的需求。环境管理绩效包括环境管理的效果和效率两个方面:从环境管理的效果方面来看,如果由环境管理引起的成本增加小于无管理条件下由环境问题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则管理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从环境管理的效率方面来看,则倾向于研究管理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本文侧重从效率方面对环境管理绩效进行分析。
2 评价方法简介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对环境管理的效率问题进行评价,它是用数学规划模型来评价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技术有效的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评价各单元的相对效率。其显著特点是其不需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而且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任何权重假设,避免了主观因素,直接通过产出与投入之间加权和之比,计算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效率。该方法有两个基本模型,一个是基于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的CCR模型,另一个是基于规模报酬可变假设的BCC模型[1]。
2.1 基于不变规模报酬假设的CCR模型
每个被考察单元都有相同的投入和产出变量,它通过将一个被考察单元所提供的服务和其资源同其它被考察单元相比较将多个投入和产出变量转变为效率评价指标。假定一组被考察单元的个数为n个,每个被考察单元都有s个输出变量和m个输入变量。假定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不变,则DMUj0的效率评价可以转化成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
2.2 基于可变规模报酬假设的BCC模型
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对模型①增加一个凸性假设 ,变为:
模型②中的变量含义与模型①相同,只是引入了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从而使得计算资源配置效率(在本模型中称为“技术效率”)时可剔除规模效率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到纯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分析对于短期内不含规模因素情况下的组织效率进行了清晰的界定。若纯技术效率值等于1,表示决策单元能以较有效的方式生产,称之为纯技术有效;若纯技术效率值小于1,则表示其未能以较有效率的方式生产,称之为纯技术低效率。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由此可以判断企业技术无效是由企业纯技术无效引起还是由规模无效引起,亦或是由二者共同引起。该模型是由Banker等人提出,因此称为BCC模型。
为了说明相对效率评价的思路(如图1所示),设有A、B、C、D、E五种投入和一种产出的决策单元,其中ABCD为有效率的单元,它们构成生产前沿面A、B、C、D,E为无效率的单元,它被生产前沿面A、B、C、D所包络。设B1、E1分别为OB、OE在生产前沿面ABCD上的交点,则E的效率值:
TEE = OE1/OE<1
而处在生产前沿面上的B点,其效率值为:
TEB=OB1/OB=1
因此,有效率的决策单元其评价值等于1,而无效率的决策单元其评价值小于1。
图1 DEA评价模型
DEA方法根据决策单元活动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进行相对效率的评价—既可以对具有相同类型的决策单元之间的综合经济效率进行横向比较评价,也可以对同一个决策单元按不同时间(例如年或月)进行纵向的综合效率评价。
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本文对环境管理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进行构建。
3.1 环境管理的投入指标体系
环境管理的投入指标从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环境管理的直接投入包括环境管理总投资和环境管理人员投入,社会由于遵守和执行管理导致的商品和服务的损失及产量的减少可以视为环境管理的间接投入,如给环境受害者补偿的费用、发展环境保护产业投入的费用、资源闲置损失和按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而可能导致的损失等。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以及数据收集方面的原因,本部分将环境管理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作为环境管理的投入指标(未考虑环境管理的间接投入)[2]。其中,环境管理的资金投入包括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环境管理的人力投入主要指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人数,包括环保局人员、环境监测人员以及环境监察人员。如表1所示。
表1 环境管理的投入指标
3.2 环境管理的产出指标体系
环境管理的产出无法直接用金钱来衡量,可以用环境管理产生的环境状况的改进来衡量,如各种污染物排放的减少、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等。基于此,本文从环境保护的事前预防工作和事后污染处理两个角度对我国环境管理的治理状况进行分析。而环境保护的事前预防工作主要是指政府进行各种环境建设来缓解污染气体对社会的危害,环境保护的事后污染处理主要指政府对子污染气体的管理,如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因此,衡量收益的指标用环境质量、污染控制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来代表,具体见表2。
表2 环境管理的产出指标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去除排放比是指工业二氧化硫的去除量与排放量之比,工业烟尘去除排放比是指工业烟尘的去除量与排放量之比,工业粉尘去除排放比是指工业粉尘的去除量与排放量之比,其余指标解释见中国环境统计年报,这里不再赘述。
4 环境管理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以我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政府环境管理效率为研究对象,应用上一部分分析出来的评价指标来对我国2009年省际间的环境管理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根据2009年的《中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国环境质量报告书》和《中国统计年鉴》,对上述指标体系进行数据搜集(原始数据略)。由于NO2年日均、SO2年日均、PM10年日均和COD排放量的值越小越好,因此对这四项指标的数值作倒数处理。然后,运用DEAP2.1软件进行效率测量,由固定规模报酬的CCR模型求出政府环境管理的技术效率(TE),再根据变动规模报酬的BCC模型求出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及规模报酬,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环境管理效率及排名
4.1 技术效率分析
技术效率(TE)表示为任何一单元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产出(OUT-ORIENTED)。根据技术效率值的分析可以比较各单元的投入项是否得到有效运用,以达到最大化。其效率值越高,表示投入资源的使用越有效率。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是由于管理层未能充分利用资源而造成投入要素浪费,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3]。
由表3可以看出,就单个省份而言,天津、吉林、上海、海南、贵州、甘肃、青海和宁夏等8个省份的技术效率为1,说明其管理效率达到了最优,反映了这些省份的环境管理投入和产出相匹配,达到了相对最佳状态。而其他技术效率小于1的省份,则说明其资源配置的使用没有达到最优状态。尤其是江苏、湖南、山东、山西和河北5个省份,相对DEA效率值甚至小于0.2,环境管理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就地区而言,东部地区的环境管理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548,西部地区0.611,中部地区0.241,显而易见西部的环境管理效率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差。这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较大造成的。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对东部地区环境管理的力度,但这些管理力度与污染的产出相比仍显不足,因而对东部地区的环境管理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样的道理,西部地区虽然国家投入的环境管理力度较小,但从其污染产出来说,政府的环境管理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因此其环境管理的效率就相对来说要高一些。
4.2 纯技术效率分析
纯技术效率(PTE)表示在同一规模的最大产出下,最小的要素投入成本,可以衡量在投入导向模型下,各省份政府环境管理的综合无效率到底有多少是由纯技术无效率所造成的。纯技术效率更多反映的是决策单元的日常管理政策和水平,是在不考虑规模因素的条件下,衡量政府环境管理在资源投入上,因管理层的决策错误、管理不佳,而造成资源浪费的比例情况[4]。
全国各省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986,30个省份中有20个达到了1,说明我国环境管理整体纯技术上效率比较高,表明未在环境管理上造成资源浪费。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政府对环境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稳定、管理运作效率较高。就单个省份而言,全国共有10个省份曾作为有效前沿,而且在这10个省份中,海南省作为DEA有效前沿的次数最多,达到了9次,说明海南省的环境管理效率最高,可以作为标杆,供其他省份学习。另外十个省份的环境管理纯技术效率小于1,说明这些省份在环境管理战略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造成了管理过程中资源虚耗的漏洞。
4.3 规模效率分析
规模效率(SE)表示在最大产出下,技术效率的生产边界的投入量与最佳规模下的投入量的比值,可以由此衡量在投入导向模型下,政府环境管理是否处于最优生产规模。在规模效率下,政府能够实现其管理效率的最佳水平,然而规模无效率的政府既有可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也有可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规模报酬递增,表示其规模无效是因规模过小而产生的,可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效率,反之,若处于规模报酬递减,表示因决策单位规模偏大而导致规模无效,需要通过缩小规模来提高效率[5]。
我国30个省份2009年环境管理的整体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513,而整体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986,所以整体低效率的原因,大多都是由于规模效率低而造成的。
就单个省份而言,天津、吉林、上海、海南、贵州、甘肃、青海和宁夏等8个省份的规模效率为1,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说明这些省份投入的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其余22个省份的环境管理规模效率值小于1,且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说明这些省份的政府需要实施紧缩的环境管理战略,控制和缩小管理规模,以减少对投入资源的浪费和虚耗。显然,规模效率小于1的省份数远远大于技术效率小于1的省份数,所以这方面也说明了造成我国环境管理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无效率。
5 结语
经过对我国环境管理效率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环境管理综合效率处于相对有效的省份有8个,占全国总数的26.7%,而环境管理无效的省份却占73.3%。可见,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环境管理效率均存在着低效的局面。同时,环境管理效率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从区域分布来看,西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差,而造成综合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由规模效率引起的。除此之外,所有综合效率不高的省份均处于规模效率递减,这一方面说明投入的资源存在着浪费现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环境管理依靠单纯地增加投入,对于其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不大,只能依靠内部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1]刘静.中国环境规制效率测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45-48.
[2]刘研华,王宏志.中国环境规制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9(11):172-175.
[3]Koopmans T, C. An Analysis of Production as An Efficient Combination of Activities[M].New York Wiley and Sons, ING, 1951:263-345.
[4]Harvey Leibenstein. Allocative efficiency vs “X-efficiency”[J]. American Economic Assoceation,1996(56):392-415.
[5]Tim Coelli. A Guide to DEAP Version 2.1: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Computer) Program CEPA Working Paper 96/08.
Regional Comment and Comparison on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
QU Ye-bing
(City Sewage Disposal Management Center of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Liaoning 110033, China)
Performance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inputs and outputs. In 2009,most of the provinces in China showed a low efficiency in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re obvious. From the view of areas, the administration efficiency in the west regions is highest, second-best in the middle regions and inferior in the east. The main reason causing the low efficiency is the low scale efficiency, which reflects that there is waste inputs in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And in order to improve it, we must rely on the technical improvement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stead of the high inputs merely in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performance of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comment upon regions
X32
A
1006-5377(2011)12-0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