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栗树之乡行
2011-11-21刘霄河
●刘霄河
古栗树之乡行
●刘霄河
没有雷声,没有闪电,淅淅沥沥秋雨如丝,滋润着万物生灵。初秋绵绵三日如雨,送走了炎炎夏日,迎来了秋天的凉爽,雨后的冀西太行山区蓝天白云,显得分外妖娆秀丽。
乘车从临城县城出发西行,沐浴在清新的空气、清朗的天空、明媚的阳光之下,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环顾公路两旁,由近及远满眼绿色,沿途道道沟壑,多有清流潺潺而下。田地里庄稼长势良好。预示着今年秋季又是一个丰收年。
下了南郝公路,车驶上太行深山区通往村里的道路,令人惊讶的是,昔日坑洼不平的山路,变成了高标准水泥浇注的通道。使得山区村民出行便捷,拉近了太行深山区村庄和外界的距离。车很快就到达这次出行的目的地——临城县魏家庄村,到村北口,远远就看见在树荫下等候的米支书,见面后寒暄和问候是免不了的,随后老米领着我和田师傅一行三人,穿过村子向村南走去。
来到村南,眼前展现出一条碧绿的南北大川,顺川向南远望,川尽头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峰,那就是临城县一千四百多米高的三峰山。川道东西两边山坡沟岔树木茂密,青翠欲滴,郁郁葱葱,雨后艳阳高照,树木随高低起伏的山脊起伏酷似汹涌的绿涛。川道中间是湍急流淌的河水,几天的秋雨使河中泾流增大不少,河水清澈见底,水流冲击顽石,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曲令人陶醉。河水两边的层层梯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田地里玉米穗昂首吐须,笑迎金秋。回首北望村子,原来魏家庄坐落在这条川道的沟口,巧妙的组合像一个瓶子,口小肚子大,村庄守住瓶口,从外部看魏家庄像个小山庄,穿过村却是另一番开阔的天地。
我们三人沿河西边的路向南行,没走多远老米站住指给我们俩说:“你们看河东边那棵老栗树,树干的空洞能钻过人,老树却照样年年长栗子,它后边是一片栗树林,好多栗树直径在一米以上”。我顺着老米指的方向看去,小山包上一颗老栗树,树身中间的空洞东西透亮,树头两旁各有一个较大的树枝,活脱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招手欢迎我们。路过河流来到东岸这棵古栗树前,我们三人鱼贯而入穿过空洞,又在树周围环顾几圈,深深为其生命力之顽强而感叹。多像商朝名相毕干,剖腹挖心而不倒,如今栗树半壁身躯养黎民,多么忠诚的栗树啊!
沿山坡向东再向上,大小栗树洒满一面坡,随后又沿一条小路顺主沟向南,来到另一棵大栗树下,测得古树胸围4米,这棵树有两个半截枯枝,还有两个旺枝,长在山坡半腰上,树下无土坪,立地条件较差。看来,可能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造成入不敷出,两个枯枝实属不得已而自残保命。
沿山半坡小路继续往南,翻过一个小山梁,一棵枝叶茂盛树冠极大的古栗子树映入眼中,它长在一块玉米地旁。我顿觉眼前一亮,此树虽刚刚映入眼帘,却似曾相识,我从古栗树的四面仔细观察欣赏,老米说此树寿命已近千年,但我看它并不显老态,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树冠高大,周正圆浑,笔直的树干高约丈余。它不像历经千年岁月的垂垂老者,而像伟岸的树中壮年,现在每年仍在为它的主人奉献数量可观的栗果。再看古树脚下,它立足一块约两亩的肥田沃土之上,立地条件极佳。主人每年往地里施肥浇水,田中玉米与古栗树是共享的,使古栗树吃喝无忧,它不用像前边两个“弟兄”那样,因缺吃少喝无奈,只能断壁自残保命,这棵幸运的古栗树至今腿脚齐全,身板硬朗。古老的栗树好像具有了灵性,主人若宽以待它,树则努力为主人做贡献。
看完这棵古栗树,向西过河又回到西岸,来到一条向东开口的沟口。老米说:“这条沟叫小米会,南边那条沟叫大米会。”小米会沟口住了几户人家,其中一户房子盖得还很漂亮。在沟口一棵大栗子树下,一些村民正在收打捡拾栗子,村民告诉我,近几天收打栗子正在高潮。
向西进入小米会沟,清清的山泉水涓涓而下,老米领我俩沿一条小路上到南坡半山腰,来到一片古栗树群,他们两人不断报告测得古树胸围,2.8米3.2米3米3.6米……整片古栗树枝叶相连,遮天蔽日。我们驻足在一棵胸围3.6米的古栗树旁,进行详细观察,只见它长在倾斜度很大的山坡上,树下水土很难蓄住,立地条件很差,长期营养不良的古栗树,树身中间已经形成空洞。侧上方有个洞口可以钻进一个人,从洞中向上仰视,只见一个半截的枯枝空洞透着蓝天。老米进到树洞里,头部肩部探出洞口外,既滑稽又风趣,“咔嚓”一下,这样的酷照我怎么能让它错过。我想,今天这棵古栗树的精灵,一定会埋怨我们,不给改造一下立足和吃喝条件,还玩个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里的把戏,耍弄与我,使我很失望。看完这片古栗树,老米说:“往沟里走还有8里多长,像这样的树还很多,我们再换条沟看吧。”
出了小米会沟,重新回到南北大川,往北走了一段路,来到村南另一条东西走向的沟口,老米告诉我们这条沟叫斗栗沟。我们沿着斗栗沟清澈的溪水顺势而上,沿途胸围两米多到三米左右的大栗子树络绎不绝。走了一段后拐上南坡,翻过一道小山梁,来到一个山坳,一棵巨大的栗子树使我震惊,它的树冠几乎把这个小山坳全占了,覆盖足有两亩地大。我说:“好你个老米,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啊。”老米爽朗地笑了。说笑之间来到大栗树下,真是太惊奇了,在太行山区一些县份,我看过不少板栗树重点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古栗子树。他们两人赶紧测量,胸围7.1米!我的天哟,那它的胸部直径2.2米还多啊,真是栗树之王。静下心来仔细观看这棵栗树之王,它有五条主枝,前错后让五枝展开互不影响,且每条枝粗细相差无几,就是一名身材高大的壮汉都难以抱圆。撑开的五条主枝好像一只巨手从地下伸出,张开巨掌上的五指挚住蓝天。云南西双版纳有棵大榕树称作“独木成林”,如今临城县魏家庄这棵栗树王,应该叫做“五指挚天”或“一手遮天”。如果你能身临其境,一定会被它磅礴的气势所折服,仔细看这棵栗树王的树下,其立地条件非同一般,大树长在一块有两亩地的山坳土坪内,坪外是高约丈余的石砌坝墙,坪内土层厚度足有一丈开外,而水和腐殖尽揽其内。有远见的古树的先民主人,兴动如此大的土石方工程,为古栗树王创造了良好的立地生存条件,使得其能永葆青春,茁壮成长,荫及千年来的子孙后代,如今它可能是太行山区最长寿的老爷爷辈栗树王了,成为魏家庄及临城县一宝。
对于这样一棵宝树,我当然要从各角度多拍照。之后,我们三人坐在古树下的一排大石头上小憩,我突然问老米,“这棵树下怎么摆了这么一排大石头?”老米给我们讲起了在抗日战争期间,魏家庄是抗日县政府巩固的后方根据地,抗日县政府在魏家庄办起了一所抗日高小,抗高的学生经常在这棵大栗子树下听课学习。坐在这些大石头上听过课的抗高学生,后来不少人成为高级军政首长。田师傅说:“我们村的米盛山当过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他就是魏家庄抗高毕业的学生。”面对这棵古栗树以及树下的这一排大石头,我顿时肃然起敬。
下山后回到村边,和老米一块走到一户村民家里,喝着从山里引来的山泉水格外甘甜。老米告诉我,全村有五条大沟,山上沟里全被树木覆盖。栗子树是树中珍品,古时它结的栗子丰年是果品,灾年是口粮,村里的老百姓历来对栗子树倍加珍爱。去年全村普查,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栗子树有157多棵。这些古栗树已成为村里的珍贵文物,魏家庄被称为古栗树之乡当之无愧,有多方面潜在研究和开发价值。
在近代数次毁林高潮中,好多村的大树遭到了灭顶之灾,为什么魏家庄村众多古栗树能独善其身,初步看来有三条明显因素:一是村里古栗树一直归各户所有,就是在大锅饭最盛行时,也以自留树的方式归户所有未动,产权明晰是保住古栗树性命的主因。二是村民视栗树为荒年救命树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三是村子位于主沟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功能,阻断了外来毁林者的通道。
这些携带着众多古代信息的宝贝,它们是林业科研的活化石。是以后进行旅游开发和栗树基地建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