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姑苏三园

2011-11-21陆复渊

散文百家 2011年10期
关键词:漏窗借景留园

● 陆复渊

耦园山水间

靠着东部古城墙遗址和古护城河的耦园极是幽雅、风致。这座建于清代的名园,中落建宅、两侧辟园的格局在苏州众多的园林中是特有的。

耦园的景致宜观、宜赏,那座坐落在东花园内的山水间更是值得品味。

那山水间实是贴水而建的榭屋。看那高高翘起的戗角以及四周相通的廊道,较之别的水榭来似乎未有异样,然而细细观赏了,你会觉得此水榭却是让人注目难忘的。

耦园的这座山水间面南进入处装上了一个精雕的落地罩。这个赤褐色的罩,用一种叫做鸡翅木的老红木透雕出了“岁寒三友”图案。图案上苍松虬结挺起了案面骨架,盛开的梅花正携着待放梅朵随茂密的枝条铺伸,摇曳的修竹那秀逸的长叶恰好把松与梅的空隙填补。这些镂雕而成的梅、竹、松极为逼真,它们在这件难得的工艺品上结合得完美无缺。

这个落地罩已经历久远的历史年代。“文革”十年动乱中,园林工人为保护它,就机智地在罩上糊满厚纸,两边贴了毛主席画像,写上敬祝万寿无疆字样。仰仗了这一招,这个落地罩才逃过了“红卫兵”的劫难。这个被保存下来的落地罩不仅工艺精湛,且跨幅之大在苏州园林的同类构件中也是列首位的,它已经成为了耦园的镇园之宝。对比一下此榭东西两侧的补雕镂窗,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距竟会是如此之大,难怪工作人员为此夹起厚厚的玻璃进行特殊保护。到了那里,听过导游讲解的游客都会为之叹赏。他们进而就会凑上玻璃对着这个落地罩仔细观察,在玻璃夹层外对它进行起体验抚摸的。

再则,在这座山水间的南廊往北通过镂窗还可看到一幅绝妙图画。那头鱼翔潭水、曲桥横架、叠石成山、轩屋亭楼的错落及连廊上古藤缠绕的景象,尽在精细镂框中出现。待一阵园风吹起,古树飒飒,曲桥红栏旁飘过衣裙拂拂的倩影,使这幅清新图画倏间又变得流动起来。难怪这么多年总有名导、大腕喜把那里选作影视剧的拍摄现场。

这座山水间面北柱上挂有一联:佳耦寄当年林下清风绝尘俗,名园添胜概门前流水枕轩楹。联虽后人撰写,却揽景思古把当年园主沈严夫妇归隐林下、枕波幽园的情景呈现在众人眼前。就是在这座铺着青黑方砖的榭屋里,在那只狭长的几案上,女主人操出的曲曲清越古琴声于园中缭绕不绝,让身在榭侧吾爱亭中静听的男主人志向高洁的心头得到共鸣……

妙哉,耦园山水间!让今人依上那条回廊的美人靠,对着那个落地罩、那幅流动的山水画尽情观赏吧。至于我呢,当然已是在那里作过多回这种观赏的。

留园长廊

留园里的长廊在苏州园林中是出了名的。一条迂回的古典走廊,把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的东、北、中、西四部分,轻盈、灵巧地串了起来。

有着七百多米长的留园长廊,不管是独立,还是附在其它建筑物上,它的顶上都是架梁椽、盖黛瓦,地上全是铺方砖或小青砖的。在留园游览,依着这条长廊,就可把园中四个景区看遍,而作这样的观行,即使在雨雪天也是能让人不挨淋、不湿鞋的。

长廊有两侧砌墙配漏窗,一侧砌墙配漏窗、另一侧砌半墙,两侧全砌半墙或全开启等形式。而嵌入廊壁的漏窗,都是按着精美艺术图案设计的。

人们入园,依长廊有A、B两线观行。A线走东、北、中、西园序。沿一段陪弄式长廊北行,阳光折进漏窗,照在壁间称为“留园法帖”的历代书法石刻上,使得这段幽廊更难探测。漏窗大小同、图案异,那些粉色曲线,尽在圆浑流转。从漏窗望出,两侧园景隐现可见。

走廊道穿两处楼屋,经清风池馆,到五峰仙馆。馆前庭园,湖石峰峦浑厚挺秀。

再依廊经轩、经斋、经馆,入佳晴喜雨快雪之亭。此处长廊三面环绕,精巧小园内留园三峰婷婷而立,冠云亭、冠云楼依傍静侯。又经左折,进一半墙廊道。坐上墙,挨修竹、葱木,听还我读书斋内弹古筝曲,看“痒痒树”微动人人乐。进而沿廊西进,入北园。在春季,这朗润月季园内,早已花烂漫、香入鼻。

从北园左转右绕重入廊。西望,廊道无遮无拦曲折延伸。廊的梁、椽、柱及廊檐挂落漆成红木色,梁间隔挂仿古灯,贴近廊半墙的是假山、修竹、花草、树木。廊西端右侧框着的齐整“留园法帖”,亦足以让人探究。

在悠然伸展中,经直角左折,过倾斜坡段,廊道陡升至堆石假山。人在闻木樨香轩坐定,俯瞰碧水中园,游鱼嬉翔,楼、馆、亭、桥环绕,花船、戏台飘来琵琶声声。若秋季,人们还可领略丹桂飘香、秋菊合着枫叶在金色银杏树下争艳的诗意。

下山廊再南行,至一院厅欣赏柔婉昆曲演唱后,又可折向西园。

顺西园东廊前行,再折南廊西走,山林气息、村野风光全领。倘穿涧登亭,则能感到此林荫密布、鸟语花香地正是盛夏歇凉绝佳处。

冬日,白雪覆盖的长廊同样抢眼球。其时,不说雪饰留园惊艳美,光看雪中廊道亦惊讶。长廊本不经意间串起,有白雪陪着更幽静。

游人仍可依廊在亭台楼阁间转换,开启的廊侧展示着晶莹剔透,荧光闪烁的漏窗成了艺术精品。人在廊中走是见不到廊顶的,只有站到中园假山上的可亭中,才能见到北侧和西侧的廊顶铺满白雪。此刻,依稀可辨的瓦楞像银鳞闪光,起伏伸展的廊顶似虬龙匍伏……

诚然,游人于留园长廊穿行四时皆宜,在廊中赏景、读帖,听乐、观演,歇息、放松,好不悠哉!

悠哉,留园长廊!兴许,游人入园也会像我那样在这廊中往复流连。

拙政园借景

同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巧借内、外之景的手法让人叹为观止。

进入这座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面对诗意盎然的亭台楼阁、林泉荷池,人人都会生出人在画中游、情随山水移的感觉。

从东园走过中园洞门,人在倚虹亭边刚立定,导游就会向你介绍该园借来园外之景的神来之笔。此时,游人沿古典建筑、花草树木让出的视线走廊,掠过荷池、曲桥,就能看到不远处一座玲珑宝塔的大半个身段。这璀璨之塔,倒映池中,步履即近,令人神往。

其实,这是园外1.5公里处报恩寺内的北寺塔。此座三国时建起的佛塔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了。有着五百余年园龄的拙政园,当年造园借用此景,不仅巧补了私家园林不能造塔之缺,还让人在西望中觉得园景更加幽深起来。

这是古典园林巧妙借景的典型佳例,点明了,哪个不惊讶赞叹?难怪在这直面婀娜之塔的绝妙处,谁都愿意等着留个影的,更何况一些创意者还能利用起视觉差异打造出李天王“托塔”照来……

拙政园借用园内之景的例子就更多了。

依游览示意图西进,过“小飞虹”廊桥,游人可上一只泊岸旱船。此为上称瀓观楼、下名香洲的石砌画舫楼船,搁石跳板数百年停于三面叶碧鲜灵的荷池中。明代时,据当时画家文徵明画作建起的这一建筑,一直是赏月、宴客之绝佳处。当你走入香洲正厅,透过明窗玻璃,三面诸胜尽收眼底:北看见山楼、荷风四面亭,东见倚玉轩、远香堂,南望小飞虹、得真亭、小沧浪。唯西有屏风挡实,少掉景色,然聪明的造园人通过在此装了块大平镜,硬把对面的景色反照了过来。这照进的景色同样鲜活、深远,起到了虚实对照、同存的效果。

宜两亭位西园东侧靠中园的假山上。游人拾级登亭中,透过冰裂纹窗棂的玻璃长窗俯视,西园亭轩馆阁、花草池景无一漏失;再转身扫过云墙东看,则见中园垂柳依依、碧荷片片,曲桥、长廊、楼台、轩榭无不处在惬意中;若返回中园西望,古树森森中、曲弯云墙上,能看见五角上翘的宜两亭露着半截红木色亭身,遇巧的话还可听到有位老先生于亭内吹出的叫人陶醉的陶埙声。这宜两亭兼顾西、中两园借景、造景,形成了东看西望尽是景,墙里墙外皆成画的意境。

下亭北行,游人向西可见“与谁同坐轩”。这是座造型别致的建筑,因屋面状如打开的折扇又称扇亭。为使轩亭带上更多看点,主人又把该亭的三面空窗及吴王靠、石桌等打造出折扇形状。

其实光屋面形状,这把折扇还是缺个柄的。然你只要稍调站立角度,对上后面那只形似天堂伞的笠亭看去,这把折扇立时就会完整起来。对这借笠亭顶盖合成折扇的匠心设计,游人在直呼像极、巧极的欣喜中,自然都会争相摄影留念,甚至还有借景笠亭拍出清朝大员戴上立顶帽的照片来的。

当年园主人造此两亭,那是隐载一段不忘往事的。几年前,随该景观复制移建美国,又使这一带上中华文化的巧妙隐载走向了世界。

总之,拙政园里的借景都手法高明、耐人寻味,当然这种借景远非上述几例。

巧哉,拙政园借景!拙政园这座苏州园林代表作,正等着人们去发现、寻味。

猜你喜欢

漏窗借景留园
浅析漏窗在江南园林及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留园:亭台廊榭,秋色迷宫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苏州园林的空间叙事与抒情研究
苏州留园的营造与修复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研究
这半江月谁家之物——借景抒怀类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理法分析
借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游留园